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我們這是到了殯儀館還是火葬場?

貴州興義有個筆會。

嶽定海一臉興奮地跟我們說,他從山東文友那裡聽到個消息:筆會重頭戲是殯葬文化。

李淮立刻接上話茬,這個地方是苗族和布依族聚集地區,是不就是給我們展示一下當地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

算是說到所有人的心裡去了。我的腦子裡也瞬間跳出一畫面:殺雞、宰羊、堂祭……

報到那天,受到興義市文藝界人士的盛情接待。萬峰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文聯主席楊遠康還在我們辦理入住手續時就派專人送來了他新出版的科幻長篇《飛天密碼》……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第二天上午是採風啟動儀式。我們坐著主人安排的車,到了一個像是企業辦公的地方。感覺這裡的風水不錯,一個地勢十分開闊的平地,背後是不甚高、但鱗次櫛比的山巒。

採風啟動儀式設在一約三層高的樓房裡。大廳裡不少的陳列櫃,櫃裡盛放著展示公司形象的物品。和過去任何一次採風一樣,我對這裡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快來看,前面陳列櫃中一雕琢精美的盒子好好漂亮……鄧文國聽到我的大呼小叫聲趕了過來,一眼就發現了旁邊的說明:楠木雕花骨灰盒……轟的一下,一股熱血直往腦袋上湧,我們這是到了殯儀館還是火葬場?

會議室在三樓。看得出主人為我們的到來做了周密的安排:放有個人座牌的的桌子上除了茶水、果盤,還擺有鮮花,甚至還有幾封溼巾紙。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楊遠康要在一個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殯葬行業好好玩把文化

楊遠康再次出現,今天他的身份又多了一重:興義市方舟殯葬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主持會議的貴州省散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彩梅介紹完嘉賓後,楊遠康便開始了長篇大論的發言。想到剛進門時看到的骨灰盒,腦子裡閃出個念頭,聽聽楊遠康究竟會講些啥。

開會的地方叫興義市方舟殯葬服務有限公司,始建於2007年。建廠的初衷是興義市現有的與殯葬有關的設備嚴重老化,而當時的興義市政府正受困於資金短缺,便將眼光投向了貴州萬峰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會一口應承下來,還在興義市某水利單位任職的楊遠康成了最佳人選。

楊遠康,學中文出身,教過書,也做過工程技術人員,接手該殯葬公司時就已經是貴州作協的老會員了,文學作品出了一大把,像散文集《流彩星河》、詩集《弧光》等。在當地人眼裡他更多是詩人、作家。

今天的臨危受命,大概也是天祝楊遠康,他要在企業裡好好玩把文化,而且是在一個負責遺體接運、集中治喪、骨灰安葬……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殯葬行業。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正在慷慨激昂發言的楊遠康

也許是在文學的領地裡馳騁久了;對生與死意義思考多了……在楊遠康看來,一個人的死亡決非意味他離開了這個世界,是另一種生的開始。為此,他在老祖宗那裡頗費了些周折:

《聖經·創世紀》中說,上天降雨四十餘天,上帝授意諾亞造出方舟,人類方得以倖存和繁衍。

莊子《逍遙遊》中,莊子跟惠子說,葫蘆,可以為水瓢、可以為水缸,可以為渡船。公司選址時,旁邊恰有兩葫蘆山:一立一臥;所以,公司的名字叫方舟。

為父母盡孝是是國人體現人生價值的重要主題,這一切最終都體現在為父母送最後一程的問題上。更重要的是王陽明的"那生鳳應該怎樣做,才能不被認為不孝呢?"

方舟公司在上山的公路旁安置了24孝的石雕,並收集奇石24孝,置於公墓的百姓宗祠中……

如此一來,埋葬死人的地方變成了福祿山藝術園,生人與死人最後告別的地方叫祈福廳……這裡是一個人靈魂的終點,羽化的起點。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怎樣死?死後的世界怎樣?

楊遠康講得激情飛揚。以我多年高校教學經驗看,這是在為方舟公司一群搞殯葬事情的人做品牌推廣,希望大家在產生了這方面需求時首先考慮方舟公司……在場的作家們無不唏噓感嘆。

但我相信這裡的感慨裡面除去沒看到當地少數民族喪葬習俗的遺憾,更多是楊遠康的講話觸及到了一個人必須面對的根本問題:死亡!

怎樣死?死後的世界怎樣?

我也似乎明白了,筆會的真面目和楊遠康身份一點一點暴露給我們,該是出於人們對殯葬行業本能的避諱和疏遠。

四川方面負責帶隊的四川省散文聯誼會會長張人士講話帶著激動:今天的採風好!過去我們的採風都是寫生,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專為寫死而來。生與死都是人生的大問題啊。我們平時離死亡太遠,貴州方面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觀察死亡,瞭解死亡,進而反省我們的生活……

鄧文國說,這讓他想起莊子在妻子死後,"擊鼓而歌"的故事。

二人的對話將我帶入了一段遙遠的回憶中——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頭一次透過不堪的現場近距離感知死亡

幼時,我生活在一個機關大院裡。院裡有對夫妻,女的有嚴重潔癖,家中一切物品必須嚴格消毒,就連兩個孩子的兩雙手也不例外。大冬天的,在冰冷的消毒液裡侵泡過的手如胡蘿蔔般,消過毒的桌椅和床單被褥等都用白紙蓋起來,孩子就坐在椅子上睡覺……為此沒少招來一家人的怨恨。以至於兩個孩子還未長大,她就成了孤家寡人。

一個人終年守著偌大一套房子,無人知道、也沒有人關心她一天都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突然,有一天,鄰居的住房裡飄來一陣又一陣的惡臭,打開門窗,什麼都沒有啊。鄰居便尋著臭味一路找去,終於在這家的窗子邊發現了異樣,臭氣最重,窗玻璃上像是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黑色窗簾……

驚恐萬分的鄰居們立即找來了單位保衛處的人。用鐵榔頭砸開房門的保衛人員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

陣陣濃烈的血腥氣和肉體腐爛後的惡臭撲面而來。無以計數的黑頭蒼蠅像是終於盼到了這一刻,轟的一下便從房裡衝了出來……

站在最前面的保衛人員扭頭便跑,走在後面的可就倒黴了,被領導逼著,只好捂著鼻子衝進了現場。

女主人跌躺在一座椅的旁邊,有一半已經腐爛,攤在座椅旁像是一堆穢物,有一半已化為腐液流到地上。腐液和滿地的褐色血跡上面是黑壓壓的蒼蠅屍骸,還有迸濺到牆壁上的黑色血痕……

這位保衛人員大概是引起了強烈的腸胃反應,噗一下,才吃進肚子裡的早飯被吐了出來……

終於,殯儀館的人來了。在場的所有人就像盼來了救星,紛紛逃離現場。女主人聞訊趕來的兩個女兒,見狀也是退得遠遠的,做掩面哭泣狀。

這是我頭一次透過不堪的現場近距離感知死亡,回家後大病一場,白天黑夜都大睜著雙眼。一閉上眼睛,那天看到的一幕就會像放電影一樣從眼前一一飄過,然後大汗淋漓,沉重得幾乎讓人窒息。

後來都多大了,只要聽說誰家死了人,我就像患了癲癇症樣,渾身抽搐,蒙著眼睛往回逃。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死亡教會我們思考如何活著

成年後去西安讀大學,班上有一同學因心梗突然去世。去醫院停屍房看望他那天,我的任務是看護好這位同學的奶奶。當奶奶像個瘋子一樣撲向那具變了形的屍體時,如箭一般衝向老奶奶的我,也不知哪來的力氣,一把就把奶奶從太平間裡拖了出來……

在我的雙腳在向外邁出的一剎那,我開始了人生最沉重的思考:我的人生,將留下什麼樣的痕跡?

這個世界上最不能否定的大概就是"人都要死的"這一事實。從出生那刻始,人就在向著死亡奔去,死是每個人的必然歸宿。

遺憾的是多數人沒有認真想過死,因為害怕而不敢正視,或者雖然想過但沒有想明白。及至於當真有那麼一天看到了死亡的一幕時,才驚慌失措,倉皇應對。

而死亡又是什麼呢?在我看來,不僅是肉體的壞死,靈魂的飛昇,更重要的是,死亡在散佈一種未知和無力感。有誰認真想過,屍體就是"將來的自己",終有一天自己也會變成那個樣子。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死並不是件簡單的事。

這位女主人應該不知道,她死了以後身體會變成一副什麼樣子。其實,我們大多數的人不也和她一樣,認真想過自己死後身體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嗎?

我到是見過一些行將就木的老人,早早為自己備好了壽材,見到兒子輩的人就開始嘮叨,最後要讓人幫我換上我的老衣哈。至於骨灰嘛,豁達些的人一般都會說,該咋處理咋處理,要不,撒到大海里吧。

恐怕很少會有人想這樣的問題,自己的身體逐漸腐爛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這位女主人應該沒有想過。如果想了,或者她已經意識到了死了後會如此不堪,她大概就不會在自己家裡割腕自殺。甚至因為知道了死是如此艱難,早早改變了對待家人的態度。

兩個女兒眼見自己的母親一夕間變得潰不堪睹,她們當時又在想些什麼呢?

但我從來沒有想過,那些殯儀館的人是怎麼面對這一切的。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方舟人站在不同於常人的角度思考死亡

楊遠康領導的方舟公司裡,接待我們漂亮的工會副主席、辦公室主任宋琨,辦公室副主任張鑫等,應該就是做這些事情的一員。

筆會啟動儀式後,一直都是張鑫陪著我們,所以我便將所有的疑惑都拋向了他,看他那麼年輕,大夥兒都親切地稱他小張。小張說他剛到這個單位時也是從最基礎的抬屍、清理現場和為死人化妝開始的。

當我很認真地跟他說起我曾見到過的那一幕時,他表現得十分淡然:

你這個算啥嘛,我還經歷過一起殺了一家六人的滅門案:

屍體從河裡打撈出來時不僅變形,還殘缺不全。頭部被擠爛,眼珠子掉出來了,手腳彎曲變形,好幾根手指幾乎粉碎,身體脹得像個球樣,沾到我們身上的屍臭多久都散不去……屍體抬回去後還要等公安屍檢,然後化妝,不然你讓最後來為他們送行的親屬們怎麼面對嘛……

其實這些事情做久了,你就不覺得有啥了。人們忌諱死亡,是因為人們不願意此生有分離,尤其是自己的親人。活著多麼美好的,為啥子要去死嘛。

而在我們眼裡,我們是把二者分開來看的。活著的是人,死了的就是物。說活人和死人的時候,其實是在說人和物。一個死去的人,就已經變成物了,而且還是壞了的物,壞了就要被處理掉。

同時我們的人格又是分裂的。一方面覺著他就是個物,另一方面又覺得逝者也是人。我們都會變成逝者,無論是出於何種境地的屍體都應該得到尊重。

活著不容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無論長短,來路和歸途都是一樣的,其間的七苦八難都是值得感激的。別輕生,摸摸自己,抱抱自己,謝謝它給了我思想和情感,謝謝它裝載了我的靈魂。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無以計數的思考"死亡"的機會,使方舟人深刻認識到“死是另一種生”

方舟公司的員工們因為工作的特殊,站在了一個常人難以想象事實的一邊。不得不理智且冷靜地看待工作和身邊的人生種種,尤其是生死。很多我們無法想象的惡劣現場,這是無人能夠替代的。也正是如此,才讓他們有了無以計數的思考"死亡"的機會。

看到那幾個告別廳了嗎?張鑫問完便將右手指向這座大樓正面開闊地帶上幾棟獨立的像會議室一樣的平房。

有幾間平房的門口站著些披麻戴孝的人。有些在忙於清理前來弔唁之人送來的禮品,還有些則歪頭望著我們這些不同尋常的客人。

張鑫接著又說,這是活人和死人最後告別的地方,也是紀念和抒發對死者情感的地方。平日極少碰面的遠親,還有已經疏遠的舊友會在這裡重聚一堂。

不論男女老少,都是繼承了死者血脈的親人,他們是那些躺在棺材裡的人曾經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活生生的印證。

你看那些前來弔唁人臉上,大多很平和吧?見我不住地點頭,小張又說: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效果。很多來到這裡的人會忘記了逝者的離世,忙於和久未謀面的親友敘舊、暢談。也說明我們前期的工作是做到了位的。

這樣的情景應該不會讓已經死去了的人不快。如果有興趣你可以進去看下,躺著的死者看起來就像他活著時一樣。就像我們楊總說的那樣,死是另一種生。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在大多數人們都儘量遠離屍體時,只有他們離屍體越來越近

有人說死亡破壞了"世界是可以說明的"這一為世人默認的命題。迫使我們思索:"為什麼我必須要死去?"

一位事業上正如日中天的中年男子突然自殺身亡;期待許久與女兒的相會,得到的卻是女兒突遇車禍,臨終告別看到的是女兒慘遭變形的容貌;相戀一生的女人,終得見面時卻是一件冰冷的屍體……

只有屍體能夠讓人切實地感受到死亡。而那些我們不忍目睹的穢物,又在時刻提醒著我們:這個人曾經在這個世界生活過,這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最後依戀。

不斷清除死亡的痕跡,刻下生命的足跡。可以說,方舟人天天都在經歷著這樣的生離死別。他們的腦中無法不充斥著這樣的思考:生命是如此神奇?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到底是誰?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一個人無論長壽還是早逝,都會留下活過的印記。方舟人的工作就是讓死轉化為生。

在大多數人們都儘量遠離屍體時,只有他們離屍體越來越近。在不斷地清掃逝者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東西時,方舟人的內心深處形成了完全異於我們常人的生死觀和人生觀。

用張鑫的話說,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所以人很難乾脆地一下子就死掉。那麼就竭盡全力、拼命地活吧。我們公司有人說,他已經比他去世的父親多活了十年,他已經十分感謝了。

當我問及抬屍、為死人化妝這些事情工人們的態度時,小張說個個都跑得飛快。本來要四個人抬的,結果三個人就抬了;化妝是要兩人的,結果一個人也幹了。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楊遠康用藝術為方舟人尋找精神寄託

深諳藝術可以療傷這一宇宙之理的楊遠康,為方舟公司這些常年從事著在一般人們眼裡看來十分不體面、總是跟愉快不搭工作的人尋找到精神寄託也是絞盡了腦汁:

先是為公墓弄來了一座很特殊的墳冢:(皇)清花公流清墓。

墓主花流清,興義縣城花家巷人。清朝嘉慶年間,為興義獨立成縣做出重要貢獻。《民國興義縣誌》將其譽為:興義設縣義士。 從花流清那代開始到今天,已是八代賢孫了。

幾百年來,中華大地經歷過各種血雨腥風之事,花家也不例外。但花家人再苦再難首先想到的就是祖爺爺花流清的墓不能出問題。 一有點風吹草動的,就為花爺爺遷墳。遷來遷去的,一直到了近幾年,花爺爺墓所在地遇到城市改造,又要遷。花家人終於想到要為花爺爺申請個文物。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縣裡面有關領導聽說後高度重視,請來了方方面面的專家。經過鑑定,發現花爺爺的墳冢,是1983年以後才下葬的,夠不上文物的標準。熱情的方舟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 花爺爺的墓冢很獨特:舊碑新碑、舊冢新冢同時並列;位置不在通常的墓葬區,而是在一個被楊遠康挖出的"當地百姓惜豹殉身護子"的豹子洞附近。

我們去看時,不遠處的墓葬區正有人在安葬親人。各做各的事。這些清一色著孝服的人看著都很安詳,沒有過去看到的痛哭流涕。給我們的感覺是,到了福祿山藝術園人,在面對親人逝去時,真的可以做到如莊子般——擊鼓而歌。

運屍、治喪、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們思考活著的事情

然後是鼓勵職工進行藝術創作。

凡在總公司、市級報刊發表文章的按1倍獎勵稿酬,在州、省、國家級報刊發表的,按2至4倍獎勵;在市級及以上文藝活動中獲獎的,可獲得500至3000元以上獎金;個人出版文集的,出版費用全部由公司承擔。職工在職進修專科、本科、研究生,取得文憑的,公司報銷全部書學費;取得文憑的,專科每月發學歷補助200元,本科每月300元,研究生每月1100元。

結果是出版個人文集、公司叢書及擬出叢書達20餘部; 25人加入黔西南州作家協會,6人加入貴州省作家協會,1人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除了楊遠康送我的那本科幻小說,我還沒有看到公司其他人的作品,但我相信一定如我看到的這本一樣厚重。既有穿越時空的遐思,又不離開方舟公司這片故土。主人公名字叫方舟,身邊幾個生活在不同時空的異形人,去活人墓,找尋飛虎隊留下的黑匣子……

最後,還想問一句,如果有來生,方舟人還會選擇同樣的工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