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故事|安徽人胡居石:​在温州当老板 回乡办“村晚”

◎商报记者 吴健

春运故事|安徽人胡居石:​在温州当老板 回乡办“村晚”

“你好,车子已经安装完毕,可以开走了。”1月14日,在温州市区锦绣路的一家电动车专卖店内,店主胡居石正忙着招呼最后一批客人,当天他就要开车载着一家人回安徽老家过年了。
按照约定的时间,记者来到他的店内,但因为生意实在太忙,等了半小时客人都走了,他才坐下来,点了一根烟,谈起了他的追梦故事。


我老家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高楼镇的一个小山村。2000年,20岁的我揣着400元钱,只身一人坐了18个小时大巴车,慕名来到了温州。在我们老家,温州的名气很大,都说工作好找,钱好赚。
来了温州,我先是暂住在老乡家中。半个月后,在市区吴桥路的一家印刷厂,我找到了一份普工的活儿,工资1000元,包住宿。虽然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但我还是干了5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转成了技术工,月薪也提到了4000多元。
正当家人都觉得我“混”得不错时,我却觉得自己不能安于现状,于是辞职和朋友合伙卖起了801胶水,专供印刷厂,这让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过好景不长,由于胶水行业技术升级,我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一年多后,我就不干了。


2007年,在黎明西路开电动车店的朋友告诉我,电动车的生意还不错,可以试试看。于是,不懂行的我,投资了8万元,在吴桥路上开起了电动车专门店。那时路上的电动车还比较少,但后来生意越来越红火,加上我经营得不错,陆续在市区开了三家电动车专卖店。几年下来,我在温州买了车又买了房,两个孩子也在这里上学。今年,我成功当选了温州市电动车自律协会副会长,这对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本来年底还会忙一些,但不得不提前走,因为回去还要忙一个重头戏——筹备村里的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我是主要牵头人之一。
去年第一届“村晚”也是我和一些在外经商的老乡发起的,当时琢磨着自己在外面赚了点钱,也要给相亲们带去一点小“福利”。于是,大家你出500元,他出1000元,筹备了1万多元的资金,在村里搭起了舞台,村民自愿报名参加节目表演,一台自编自导的农村春晚受到了村民的热烈追捧。大家都说,今年还得办一场。这不,我得赶紧回去张罗。

“不管是回乡,还是返温,我的心情都很激动,因为两边都是我的家。”胡居石告诉记者,如今他的两个亲兄弟也在温州创业,同样也买了车买了房。对于温州,他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他说要一直扎根在这块创业的热土上,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