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怎么火起来的?如果当时微信不是腾讯的还能这么火吗?

发廊旋风九天雷震子


定点爆发

微信的爆发速度确实不慢,微信的注册用户数:

从0到500万,用了4个月;

从500万到1500万,用了3个月;

从1500万到5000万用了4个月;

从5000万到1个亿,用了3个月;

从1个亿到2个亿,用了7个月;

从2亿到3亿用了5个月,3亿到4亿用7个月;

而4亿到6亿则是3个月。

另一张图,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对比一下上面一张注册用户数,微信的活跃用户比例简直令人发指。这也是为什么,微信能够提出「连接一切」,仔细想想背后的逻辑即可。

顺势而为很重要

除了产品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数据:

国内智能机出货量在2012年爆发,大量的智能手机用户需要App,时机恰到好处,很多人手机里的IM,理所当然的将手机QQ和微信收入其中。

不能回避的兄弟帮忙

2011年1月,用户可以使用QQ号注册微信,允许导入QQ好友。

2011年7月,微信发布了V2.2版本,支持在微信上查看QQ离线消息。

早期,同门QQ真的是对微信有不少联动,甚至看起来是帮衬的行为,我们其实可以设想,如果微信早期没有和用户在QQ上的社交关系绑定起来,微信还能不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

或许,摇一摇是一个爆发点,但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早期米聊基于手机通讯录好友,而微信,则基于QQ好友、手机通讯好友、邮箱好友,事实上,当微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米聊的必然失败。

毕竟,在国内,涉及到用户关系链的社交产品,除了腾讯,再没有第二家能够做得如何深入了。至于,未来会不会有人能够消解腾讯的关系链优势,那就只能到时候才知道了。


宅小木


微信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社交软件,而且现在成了社交领域的头把交椅,基本上想要挑战微信的社交软件,都是一个结果:无功而返。微信能够火起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二者缺其一都有可能半路夭折:

第一个原因:大时代的背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

如果人口红利爆发期的2000年到2010叫做互联网时代,那么2010开始我们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主要原因是2007年第一款iPhone触屏手机的诞生,使得键盘手机成为历史,从而解放了上网就要在固定的终端(电脑)的传统,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为大量的手机软件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不仅仅诞生了像微信这样的社交领域的巨头,也诞生了像美团,今日头条等的互联网巨头,所谓顺势而为,方能成就伟业。

第二个原因:腾讯的QQ

微信和QQ都是属于腾讯,而QQ在社交领域耕耘十几年,虽然都是在电脑上登陆,但是在智能机到来的时候,QQ所积累下的用户为微信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我记得2013年的时候,只用QQ号还是可以注册微信的,也就是那时候我多注册了三个微信号,一直保留到现在,在QQ的大力支持下,像米聊这样没有支援的社交软件慢慢就被微信所打败,也是到后来微信才封了仅使用QQ可以注册微信号,但是之前已经注册的账号继续保留,也算是比较人性化,也算是对当年QQ的功劳的一种承认吧。总的来说,没有QQ,微信和米聊谁能胜出很难说。

对未来的展望

每一个时代背景下都会产生一批顶尖的巨头公司,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也正在慢慢孕育一批人工智能公司,像旷视科技这样的公司,虽然目前没有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上市,但是这肯定是未来的趋势,而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没有创造一家这样的公司,但也会享受这个时代带来的胜利果实。


物理微电子前沿科普


微信因米聊而生,腾讯看到小米发布米聊并迅速得到成功。马化腾立即调动整个集团的力量开始研发微信,三个团队同时在做,最快的张小龙团队一个月内做出后被采用,为了阻击米聊的发展,腾讯又使用了QQ的资源,把所有QQ用户导入微信。此举后,微信把米聊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后面就没有米聊什么事了,即时通讯市场只有第1存在,没有第2名第3名的机会。

假如没有腾讯,也许米聊能活下来,但是它的发展速度肯定没有腾讯这么快!




明明lao师


微信是怎么火起来的的,是否和背靠腾讯有关系?其实我们从微信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就能得出结论!

大家都知道微信之父是张小龙。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Foxmail也是他一手打造的。

在读书时代,张小龙是学霸的存在。只要他感兴趣只要稍加练习,总能成为周围人最厉害的那个。并且还不是“三分钟”热度的那种。

大学期间依然是学霸的存在,据张小龙同学回忆,他是周围同学中最早开始学习C语言的。大学硕士毕业后,在电信单位拿到一份“铁饭碗”的工作。和很多学霸一样,“铁饭碗”的工作让他感到压抑,于是毅然辞职,转身投入互联网,开发出了Foxmail邮箱。

在之后的4年里,获得了200万的用户量,而同时期的QQ也只有10万用户量。

Foxmail从始至终都是免费的,但在那个时代,免费能增长用户,但是没有收入去支持运营。

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到来,张小龙支撑不下去了,最终以1200万的价格卖给了当时的博大公司,自己担任博大副总裁。


在张小龙的产品理念里面,商业本身是要让位于产品本身的艺术性的。

于是在博大收购Foxmail的第二天,张小龙写下了一段话:

我说:“我把Foxmail‘卖’了。” 说完这句话,我突然有一种很深的失落感,好象那一刻才意识到,Foxmail 是真的要离我而去了。一个与我朝夕相处了四年的伴侣,一件四年来我精刻细雕的作品,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得出它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对它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关爱,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我写了十年程序,第一次,我为我对自己的一个作品的不再拥有有如此强大的失落。失去才知道宝贵。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原来是这么地重要。Foxmail的80%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完成的。我只想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品。”

这里其实还有一段雷军的故事:

当时担任金山总经理的雷军很看好Foxmail邮箱,打算收购此邮箱。于是亲自联系张小龙,但张小龙当时并不想卖掉Foxmail,就随便报了个价:15万,没想到雷军立刻答应了。但由于雷军刚上任总经理,事务繁忙,将收购事务交给了其他的人,但是负责收购事务的人员不了解Foxmail的价值,从而没有重视这件事情,甚至遗忘了收购Foxmail这件事。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介绍张小龙的原因,如果金山收购了Foxmail,跟着雷军了,说不定后来小米的米聊就是张小龙操刀了,那又会是另一个故事。


在收购Foxmail几年之后,博大公司开始走向衰落,于是腾讯将Foxmail团队全部买下,希望张小龙可以带领QQ邮箱干掉当时微软的Hotmail,而张小龙也不负众望,用了3年时间,将QQ邮箱打造成成腾讯口碑最好的产品之一。

至此张小龙加入腾讯,并在腾讯“安定”了下来。

2.张小龙主动请缨,微信项目立项开发

回到2010年10月19日,一款名叫kik的社交软件登陆苹果商店和安卓商店,并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用户数达到了100万。这款软件功能上是为了实现免费短信聊天,当时的kik还只能发送文字,连照片都不支持。


在看到kik之后,张小龙深夜给马化腾写邮件,建议由他的广州团队做一个类似kik的产品,马化腾当即回复同意,至此微信项目立项。


此时雷军也看到了kik,米聊项目也立项了。

1.在早期无论是用户数还是功能上,微信都是追赶米聊的。

当时雷军为了抢占市场,抢先一步在12月上线了米聊,而微信是在次年1月份上线的。

第一个版本都只满足四个功能:

  • 导入通讯录

  • 发送信息
  • 发送图片
  • 设置头像和名称

基本上是在kik的基础上增加了发送图片功能。但是舔加备注和黑名单功能,微信只在1.2版本才加入的。


由于当时米聊是内置在小米手机里面的,加上当时小米手机的搞饥饿营销,销量非常不错,用户数量遥遥领先。到了2.0版本,微信400万用户,而米聊达到1000万!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米聊有一个工程师,在论坛上说,这是我们米聊新上的功能,截个图,立帖为证,有一个小软件叫微信,过几天他就会抄我们,果然,大概隔了一个星期,微信就抄了米聊的这个功能,是什么功能呢,就是语音通讯功能。


2.拥有社交基因的腾讯,在体验上占据上风

在手机上都是基于安卓或ios,这个体验都是差不多的,这里说的体验是指后台系统。

微信的背后有数十万台服务器,在支撑微信的数据流量,而这样的系统能力对腾讯这样的公司是很正常的操作。


而对于创业初期的小米,根本就不可能囤积几十万台的服务器去支撑米聊的性能。

所以米聊在早期用起来会比微信慢或卡,偶尔还会崩溃。

如果当时有体验过这两款软件的朋友,应该会有这种感觉吧。


1.借助QQ引流增加用户数量

在用户数量和功能上落后于米聊的微信,是如何弯道超车的呢?

其实,谈不上弯道超车,是直接轰油门超车。

微信当时借着QQ的引流,用户数量直接超越了米聊。

后来人们也总爱拿这个说事,如果不是QQ引流,那么微信不一定能干的过米聊。

那从当下在去看当年引流之事,其实就是正常的商业发展了,如果QQ不引流,也会被其他软件吸引过去。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当然如果是引流给其他非腾讯系APP,那腾讯肯定是不能答应的。


2.上线“附近的人”功能实现功能上的超越

在微信2.2版本中,新增了“附近的人”,拉开了匿名社交的序幕。

有意思的是,第二天陌陌上线了,其中也有“附近的人”功能。

而此时的米聊还没有反应过来,一直沉浸在熟人社交的梦想之中。

随后微信3.0上线了经典功能“摇一摇”,用户数突破1亿。

而米聊历史峰值停留在了3000万。

总结

解决用户的痛点。当时的QQ是用户数量最大的社交软件,但是他偏向年轻化,不能满足大多数中年人的需求。而新出的微信或米聊,都是简洁的设计,功能也都是中年人的刚需。正如毕业后的我们,有多少还在QQ上联系或办公呢!

2.微信如果不是腾讯的产品,还会火起来吗?

那肯定是不会了,从上文中我们知道微信在上半场,是依靠QQ的引流才超越发展起来的,如果微信不是腾讯系的产品,肯定是不可能获得QQ的引流。

每一款C端火爆产品背后,一定是解决了当时大部分人们的痛点。如今的的微信将生活和工作越拉越近,在自身发展非常克制的同时,也受到了多款产品的挑战!


正如半佛仙人所说,商业社会打起来才好看!


我是非著名攻城狮,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个赞在走哦!


非著名攻城狮


嗯,回答本行业话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提及微信,就不得不提到雷军的米聊!从时间上来说,雷军的米聊诞生在马化腾微信的前面。但很可惜,最后还是微信获得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也是那时候开始,雷军就一门心思开始造手机!

关于张小龙的简介就不多说了,2010年10月份,张小龙注意到市面上多了一款叫kik的应用,半个月就获得了100万用户,于是马上给马化腾发邮件,建议腾讯开发一款类似的产品!由于当时腾讯已经有了QQ,一开始内部有不少人反对,最终还是马化腾拍板,决意内部开启赛马机制,研发微信!

2012年3月29日,马化腾宣布微信在线用户突破1亿,而这个时间只用了433天,是当时破亿用户最快的APP,其他同类型软件再也没有机会!

微信之所以能崛起,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老大哥QQ的资源支持。不然微信没法积累那么多第一批用户。再一方面就是诞生的时间点很好,因为那时候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正高速发展,几乎10个人里有7个人用智能手机,这给了微信快速扩张的机会!

但要说到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腾讯公司的基因。互联网公司这么多,互联网社交蛋糕这么大,阿里做社交失败了,小米也软了,最终的赢家是腾讯,这其实和公司的基因有很大的关系!

结论:腾讯幸好有了微信,不然肯定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掉队!腾讯也正是借助了微信力量,得以在其他领域快速扩张,比如说游戏!


春公子


微信的兴起和两个大的趋势密不可分,一是智能手机的应用。二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另外,如果不是腾讯,微信不可能会这么火。

微信诞生于2011年1月21日,那正是中国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一年,当年也被称为中国智能手机元年。

看一下那几年智能手机的数据。

2010中国智能手机销量达到4000万部,比2009年增加了1800万部的销量,增长率达到82%。

2011年,在智能手机应用环境趋好、用户规模化增长以及“干元智能机”热销的带动下,我国智能手机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销量达到7344.4万部,实现129.4%的增长。

同时,4g网络开始普及。

在中国,4G网络的建设则是始于2012年。

经过数年的建设,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下发4G牌照。

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4G网络的出现给智能应用市场带来巨大的变革,微信,米聊等应用都在那时候登上时代舞台。

那么在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腾讯的微信火了但是小米的米聊却没有兴起?

只能说腾讯在社交领域有着坚实的基础。微信出现的时候,QQ还是比较火的一个应用,但是微信推出的时候qq大量的向微信导入流量,甚至鼓励用户将qq好友导入微信好友。

有一段时间,QQ和微信几乎不分伯仲,不分彼此,两者之间的定位也没有什么差异。

这一波导流为微信拉来大量的新用户,同时摇一摇等比较新奇的玩法让微信成为诸多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玩家的心头好。

对比一下比微信还早推出的米聊,虽然背靠雷军这样的大佬,也具有先发优势,但苦于没有深厚的社交基因,在抢先起跑的大好形势下还是败给了后来者微信。

所以没有过去的腾讯就没有今天的微信。




商业与江湖


跟qq一样,微信也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发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和网页登陆;此外,微信还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漂流瓶,摇一摇、消息推送等功能,这些功能体现了与qq的差异化。但是,与qq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微信跟手机通讯录的联系,形成了更加真实的关系链,打通了人们之间真实关系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

微信的这些功能提供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社交关系网络,且很多时候可以取代短信、电话来进行联系,这跟前段时间在业内闹的沸沸扬扬的“微信收费”有很大关系,因为威胁到了通讯运营商的利益。这从侧面反映了微信在人们之间的受欢迎程度。

011年8月,微信“查看附件的人”功能推出,给陌生人之间通信打通了一个接口,微信“约炮神器”也因此而来。利用人们社交网络中微妙的两性心理,微信这一功能给微信增加的趣味性不可没,并真正开始在用户群体中迅速蔓延开来。

“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或许让微博更多的感受到了来自微信方面的威胁。用户可以关注你感兴趣的人成为别人的粉丝,接受来自其消息推送;另外,当自身粉丝数超过500时,就可以申请认证的公众账号,这跟跟微博是不是非常像呢?

微信的功能还在不断完善以满足迎合更多用户的需要,在生活节奏紧凑的今天,我们无暇去投入、去组织朋友间的聚会活动,恰好有这么一个微信,在我们当中,扮演着一个纽带的角色。

二、腾讯的支持

做为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互联网企业,把腾讯比作一个帝国豪不为过。这个帝国有多大,下面的数据我想更能直观的告诉你。

1、2012年,腾讯总收入438亿,日均收入1.2亿,在中国互联网企业收入排行中排名第一,超过百度、新浪、搜狐、网易四大互联网巨头总和;

2、2013年,qq活跃用户数增至8.25亿,相当于一半以上的中国人都在使用QQ交流

3、QQ最高同时在线账户为1.76亿。相当于整个俄罗斯的人口同时玩QQ。

在微信起步时,马化腾就给微信较大的资源倾斜,微信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主儿,换句话说“不差钱”。对于产品,腾讯一贯的模式是先模仿,再创新,最后依据自己强大的用户资源占领整个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直接降低产品决策的风险,微信也不例外,其最初的模仿对象是米聊,在米聊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之后,仅1个月之后,腾讯便推出微信并之后动作不断。对于技术,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技术员,最早之前的技术代表性产品便是Foxmail。执行力也是一个产品成功的关键,仅刚推出一年,微信共发布4个平台版本共44次更新,米聊这点在后期却远不如腾讯。产品对了,加上不差钱,执行力,微信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

三、媒体的助力

以上两点都是微信成功背后的产品硬性因素,至于“为什么这么火”,还是离不开媒体的宣传。闹的最大的便是上半年的微信收费事件,当时,可以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国内大小媒体争相报道,占据头条,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中,用户也是积极讨论参与,成为热点话题。鉴于微信自身强大的影响力,为吸引用户,基本上微信每出一个版本,一次更新,媒体都孜孜不倦的给其做免费宣传。这样浩瀚声势的主动推波助澜,也只有腾讯下的产品做的到。因此有人说,别人说你out不足以证明out,你上上网,了解一下微信,自己会感觉自己如此out。

四、口碑的支撑

虽然腾讯被外界戏谑为“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但是腾讯用心做产品的态度却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腾讯为什么在复制别人的产品之后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微信的口碑在于微信本身的硬度。微信产品功能的不断完善,确确实实给用户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体验。一个产品只有好用,用户才会乐意主动传播,特别是对于微信这样由巨大的关系网为基础的应用,口碑传播便尤其有效。因为微信关系的真实性,微信依靠口碑得到了迅速的蔓延。从注册用户数量的角度来看,微信仅用14个月就突破了1亿,20个月便突破2亿,24个月就达到3亿。

微信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产品,更是一个伟大的产品,从腾讯借用微信进行o2o布局的一系列举措来看,我们可以知道,腾讯正在下一步大棋。随着微信商业化运作的开始,凭借微信未知的巨大商业潜力,腾讯市值超千亿美元。微信已经火了,接下来微信将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东莞最成功的男人


从开始的QQ到微信,相对来说QQ功能更加齐全,QQ空间也丰富多彩,但越是花里胡哨的对于年龄大的人就很不友好了,也导致微信上线后迅速收获一大批中老年龄的用户,其使用简单方便快捷。也让以后微信也成了众多企业线下办公的首选软件再加上移动支付的推广慢慢就成了现在我们沟通的重要的联通工具。QQ虽已没落,不是现在大家常用软件了但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QQ不单单是一个聊天软件也更多的是我们那个年代的青春。



四川旭信防爆手机相机


刚开始的微信,有腾讯的qq流量带动!以前的qq可以直接登录微信的,后来就不行了!再加上微信的有些功能确实不错,比如附近人,漂流瓶!现在的微信把以前很多强大的功能都封了!微信依托着成熟的客户群,成功完成了从交友到支付的转变,现在更是集很多功能于一身,成了一个手机必备软件!


不想安逸的牛


微信社交软件,依托腾讯强大的用户群体和流量才能火,如果不是腾讯的,我觉得火不起来,最终也会被腾讯收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