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的“二龙不能相见”背后是最悲催的帝王父子情

《大明风华》第14集中,朱瞻基、徐滨、孙若微将力促朱棣与建文帝会面,当然不是真的会面,只是隔了一段距离,由别人相互传话。用朱瞻基对徐滨的话来说,这是“自古二龙不能相见”。龙就是皇帝,二龙指的当然就是朱棣与建文帝,言下之意是说朱棣与建文帝是不能见面的。

《大明风华》中的“二龙不能相见”背后是最悲催的帝王父子情

二龙不相见

  对于一个王朝而言,两个皇帝确实是不能相见的。一个王朝只有一个皇帝,一旦出现两个皇帝,就意味着两人要争夺天下,结果是一个皇帝弄死另外一个皇帝。所以,二龙不能相见,一旦相见了,就意味着其中一龙必死。不过在乱世,天下各割据势力纷纷称帝,皇帝一大把,两个皇帝见面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那么“二龙不能相见”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这话当然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朱瞻基说的。这是《大明风华》中的时代(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的120多年后的一个道士说的,这个道士叫陶仲文,他创下了“二龙不能相见”之说,忽悠了当时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以致于朱厚熜曾经20多年对自己的儿子不闻不问,甚至连见面都不敢。

《大明风华》中的“二龙不能相见”背后是最悲催的帝王父子情

二龙不相见

  嘉靖皇帝朱厚熜沉迷道术,年青之时就已经在吃丹药,身边始终会有道士随行,而且对道士言听计从。朱厚熜的长子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仅活了两个月就去世了。次子朱载壡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出生,三年后立为太子。三子、四子均是在嘉靖一十六年(1537年)出生。之后的五子、六子、七子、八子都是出生不久就夭折。作为父亲的朱厚熜不仅是悲痛欲绝,而且是很害怕,于是询问当时最受他宠信的道士陶仲文,陶仲文的回答是“二龙不能相见”。朱厚熜是皇帝,是条龙,皇帝的儿子是条潜龙,也是龙。两条龙不能相见,一旦见面,必然会克死其中一条。

《大明风华》中的“二龙不能相见”背后是最悲催的帝王父子情

徐滨

  朱厚熜虽信任陶仲文,但对这种“二龙不能相见”的说法也是半信半疑。不过“二龙不能相见”的说法很快又应验了,朱厚熜次子朱载壡眼看即将成年,却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去世,年十四岁。也就是说朱厚熜8个儿子这些年下来只剩下三子朱载垕和四子朱载圳。不仅仅是儿子,朱厚熜的女儿也大多不长命。5个女儿中,只有三女长寿,五女活了23岁,其他3女都是不到12岁就去世了。

  孩子死得太多了,朱厚熜的心情已经不能用悲痛来形容,而是深深地恐惧。从此以后,朱厚熜对“二龙不能相见”的说法深信不疑。朱厚熜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儿子。为了保护剩下的三子朱载垕和四子朱载圳,朱厚熜对这两个儿子从此不闻不问,也尽量避免和两个儿子见面。

《大明风华》中的“二龙不能相见”背后是最悲催的帝王父子情

徐滨

  两个儿子长大成人,本来朱厚熜应按照伦理当序的原则,册封三子朱载垕为太子。但朱厚熜明白,一旦册立太子,太子将会协助他处理政务,两人就会有更多的见面的机会,这是他不想见到的。所以朱厚熜早早就把三子朱载垕和四子朱载圳分别册封为裕王和景王,却始终不立太子。

  太子之位久而未决,朝廷众臣万分焦急,开始拉帮结派,分化为严嵩为首的拥景派和徐阶为首的拥裕派,皇储之争一触即发。

  嘉靖四十四年,悲剧又发生了,四子朱载圳去世。朱厚熜只剩下一个儿子,就是朱载垕。次年,朱厚熜也去世,朱载垕没有当过太子,就直接继承皇位。

《大明风华》中的“二龙不能相见”背后是最悲催的帝王父子情

朱高炽与朱瞻基

  嘉靖帝朱厚熜迷信“二龙不能相见”之说,对自己的儿子长期漠不关心,尤其是对朱载垕更是冷淡,这本来就不应该。但朱厚熜生活在一个本就很迷信的时代,作为一个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一个个地死去,即便他身为皇帝,却也无能为力,使得他不得不相信迷信之说。“二龙不能相见”也因此困扰了朱厚熜20多年,就像魔咒一样,挥之不去。后人常常批评嘉靖帝朱厚熜很寡情,竟如此对待自己的儿子。可是站在朱厚熜的角度上讲,他对自己的儿子再不关心,也总比坐视自己的儿子死去要好得多,这种父子之情还真是悲催。

  海瑞《治安疏》: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

《大明风华》中的“二龙不能相见”背后是最悲催的帝王父子情

朱厚熜

  说到朱厚熜儿子的死,可能是并非单纯的病逝。朱厚熜有一兄长,也是出生没多久就去世,有4个姐妹,都没有活过20岁。由此可以推测,朱厚熜的家族可能是有遗传的先天性疾病,否则生为帝王之家,生活条件那么优越,不大可能个个都活不长。朱厚熜自己也是体弱多病,所以才会年纪青青就开始信奉道士、吃丹药。不过,朱厚熜吃了几十年丹药,也没把自己吃死,也算是个奇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