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三十而立”,是說30歲就要事業有成?很多人理解錯了


孔子說“三十而立”,是說30歲就要事業有成?很多人理解錯了

子曰:“三十而立”。

現在大家普遍的理解,是說人到了30歲,就要有自己的事業,並且有所成就。

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願景。

只可惜,現實總是很骨感的。

30歲倒是如期而至。可是別說事業有成了,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手上正在做的事,僅僅也就是餬口而已。

時光飛逝,人生易老。

這種時不我待的焦慮,總會讓人有一種莫名的挫敗感。

難道我們又拖孔子後腿了?


孔子說“三十而立”,是說30歲就要事業有成?很多人理解錯了

孔子說這段話時,至少已有70歲了。所以他才會說: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到了70歲這個年紀,還是順從自己的心意活著吧,只要不超越做人的限度就好。

他這話是對他的弟子們說的。

很像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個總結。於是就說到了: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孔子說他15歲的時候,開始立志學習。

  • 學什麼呢?

到了30歲的時候,就“而立”了。

  • 立的又是什麼呢?

我們不妨結合孔子之前說過的話,一起來翻看下他的履歷。

孔子說“三十而立”,是說30歲就要事業有成?很多人理解錯了

孔子這麼大的學問,從哪兒來的呢?

他自己說是: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是《詩經》引發了孔子的學習興趣,而周朝的禮樂制度,又讓他找到了立足點,並在此基礎上有所成就。

由此可見,孔子說自己“十有五而志於學”,就是說他15歲的時候,開始學習《詩經》。而“三十而立”,立的就是周朝的禮制文化。

也就是說,孔子到了30歲的時候,才搞清楚自己這一輩子要做什麼!

所以,孔子說“三十而立”這句話,從來都不是說人在30歲的時候,就要事業有成。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

孔子雖然20歲就出來做事,可也就是先管管倉庫,後來管管畜牧。27歲的時候,實在混不出頭,只好自己開了個私人學校。到了30歲,他也才終於想清楚,自己這個私人學校,應該傳授周朝的禮樂制度。

所以,他才會說:

“不知禮,無以立也”。

如果不是認識到“禮”,有了奮鬥目標和方向,恐怕30歲的孔子,也和大多普通人一樣。


孔子說“三十而立”,是說30歲就要事業有成?很多人理解錯了

如果說一個人成不成功,是以實現自己的預期目標為標準。

孔子,其實算不上成功。

因為他一生的志向,不是做一個成功的教書匠,而是希望通過對周朝禮樂制度的提倡,來解決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一個社會現狀。

可是結果,我們都知道,不但沒如他所願,反而更壞了。

所以,孔子說“三十而立”

並不是現在很多人認為的,人到了30歲就要有自己的事業,並且有所成就。實際上人到了30歲,能夠清醒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位置,確定往後餘生,自己該如何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就已經很不簡單了。

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