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浠寶123


一年級階段孩子們應當養成的習慣,我覺得只有三個。

首先就是作業習慣就能上架,放學回家第1件事,拿下書包,拿出作業準備動手,作業完成之前。什麼事都不做,這是唯一的,當然除了上廁所除了喝一點水之外。

很多家長不太注意這一個要求,其實對待作業的態度,完全可以保證孩子以後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資料,我們可以想一想,只要回家一就開始寫作業的孩子有幾個學習差的,有幾個讓家長擔心他們未來的學習的。不過這也是需要培養的,並不是孩子天生就這樣。

其實我覺得最好的,就是作息規則。

習慣的養成對於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對於孩子來講,這些規則能夠有很強的自制力,能夠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和運動時間,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孩子回家之後寫完作業利用大量的時間在玩手機,看電視,到了休息的時間也不休息到了吃飯的時間也不吃飯,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每個人都喜歡放縱自己,成年人,少年兒童,一年級的學生都會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完成自己喜歡的一些事情,但結果就是這樣一種隨意的行為,對自己的一種規則,破壞了自己的一種習慣,甚至影響到自己的自律。

最後就是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這一點說起來非常空洞,對於低年級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來講,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必要,但其實永遠不是這個情況,一年級的孩子就應該選擇自己的一個遊戲夥伴,就應當選擇自己的一個小團體,這些團體決定了孩子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他的學習情況,甚至他的人生格局。

很多孩子不會交流,不會交往,以自我為中心,那麼時間長了肯定會影響自己的環境,自己的生存環境和學習環境。

以上這三種情形都需要家長進行訓練。沒有一個孩子是無師自通的,當然練習過程或者實踐過程也必不可少。


義誠老師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了,我女兒剛剛經歷完一年級,其中酸甜苦辣,總算把孩子帶上正軌了,現在學習不用太操心了。

我先說一下,教育孩子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兩件事。

事情一、我女兒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成績不好,也不喜歡上學,有一次老師找到我,很嚴肅的說:“你家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還有自閉症傾向,總喜歡躲在角落裡”,平時在家頑皮愛鬧的孩子怎麼會自閉?

事情二、我喜歡玩電腦遊戲,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打開電腦,女兒有幾次趁我不在坐在椅子上拿著鼠標學我,有模有樣,逗得我哈哈笑。後來由於工作原因,我需要惡補一些專業知識,於是每天下班躲在臥室裡看書,女兒就經常進來拿著我買的書問我裡面寫著什麼,我不讓她看,可她興趣總是特別大。

通過這兩件事我深刻的明白了兩個道理,在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之前,還有更重要事情要做,於是我改變了教育孩子的方式。現在我女兒成績很好,每天自覺完成作業,每天上學特別開心,有時候還會跟老師開玩笑。

下面我分享下我的經驗,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1.讓孩子儘快適應新老師和新環境,克服恐懼感和不適感

很多孩子進入新環境都會緊張,有的適應時間比較長,尤其是面對新老師和新同學。在一個充滿恐懼感的環境中,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於是出現厭學,成績不良。

讓孩子快速適應新老師,首先家長要對老師熱情,打招呼,見面很親切,這樣孩子就會發現“原來媽媽跟老師這麼熟悉”,多帶著孩子跟老師交流,孩子就會放在警惕心,慢慢跟老師走近了。

讓孩子快速適應新同學,這個很簡單,繼續幼兒園的方法,分享!,多買點橡皮,鉛筆,給孩子分享,在愉悅的氛圍中孩子們就熟悉了。

2.家長言傳身教,家庭氛圍特別重要

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卻不重視自己的示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孩子總是在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所以言傳身教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一切習慣的基礎。

家長做到言傳身教必須首先改正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例如當著孩子的面打電腦遊戲,整天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在孩子面前吸菸,回家拿著手機不放手,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吧。放下手機,關了電腦,在孩子面前看看書,給孩子讀讀故事。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學習和生活的環境非常重要,首先要改變的就是環境,讓孩子適應環境,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


教師自媒體進修營


我女兒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一點兒也不喜歡學習,我給她買的課外書,她連看也不看。每天一到家先吃喝,再看動畫片,寫作業需要我催很多遍,她才不情願去寫,效率也不高。

寫作業時經常小動作不斷,需要我專門坐在旁邊監督著她,她才能按時完成作業。

我尋思著這樣不行啊,趕緊到處取經,又惡補了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終於找到一套適合她的方法,幫助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也不用那麼操心了。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玩中學,學中玩,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之所以不愛學習,是因為他對學習不感興趣。一年級孩子還小,如果家長這時候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定時間定任務地強迫他們學習,會適得其反,很可能會讓他們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會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

但是不強迫孩子學習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導孩子學習。

具體的方法多樣化,可以結合孩子的特點來使用,比如:

  • 每次家長給孩子定的學習時間不要太長、學習任務不要太重;取得進步時進行適當表揚和獎勵;

  • 用開小賣部、加減法智力競答的方式學習數學,可以讓孩子當小老師,給家長上課;
  • 將新知識和孩子原本就熟悉的事物結合起來,培養和激發他們新的興趣,假如孩子喜歡小貓,會問跟貓相關的一些問題,這時家長引導他去書中自己去尋找答案;

以上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家長不陪孩子寫作業

孩子上小學後,很多家長開始陪孩子寫作業。我也陪女兒寫作業一段時間,結果是滿把辛酸淚,效果卻不好。

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工,並且給孩子的感覺,寫作業不是自己的事,而是家長的事。所以家長不需要陪孩子寫作業。

對於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只需要在開學幾天,給予一些指導和提醒,讓他明確一些基本的規則和做法。一個星期後就不用再管他寫作業的事要,也不刻意檢查他的作業,最多提醒他一下,不要多說。

可能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會出現只顧玩,忘記寫作業的事情,這時候家長也不要去批評他,只需要語氣平和友好地對他說:“不要哭了,誰都有忘記的時候,我們現在想想怎麼辦吧。”

這樣孩子會自己想出辦法,要不然推遲些睡覺,要不然就早起寫作業,讓孩子自己去決定。等他自己嚐到苦頭了,自然而然下一次就會按時寫作業了。

所以家長不陪孩子寫作業,才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教孩子制訂學習目標與計劃

學習過程中,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助孩子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制訂,制訂出來的計劃要具有可操作性,一定不要超出孩子的實際能力,否則完不成目標和計劃,會讓孩子產生失敗感,進而影響下一步的學習。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習量要適中,充分為孩子留出休息和娛樂的時間。如果學習量太大會讓孩子產生反感的情緒,從而不願意執行。

2.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的時間。常規學習主要用來完成學習老師留的作業,自由學習用來預習或者複習功課。

3.要突出重點,在孩子薄弱的科目上多下功夫,不要分給每個課學科的時間都相同。

4.注意效果,及時調整。學習計劃一旦制定並不是絲毫不動的,而是要根據學習效果,進行相應調整。

總之,合理的學習計劃會讓孩子感覺每天都在進步,更願意去執行學習計劃。

對於有些自制力差的孩子,父母應多提醒他們,培養他們的自制力,讓他們按照學習計劃去執行。在提醒他們的時候,父母不要用批評、嘲諷、氣憤的語氣,而要心平氣和的他們說話。

對於那些提醒催促,仍然不起作用的孩子,父母可以放任他們兩天,讓他們寫不完作業去挨老師的批評,有了挨批評的教訓,他們就會認真的按照學習計劃去執行了。

結語: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就體驗過克服自己弱點的滿足,那麼他就會以批判的態度看待自己。

所以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在學習上的自覺獨立的意識,防止孩子養成依賴家長,沒有自覺性的壞習慣。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即使犯了錯,家長也不要批評指責孩子,只要鼓勵孩子改正就可以了。最後,我們要知道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會有一個過程。家長要有耐心,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有花開的那一天。


沉香親子教育


我是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來談談我是怎麼幫助我家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

這裡所談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我主要講三點:

第一、良好的寫作業習慣。

良好的寫作業習慣,恐怕是很多一年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最為重視,也最為頭疼的事情。

曾經,我孩子班上有位家長甚至因為孩子寫作業時間太長,一怒之下給了孩子十幾個耳光,還在微信群裡讓老師“到學校繼續收拾孩子”。

多麼可怕!

小學一年級,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對於今後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良好的親子關係養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是這麼做的:

1、規定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一年級的作業雖然多,但是一個小時以內完成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如果一個小時內沒完成,那就說明孩子寫作業有拖拉的習慣,或者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家長就要針對問題進行解決了。

2、讓孩子自己寫作業、自主檢查。家長要給孩子明確一點:作業是學生的作業,家長只是幫忙老師在家督促和監督的,不負責輔導和補習。我家孩子做作業我很少在旁邊坐,讓他自己主動完成作業,寫完後自己用小手指頭點著再重新檢查一遍,然後給我檢查並簽名。

3、家長只負責檢查和簽名。除非孩子主動問我:“媽媽,這道題我不會做,你能不能給我講講?”我很少主動去輔導孩子功課,在檢查他作業的時候,對於他寫的不正確的,也會打上叉,讓他自己重新修改調整,嚴格貫徹:“作業是你的,不是我的”理念。

第二、良好的預習複習習慣。

從小學一年級起,我就要求孩子必須複習當天學習的功課,同時預習第二天要學的功課。


我晚上輔導孩子學習的時間,在陪伴作業的環節上花費的時間並不算多。而是選擇了把精力放在了培養孩子預習和複習這件事情上。

因為孩子剛進入小學學習階段,對整個學習過程不是很熟悉,剛開始我會帶著孩子一起復習、預習,過了大概半個月後,我就引導孩子自己主動去複習、預習,還給了孩子一個專門的本子,讓他把複習、預習的知識抄在上面。

如果孩子複習、預習做得好的話,我會給予一定的貼貼獎勵,當貼貼積攢到一定數量,我會答應兌現孩子一個小禮物。

現在,孩子正興致勃勃地攢貼貼呢,每天自己非常積極主動。

第三、良好的閱讀習慣。

進入一年級後,不像幼兒園那樣,閱讀的書籍以繪本為主,很少注重知識性傳達。相反,進入小學後,我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多學科的興趣,開始給孩子購買一些趣味數學、小小科學家、少兒量子物理等方面的書籍,除了引導孩子人文方面的學習外,也開始注重孩子抽象思維的培養。

這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會非常有幫助。

很多家長說:我家孩子也非常愛閱讀,為什麼成績總提不上來?

這就要從小學一年級時養成孩子全方位涉獵的閱讀習慣。不僅是故事性的學習,還應該激發一下孩子在數學、邏輯、科學方面的興趣,爭取讓孩子全面發展,不要出現偏科情況。

結語

小學一年級對於整個學生階段來說,知識性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家長在這個過渡階段一定要對自己家的孩子有耐心,多用愛心去陪伴,而不是用打罵、焦慮的心情去對待孩子,不然,孩子從小學一年級起就產生厭學的情緒,後期家長恐怕要叫苦連天了。

我是人魚媽媽,文學碩士,80後辣媽。專注家庭教育研究,關注我吧!

人魚媽媽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以我家孩子來說吧。我家孩子是良好學習習慣的直接受益者,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是班級年級把尖的孩子,小學以語數外三門滿分的成績畢業,中考以全區裸分第一名考入全市重點高中。

首先,養成放學先做作業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作業很少。班裡的好多同學都是放學後先在廣場玩,然後再回家寫作業吃飯。我們從一年級開始是放學先回家寫作業,寫作業前可以先吃點水果甜點,然後就是集中精神把作業作完,完成之後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其實,這一點來說,孩子少了一些和同學一起玩耍的時間,但是對於升入高年級、以及初高中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作業量的不斷增加,會讓效率低的學生消耗更多的時間在作業上,連課餘休息時間都會變得爭分壓秒。到了初中之後,時間緊張就造成副科沒有時間複習、甚至睡眠時間都無法得到保證。

其次,每一科作業都認真對待。

我說的這個認真對待主要指的是寫字。做作業的時候,認真寫字,整齊、橫平豎直,長此以往,孩子是不必再花時間去練習硬筆書法的,雖然談不上是什麼字體,但是讓看到的人都會覺得賞心悅目。

考試閱卷對於字體越來越重視,這一點還是比較重要的。

最後,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不定時的過去看看。

這所以提到這一點是因為,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不一定能保證一直專心,很可能寫到一半的時候走神做別的事情了。家長可以在儘量不打擾孩子的情況下去看看,這樣其實是有助於提高孩子的作業效率的。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就會安排好時間。

另外,建議孩子低年級的時候不要給孩子報學習方面的輔導班,我們始終認為,將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認真聽、作業認真做、課後認真複習,是可以保證學習成績的。如果一定要上輔導班也可以考慮晚兩年,先讓孩子養成在學校認真的習慣,不要讓孩子認為聽不懂也可以重新聽,這樣對於孩子吸收新知識也是有幫助的。


其實,好習慣的養成大家的看法可能都會有一定的差異。互相交流才會找到更適應自己家孩子的方法。


悠然閱讀


我家大寶現在三年級,回想一年級時,為了讓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和她爸爸沒少下功夫。

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一,告訴孩子學習是她自己的事,要自己負責,我們相信她能做好。不過,從幼兒園到小學,畢竟是有區別的,所以,一開始我陪她寫了幾天作業。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說,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其實是無形中充當了監工的角色,而孩子是不喜歡被監督的。再者,任何被兒童所熱愛的事,如果被別人監督執行,他們內心就會產生抗拒。所以,寫作業這事上,家長要不陪,讓孩子自己做主。

第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在家中寫作業時,我和她爸爸儘量不看手機不看電視,而是讀書或者學英語,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

做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否則會跟不上孩子的腳步。

第三,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不把成績看得太重,孩子考好了不表揚,考砸了不批評。

一年級的學習內容相對還是簡單的,有的在學前班就學過,所以,這時的成績其實很有“欺騙性”,孩子們之間也拉不開多大距離。所以,我和老公一開始就告訴自己,平常心對待孩子的每次考試成績。

對一年級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考個好成績更重要。家長這時多用點心,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會讓他受益終身的。


漂凌育兒


記得在一年級的時候,班裡的家長在群裡聊自家的孩子,有的說我家兒子早上就是起不來,叫了五六次了還在床上,有的說我家寫作業每天都要寫到10來點,有的說我家不會看書的,有的說我家跳繩就是慢,體育不行,跳不起來。然後我回了一句,我家從來不叫起床,作業半個小時就做好了,在班裡是體育委員(我家女孩子),每天睡前都會看會書才睡覺,在我們家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能從小學習習慣好,在班裡的學習成績雖然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每次成績下來都是穩穩的。

我覺得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應該注意這幾個方面的培養:

一、 多表揚孩子的專注力

說實在的,我們家沒有預習和複習,也沒有給她額外的作業,更沒有報輔導班,老師反饋回來就是有一點做的很好,上課特別專心,邊上有小朋友找她說話,她是不理人家的,這應該是我平時老是表揚她專注力好有關係,所以家長想讓孩子表現怎麼樣就往那個方面去表揚。

二、 讓孩子獨立思考

有時候難免會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比如數學應用題,我就讓她按照自己的理解先做,錯了我們知道錯在哪,然後一起分析問題,一般錯誤原因是審題錯誤。比如語文閱讀理解,我就告訴她“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可以陪著她一起閱讀。

三、 堅持體育鍛煉

運動可以改造大腦,緩解壓力,增強體質,而且學校裡面對體育都有硬性指標,跳繩,毽子,排球等,你不可以陪著孩子寫作業,但是最好陪著孩子一起運動,一個人是很難堅持的,有家人陪伴孩子也會動力十足。

四、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生積累作文素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無論走到哪裡,都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把所見所聞隨時記錄下來,引導孩子用日記的形式把觀察所得及時寫下來。比如,做一次家務,一次外出遊玩,植物的生長過程等,這個需要家長引導。

五、 每天睡前閱讀至少20分鐘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重要的不是讀什麼,而是培養一種以書為伴的良好習慣,如果書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孩子的專注程度,很快就會把書扔在一邊不再讀了。所以一定要讓孩子選擇他自己感興趣的書。

都說三年級的時候都會有個“三年級現象”,很多一二年級成績好的到三年級就會下滑,一般都是由於低年級的時候學習習慣沒有培養好造成的。所以一二年級的時候不要過分看重分數,把學習習慣培養好,低年級的分數說明不了什麼問題,除非只能考六七十分,那要注意了。

【我是蝸牛媽媽,一個二寶的媽,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蝸牛媽媽家庭教育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父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之前,家裡的小外甥讀一年級的時候,我曾詳細地為姐姐分析過這件事情。下面呢,我就把我的想法整理後,跟大家分享一下。


1.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01.首先要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開始。


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在學校累了一天,從學校回來之後,應該先吃點東西再玩一會兒,最後再寫作業。但實際上,如果長此以往的話,孩子就會養成拖延的習慣。


家庭作業應該是回家之後,孩子需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情。完成了才能去玩耍。


心理學上這種行為被稱為推遲滿足感,有利於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對孩子的未來也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


02.沒有作業了,也要留出複習和預習的時間。


很多低年級的學生,課程排的不是很滿,在課堂上老師也會給適當的時間,讓孩子來寫作業。


所以,有不少孩子回到家之後,都說自己在學校已經完成了作業。


那麼這種時候是不是就不用看書了呢?


一年級的家長應該注意,儘管孩子已經完成了作業,但是對於作業的檢查,家長是不能忽視的。


每天抽出20分鐘至30分鐘時間,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有助於讓學生們認識到: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為了應付差事。



2.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學習方法


關於學習方法,家長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就應該進行引導了。培養相應的學科思維很關鍵。


01.比如說:語文。


小學一年級,孩子們要正式學習書寫。檢查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看看,孩子寫的作業,筆畫是否工整,字跡是否潦草。通過簡單地掃幾眼,就能夠知道,這個孩子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心態是如何的。


還有的孩子,因為馬虎會抄錯字。家長幫助孩子檢查,同時也讓孩子自己檢查,逐漸的。他就會養成一個認真的書寫習慣。


同理,翻看孩子的練習冊,也能夠知道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這裡不要求家長全面的掌握孩子學習的所有知識和細節。家長只需要看一看,孩子是否跟上了進度,練習冊有哪些錯誤,孩子還沒有改正。這都是非常細節的問題,不用每天檢查,但是隔段時間就得看一次。孩子也會因為你對他學習的重視,而更加關注自己的學習。


除此之外,對孩子朗讀能力的鍛鍊也是非常重要的。引導孩子跟自己分享一下:“今天都學習了哪篇課文呀?給我讀一下。”用這種方式,就能發現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比如說在陪伴小侄子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課文當中有一個字,他一直都讀錯了。如果我沒有讓他讀的話,這個問題,我就永遠不會發現。


和孩子聊聊,上學期間都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也是鍛鍊孩子口語交際的一個重要方式。

02:聊聊數學


數學呢,很多學校老師會推薦同學們準備口算題卡。口算題卡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有更多練習的機會,提高解題的速度,練習孩子對所學知識的反應速度。這個應該每天都完成一點,家長可以對照答案,幫助孩子,改正自己的錯誤。這個過程,對孩子的學習來說,也是特別關鍵的。


同樣的,數學的練習冊,家長也可以督促孩子,來修正自己的錯誤答案。


以上呢,是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呢,總結了一個思維導圖,有需要的可以收藏。每天在帶孩子的時候,對照著做做,不難的。


3.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實除了學習習慣,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生活習慣的養成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我有4點想要跟大家分享。


第一,規定睡覺和起床的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只有休息好,才能保證學習精力的旺盛。


第二,養成自己收拾書包的習慣,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當今有太多的人,喪失了生活的能力,只是因為家長過分的溺愛。


第三,限制使用電子產品和看電視的時間。這個非常關鍵,一是保護視力,二是保護大腦。現在的很多影視作品,視覺衝擊力過強,其實妨礙了人的思考。建議家長,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要做到有陪伴、有監督。


第四,樹立榜樣,激勵教育。用肯定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和引導。比如說:你看這位哥哥這麼小的年紀就能背下這麼多古詩,如果你也感興趣,並願意努力的話,你也會很棒的。哦,對了,現在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要了,家長在這方面提前佈局,要有所準備。


如果你有其他的關於教育方面的問題,可以私信留言。有共性的,我會拿出來分享的。


歡迎關注@安之騰,為你帶來最新鮮的思考。


安之騰


培養良好的習慣,我的經驗告訴我,任何外在的壓力都是兩面的,或許一開始有用,但久而久之會有反抗情緒出現,那時候可能就不管用了。我也經歷了很多家長經歷的焦慮,困惑和苦惱。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確實很過分。換個角度,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去跟隨,去帶領,效果才能好。我一向不主張用打分表,那東西就像績效考核一樣,一開始很有效,最後就留於形式了。從心裡的角度,我是這麼看待習慣的。一切只要發自內心的原動力就會很好成型。比如,孩子喜歡聽故事,不喜歡看書,那就先讓他聽,聽一段時間,他就會想要看看書裡是怎麼樣的。再有看書也有類別,當孩子願意看,就遵從他去看感興趣的。孩子是人不是機器,他有他自己的成長軌跡,強硬的手段就在搞事情了,家長也會很累的。我的標準就是老天的事接受,我的事負責,他的事尊重。給孩子足夠的愛和自由,同時有一定的規則和界限,孩子自然會有判斷和標準,有責任心。一二年級很關鍵,同時以我過來人的判斷,也沒那麼嚴重,當孩子有各種狀況的時候,大人能不能hold住才是關鍵。不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更重要。陪伴很重要。


王馨S阿卡西閱讀師


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重要,而一年級又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階段,我兒子也在上一年級,就我的經驗來看,這幾個習慣比較重要:

1.閱讀。讀書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還能於無形中認識好多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帶著他看繪本,慢慢地就認識了很多字,這樣在做題的時候就完全沒有障礙,但也有很多孩子連題目都看不懂,因為不認識字。

2.專注。很多孩子習慣了幼兒園的生活,上了一年級根本坐不住,更不用說認真聽講了。其實很多孩子的專注力都被家長破壞了,比如孩子在專注做某件事的時候,家長一會兒讓喝水,一會兒讓吃水果,非要打擾他,這樣就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了,這是個很不好的習慣。

3.作業。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負責,而不能依賴家長,也不要指望家長給講作業,陪著寫作業,一旦有了依賴心理,孩子就沒有了責任感,這樣,對他來說,作業就是個大問題,這會直接影響到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