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待清北畢業生去做中小學老師的現象?

投資和理財那些事兒


對於這個問題如果從經濟學上來分析,應該還是有點意思的。其實問題要說的是,北大清華的學生去做中小學老師是不是划得來?當然,我們要清楚的是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取得都不是一般的地方、一般的學校。比如前期炒的比較熱的深圳中學和華師一附中。這些中學都是全國有名的學校,北大清華的學生去是不是划得來呢?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第一、教育成本

從成本上來分析我們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國家成本,一部分是個人成本。從國家成本上來看,我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生均培養成本要大大高於其他高校的學生。清華大學2018年決算經費達到276億元,北京大學達到了189億元。從這個成本上來看,北大清華的成本要大大高於其他高校,所以,他們理應從事價值更高的職業,從而為國家創造更大的財富。

從個人成本上來看。如果單純以學費為計算標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學生一般專業也就是5000元一年左右,藝術體育類大概10000元左右。這個學費標準和其他高校差別不大,也就是說,從個人角度,北大清華的個人成本並沒有絕對的高很多。

第二、短期收益分析

短期收益,也就是主要指大學生畢業之後獲得的工資收益。對於北大清華的學生去中小學當老師,與其他北大清華的學生比較是不是差很多呢?我們以北京大學畢業生為例子談談。根據北京大學2018年就業質量報告,大約28.78%的畢業生去了國有企業,20.57%的學生去了機關,13.8%的去了三資企業。說實話,現在國有企業當然有好的,但是工資是不是都比中小學老師高?可能還真不一定。再就是機關工作人員,說實話, 現在公務員工資並不高。而且國家已經提出來,要教師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從這個家度來看,當中小學老師是不是一定比機關差?我看不一定,所以從短期收益來看。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去中小學老師並不吃虧。

第三、長期收益分析

長期來看,教師行業的發展並不差。作為清北的畢業生,綜合素質總體還是不錯的,因此在學校的發展應該會比較好。學校老師最大的好處就是根據個人實力,職稱可以逐漸晉級。清北的畢業生應該大部分能夠按照教師的發展規劃逐漸由初級、到中級,高級。現在已經有了正高級中學教師了。也就是教授級中學教師,這對他們來說也是比較好的發展千金。而相對而言,想在機關順利達到較高的職務,相對於職稱評審來講,還是難多了,只有極少數能夠達到理想的領導崗位。因此,我覺得這類教師,如果有實力,將來發展還是會非常好的。

第四、創造價值分析

很多人認為清北畢業生到中小學就不如去當科學家,因為他們不能創造直接價值。不能直接發現知識。其實,我覺得這個是誤解。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國家要想最終在競爭中取得勝利,最終還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不是隻從大學開始,而是要從中小學開始。如果我們的學生在中小學就能夠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具有創新精神,而且有批判性思維,就可以為我們的高等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這難道不是價值嗎?是不是一定要做出科研成果才是價值呢?我覺得不一定,如果能夠培養出好的人才,這種價值遠遠高於一項發明。


總之,我覺得清北畢業生去中小學,如果他們能夠發揮他們所長,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個人也能夠有較好的發展,我覺得就是一項合理的投資。這種傾向,對於我國教育來講是一件好事,說明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越來越受到重視。


義哥說教育


經濟學在這裡可以分為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放在有益於社會的的宏觀層面,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以優秀來培育更多的優秀,產出必然大於投入,當然是非常合算的!單就有益於自身的微觀層面,優秀人才肩付改變世界、改變未來、改變行業的使命,必然是不以找份工作、養家餬口為目的,況且每個行業的前百分之五的精英收入都不會少,教師也不例外。其實一個清北優秀畢業生也不一定會做一輩子中小學教師,葉聖陶不也做過中小學教師嗎?這樣算來,也不可謂不合算!





邊教邊說


教育是一種過程,我們投資北清的師資到基礎教育,那未來的產出一定是高回報的,無法估量的。教育是一種本領的掌握,又是一種精神的提升。一類的老師極有可能教出一類的學生!所以,基礎教育投北清師資,是孩子的幸運,更是國之幸運!


北京詩畫人生


我認為是一種對未來的投資,因為人一生就是培養孩子,說大一點就是培養祖國的花朵,中小學能培伴孩子一起成長,能用自己所學服務於祖國的花朵,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