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真的不是虛構的嗎?他的歷史原型你覺得是誰?

小龍談歷史


孫悟空是四大名著《西遊記》著名神話經典人物之一,小說說他是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尊為 “美猴王”。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他大鬧龍宮地府勾去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迫使玉皇大帝封其為齊天大聖,奉旨管理蟠桃園。因醉酒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不壞之軀,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的打賭鬥法中被壓在五行山,後經觀音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降妖除魔,歷經八十一難,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



電視劇中的孫悟空形象

孫悟空行像並非虛構的,一說來源自印度古老史詩《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二說來自於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水怪--無支祁;三說來自印度《羅摩衍那》。我個人認為以上都是傳說,可信度有待商榷。在唐朝有一個叫車奉朝。法號悟空,他便是《西遊記》孫悟空的原型。



陝西省涇陽縣嵯峨山的悟空禪師塔

一是人物所處的朝代相似。

車奉朝是在唐玄宗天寶九年,罽賓遣特使赴長安,表示意願歸附。唐玄宗大喜,封為為武官左衛,帶了國書印信,一支四十人的龐大使團,前往安撫,這與小說《西遊記》都發生在佛教盛行的唐朝大背景一致。

二是人物形象特點相似。

車奉朝自幼練武,武藝超群,善使一根三十六斤重的熟鐵棍。每次強盜來襲,他憑藉手中的一根長棍,打的強盜落荒而逃。這形象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有高超的法術,天性頑皮,精神超俗,嫉惡如仇,使用定海針金箍棒簡直一模一樣。

三是人物經歷相似。

車奉朝隨著使團一行取道安西都護府,過疏勒、蔥嶺、烏萇國等西域十多個小國,穿過茫茫的沙漠戈壁、跋涉於荒無人煙的沼澤水泊、翻越常年積雪的峻嶺大山,與馬賊和強盜鬥智鬥勇,才終於到達罽賓國的冬宮——犍陀王城。這與小說《西遊記》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歷經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經歷一致。

四是人物的稱號相似。

車奉朝在使團準備回長安的時候,得了一種怪病,臥床不起,當地人叫“馬瘟”的疾病,這與《西遊記》小說中玉皇大帝給孫悟空的“弼馬溫”封號相似,車奉朝後來請求出家為僧,德宗應允,賜他法號悟空,與《西遊記》小說對孫悟空稱謂相似。



石頭記載的悟空禪師

總之,藝術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小說創作也不例外,正是小說家吳承恩將現實生活的人物原型、自己的奇妙構思、生活經歷匠心運作結合,才塑造如此經典深入人心的孫悟空形象。


文旅心通


據載,歷史上孫悟空確有其人,只是它的原型不是一隻猴子,也沒有那麼多的神通廣大,而且他還不是中國人。它的原型是一位胡人,也就是當時的少數民族。高鼻深眼。他的原名叫石磐陀,大致相當於唐僧僱的一個嚮導還兼保鏢和僕人。和湖人以前可能走過,從印度到中國這條路。他到達了,唐朝被唐僧所聘請作為帶自己到印度的嚮導,因為唐僧畢竟沒有去過印度嘛,所以他怕走彎路什麼的。再加上這個人好像也會一點武術。也能夠給唐僧在路上一起保護。也就相當於唐僧,請的一個僕人。右上島又做僕人,還幫他挑行李,擔子什麼的。因為唐僧那個時候可算是一個有錢人了,肯定給的報酬也不少。所以一路上了,石盤陀。∵就幫助唐僧走到了印度。肯定是經過了很多的千難萬險的。後來人們就因為這個事情呢?把它幻化成了一個神話人物。嗯因為唐僧取經,這個事情。嗯,很不得了嘛,所以人們在傳說當中就添油加醋的把石盤陀也神化了,因為唐僧是一個佛家出生的人佛家出生的又不好打打殺殺什麼的,所以這一路上的。風險都有這個磁盤拖來承擔了。嗯所以就把它幻化成了像孫悟空這樣一個神通廣大的一個神通人物。



隨筆一談


孫悟空的原型是代表儒教“大鬧天宮”的董仲舒。

這是典型的文學加工形象。

首先,《西遊記》的主題是為了反映儒道佛三教合一。

玉皇大帝代表儒教。

太上老君代表道教。

如來佛祖代表佛教。

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來佛祖的本體,並不是生來不死不滅,而是要靠仙桃、金丹、舍利子吊命,說明三教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抽象意義的神仙。

也就是說,他們都是無神論者創造出的宗教形象。

儒教信仰的核心是一個溝通天地的人。

道教信仰的核心是一個人群中為首的人。

佛教信仰的核心是一個頓悟的人。

第二,孫悟空寓意的人物形象是佛教傳入之前的宗教信仰現狀,當時儒教的朝堂是道家當家,儒家已經被排除於朝堂之外,淪為畜牲之流,所以孫悟空的老師菩提祖師(寓意為孔子)不甘於被奴役,教出優秀弟子董仲舒進行了反抗,這就是“大鬧天宮”。

第三,孫悟空是被五行山鎮壓的,表明了一個獨特的金木水火土的東方概念,表明其“大鬧天宮”的後果是“五德始終”皇權鎮壓。

第四,孫悟空被鎮壓時間是500年,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唐太宗時期唐僧取經,就約為500年。

第五,孫悟空的法名叫“悟空”,表明其進行宗教反抗的結果是一場空,因為他們名義上成為儒教教主,而事實卻是成為實質的儒家,只不過取得了“神權君授”的消極後果。


河東來


忽然看到這樣的問題,大家會不會覺得有些驚訝?畢竟看了這麼多年的西遊記,我們一直把孫悟空當成是一個虛構的神話人物看待,也壓根不會有“孫悟空的原型是誰“這樣的想法。

若再回過頭來想一想這個問題,似乎覺得又有些道理。任何故事中都不會有一個完全虛構的人物,也許孫悟空的原型就是玄奘法師前往天竺時的一個伴侶或者下人呢?

當然,這只是在“孫悟空原型”問題上給大家提供的一種思路。

那麼唐僧在取經路上究竟有沒有別人跟隨呢?

唐僧去印度取經,並不是像小說裡說的那樣,其實並沒有獲得唐太宗的支持。在貞觀元年,玄奘曾和陳表一起上奏,請求取經天竺,但是並未獲得批准。

但是此時的玄奘法師已經下定決心,於是“冒越憲章,私往天竺”。

有人說,孫悟空的原型是唐僧西行途中收的一個叫石磐陀的胡人弟子。

石磐陀是在玄奘法師途徑瓜州的時候,在一間寺廟裡遇到的。他聽聞玄奘的講經後很受啟發,決心要和玄奘一起去取經。

他們一起走了一段路程,到了玉門關,由於玄奘沒有通關文牒,沒有得到玉門關守衛的放行。後來在石磐陀的幫助下,二人成功偷渡玉門關。

除了關門,石磐陀就擔心萬一玄奘被殺,會把自己幫助偷渡的事實洩露出去,所以一路上幾次三番想找機會殺了玄奘。

後來被唐僧發現,經過一番感化,石磐陀最終決定不殺唐僧,兩人便分道揚鑣了。

石磐陀和孫悟空在人物形象上有任何一點相似之處嗎?

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雖然一開始和唐僧取經的時候不安分,但也不會大逆不道以至於三番四次要殺了師傅。孫悟空雖然有著很強烈的反叛意識,但始終卻是一個受大家歡迎的正面形象。

反觀胡人石磐陀,只因一時衝動就要跟隨唐僧取經,害怕承擔責任便時刻想著殺了師傅以求自保,沒走多遠就打退堂鼓,攛掇著玄奘返程,最終也只是陪了玄奘走了三天就離開。這樣一個人,不能算壞,好歹有些覺悟,但和《西遊記》中的主角孫悟空相比那就差了好多筋斗雲的距離了。

網上有許多人都把石磐陀當成了孫悟空的原型,那麼既然不是他,孫悟空的原型又會是誰呢?

當然,這樣的問題不會有百分之百正確的答案,但相比於石磐陀,我覺得歷史上的這個人是孫悟空原型的可能性更大。

這個人叫悟空,俗名叫車奉朝,也是唐朝的一位名僧,不過比玄奘法師要晚出生個一百多年。

當時的唐朝,有個叫罽賓的西域小國,派遣使者到長安表示願意歸順。唐玄宗很高興,第二年派侍衛40餘眾護送侍者返回西域,車奉朝也在其中。

到了罽賓,車奉朝得了重病,無法和隊伍一起返回大唐,於是就留在罽賓的犍陀羅養病。生病期間他曾許下這麼一個願望,如果自己能夠痊癒,就削髮為僧皈依佛門。

過了一段時間,他的病痊癒之後,正如他當時許願那樣,當了和尚,拜犍陀羅當地的高僧三藏法師舍利越魔為師。

說到“三藏法師”可能有人就會聯想到,唐僧也不是被人叫做唐三藏嗎?難道二者之間有什麼聯繫?

其實“三藏法師”並不是指的並不單獨的一個人,這是對精通佛典經律論三藏者的敬稱。

舍利越魔賜給車奉朝一個發號叫作“法界”,並且教他梵文,帶他到西域各地學習佛法。期間他們還到了佛教聖地印度鑽研佛教奧義。

這樣不知不覺十幾年過去了,一天車奉朝忽然萌生了返唐的念頭。舍利越魔知道他思念故土,也不挽留,讓他帶上梵文經書和佛家猞猁等聖物啟程回國。

經歷了路途上的一番艱苦後,他先是到了龜茲,是當時安西都護府的所在地。在龜茲王的挽留下,車奉朝在龜茲蓮花寺待了三十餘載,將帶回的數本經書全部翻譯完畢。

60多歲的車奉朝並沒有以此作為自己一生的歸宿,他最終還是離開了龜茲,回到了心心念唸的長安。

車奉朝將自己所譯經書和猞猁全部獻給了當時的皇帝,唐德宗給他賜了發號叫“悟空”。又過了二十年,悟空在長安護法寺圓寂,人們給他建了振錫寺和悟空禪師塔以做紀念。

車奉朝和玄奘法師一樣,都是佛門子弟,也都到西域求過經書,並且悟空當時在唐朝的影響力,也不比玄奘差多少。

在《西遊記》一書問世之前,西遊記的故事就在民間廣為流傳。悟空本就是玄奘的後輩,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悟空被說成是玄奘的徒弟也不是不可能。人們不可能神化一個謀殺未遂的胡人,聖人才會被一直讚頌。吳承恩最初在寫《西遊記》的時候,也一定了解過悟空的相關事蹟。

所以,相比之下,車奉朝是孫悟空的這個說法更讓人信服。


譯鑑


說起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相信很多小夥伴的腦海裡最深的就是孫悟空了,那個會七十二般變化和駕筋斗雲騰雲駕霧的猴子。歷來人們對他的原型都是眾說紛紜。主要有以下幾種。



外來神猴學說

對於外來神猴的說法,主要來自於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人胡適先生,先生曾說過這樣的語錄:“我總懷疑這隻猴子不是國貨,而是一隻從印度進口來的”,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胡適先生最終判定這隻猴子不是國產貨,而是印度神猴哈努曼,但是贊成這一學說的還有國學大師陳寅恪,鄭振鐸等人。



石磐陀說

這種觀點比較被人們所認可,根據《三藏法師傳》中記載的筆記來看,但是三藏法師在經過甘肅地區時,曾經收留過一位胡僧。而這個胡僧不是別人,正是原著中孫悟空的原型。這個胡僧叫做“石磐陀”,有趣的是,在三藏法師取經途中,這位徒弟還曾想傷害自己的師傅,但是後來被自己的師傅所責罵。這一幕與原著《西遊記》中的十分相像。但是很多專家認為這個與原著中描寫的孫悟空的形象差距太大,如果以他為原型的話難免有點高估了這位胡僧。



對於孫悟空的原型,現在已經很難考證,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孫悟空是世界的,也是中國的,是中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也是人類共同擁有的思想財富。


三分文說


一直以來,悟空都憑藉神通廣大的本領,不按規矩出牌的性格,廣受人們的喜愛。有道是人怕出名豬怕壯,猴子出名也一樣。有人說它是國產的,有的說是進口的。關於孫悟空的歷史原型的問題,一直為好事者所津津樂道。



記得十年前,在北京舉辦的一次印度展品會上,一件“神猴哈奴曼胸像”的參展作品成為參觀者必看的焦點。據組委會宣傳稱,我國四大名著中《西遊記》的孫悟空的原型就是印度神話中的神猴哈奴曼。

我查看了一些資料,哈奴曼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角色,相傳它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善於排除危險(這一點跟孫悟空類似)。我認為,這僅僅是廣告炒作罷了,畢竟要說孫悟空是外國猴,心理真當承受不起。



還有一種說法,孫悟空來源於山海經。相傳在大禹治理淮水洪水的時候,看到這裡狂風暴雨,環境險惡。大禹瞭解到原來有個出生在花果山的叫無支祁的水怪在此興風作浪。無支祁狀若猿猴,縮鼻高額,白腦袋白牙齒,金眼睛綠身子,看長相,跟孫悟空有幾分相似。再看看性格,竟然敢跟大禹激戰三天,最終被大禹制服,被封印在山下五百年,這跟《西遊記》中描述有極其相像之處。我認為,這個才是孫悟空的原型。



有關孫悟空的原型,不僅牽動著普通人的心絃,還受到魯迅、胡適等老一輩人的關注,為此還沒少打口水仗。他們可都是上個世紀初我國新文化運動的悍將,面對個性解放的倡導與探究,在百忙之中如此關注孫悟空的生世,孫悟空的影響力之大由此可見一般。


富春葉語


關於車奉朝,石盤坨說都已經有人解釋過了,但是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一下。之前有幸看過幾篇文章和論文都是分析道家丹道經典《性命圭旨》一書與《西遊記》的關係,我認為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中一篇寫的比較全面。

這裡不放《西遊記》與《性命圭旨》相關的主題論與結構論。單截取《性命圭旨》與《西遊記》相關的人物論開篇。

《性命圭旨》元集中有幅圖為《時照圖》,中間畫的是五臟,講其中的關係。其名稱為:心臟為火名奼女,腎臟為水名嬰兒,肝臟為木名仁龍,肺臟為金名儀虎,脾臟為土名黃婆,心肝腎肺四髒圍繞著脾臟而得其調和。《西遊記》中的主要人物就是參照這五臟的形象來建立的:孫悟空就被稱作心猿、奼女,因而屢次變化為人媳婦,是心臟的象徵;唐僧生來就不開水,所以名叫江流兒,是嬰兒,是水,為腎臟的象徵;八戒被稱作木龍、木母,就是肝臟的象徵;沙和尚被稱為黃婆、真土,就是脾臟的象徵;白龍馬為西海龍王之子,西為金方,古人認為金子是白色,故它又變成白馬,專管呼吸而乾乾不息,正是肺臟的象徵。這五個人物當中,只有沙和尚默默無聞,但卻起著調和取經人關係的作用。不僅如此,從《西遊記》可看出這幾個人物的變化來,因為丹道學要化合,所以作者便讓主要的三家各自承載了兩個角色:悟空既是心臟奼女,又擔起了肺臟金虎的職責,所以又名金公;八戒既是肝臟木母,又承擔了腎臟嬰兒的使命,所以又名嬰兒;沙僧則二土成圭,真淨之土不變。由此而來,悟空與白馬親密,所以專門有“意馬憶心猿”一回,而且龍馬最怕的是悟空,也是悟空最瞭解它;唐僧與八戒親密,專聽他的小報告,淨念悟空的緊箍咒,因為八戒就是他的代表。猴與豬的矛盾,其實就是取經五眾的融合過程,也就是攢簇五行而為三。通過沙和尚的調和而由三返一,成為一家,取經的任務也就完成了,所以沙和尚被稱作沙尼,諧沙泥,能夠和稀泥抹光牆。

最後還是建議大家多去看看《西遊記》原著,影視劇再經典也只是二次改編的產物,再結合《性命圭旨》,會有很多意外的發現。


戚說


個人認為肯定是虛構的。

但是我們的孫悟空應該不是獨創的。

多數人認為孫悟空的原型,應該來自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

《羅摩衍那》是梵語,意思為“羅摩的歷險經歷”,與《摩訶婆羅多》並列為印度兩大史詩,作者是印度作家蟻垤(跋彌)。

成書時間在公元前。隨著佛教的傳播,《羅摩衍那》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從印度國內流傳到了國外。

根據記載,《羅摩衍那》在公元初的幾個世紀內就已傳到中國新疆、西藏地區,隨後繼續往東流傳。

除了故事,更為正式的傳播是在佛經之中。三國時期翻譯的印度佛經中就已出現神猴的故事,正是來自《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

《西遊記》的成書時間是在明朝嘉靖年間,作者被認為是吳承恩,在時間上,《羅摩衍那》要早許多。

當然,並不是說誰時間早誰就是原型,只是從時間上看,哈奴曼有被孫悟空形象借鑑的條件。


隨言2008


小院認為,孫悟空的原型,主要應該來自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

先從成書時間來看。

《羅摩衍那》是梵語,意思為“羅摩的歷險經歷”,與《摩訶婆羅多》並列為印度兩大史詩,作者是印度作家蟻垤(跋彌)。

成書時間在公元前。隨著佛教的傳播,《羅摩衍那》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從印度國內流傳到了國外。

根據記載,《羅摩衍那》在公元初的幾個世紀內就已傳到中國新疆、西藏地區,隨後繼續往東流傳。

除了故事,更為正式的傳播是在佛經之中。三國時期翻譯的印度佛經中就已出現神猴的故事,正是來自《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

《西遊記》的成書時間是在明朝嘉靖年間,作者被認為是吳承恩,在時間上,《羅摩衍那》要早許多。

當然,並不是說誰時間早誰就是原型,只是從時間上看,哈奴曼有被孫悟空形象借鑑的條件。

孫悟空和哈奴曼有哪些共同點呢。

1、都會飛。孫悟空的座駕是筋斗雲,哈奴曼能騰雲駕霧。

2、武器都是棍棒。哈奴曼的武器是虎頭如意金棍,孫悟空的是如意金箍棒。

3、都會諸般變化。哈奴曼的面容和身軀可隨意變化,孫悟空精通七十二變。

4、都是法力高強。哈奴曼智勇雙全,法力無邊,孫悟空同樣如此。哈奴曼的法相是四頭八臂,孫悟空擁有三頭六臂的神通,曾經在與哪吒的戰鬥中現出三頭六臂。

5、最關鍵的,兩者的形象都是猴子。哈奴曼的形象,來自印度的長尾葉猴,孫悟空是石猴,拒信形象應當來自中國本土的猿猴,雖然有所區別,本質上是一樣的。

從這些共同點上看,如果說孫悟空的原型不是來自哈奴曼,也應該受到很大影響。

孫悟空的歷史原型,還有其他許多種說法。

有來自無支祁的說法。

無支祁是中國本土神話中的水怪,來自《山海經》:“水獸好為害,禹鎖于軍山之下,其名曰無支奇(無支祁)”、“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輕利倏忽”。

還有說孫悟空的原型來自唐朝名僧車奉朝,或是玄奘西行最困難時所收的胡人弟子石磐陀,我認為這些說法似乎有些牽強附會,不管是高僧還是胡人弟子,除了是都是和尚、弟子,其他與孫悟空相差十萬八千里,還不如說是沙僧原型。

不過,我認為更有可能的是,孫悟空的原型並非來自一個人物。

孫悟空為什麼只能有一個原型呢?

西遊故事在宋元就已經廣為流傳,有多個版本,吳承恩並不是百分百純原創,他取用之前的素材,加之完善,才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吳承恩版本《西遊記》,這中間,至少也經歷過數次創作。

所以孫悟空的原型,很可能借鑑了許多不同的形象,在一次次的創作中愈加豐滿,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

就如同在今天的各種文化影視作品中,孫悟空也在一次次地被重新解讀和再創作一樣。


小院之觀


據說孫悟空的歷史原型是戰國早期道家詹何

吳承恩寫的《西遊記》靈感來自於連雲港,也就是今天的花果山,古代著名的小說(何侯石室)也是根據詹何的事蹟故事編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