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月亮也會影響我們的睡眠💤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種類似的體驗——幾乎每當月亮接近月圓的時候,平時深度睡眠質量較好的我就會失眠。常規的解釋是由於月亮引力造成潮汐變化從而干擾了人的睡眠,然而,這並非唯一的定論。

戴維·埃弗裡(David Avery)的精神病診所裡有一位病患,35歲,是一名工程師。埃弗裡回憶說:“他(患者)過去很喜歡解決問題。”2005年,這位患者因受情緒問題困擾住進了當時埃弗裡就職的西雅圖精神病院。患者的情緒會從一個極端突然轉換到另一個極端,出現幻聽、幻視,有時甚至還會出現自殺式的幻想。患者的睡眠狀況也極端不穩定,要麼整夜失眠,要麼每晚睡足12個小時。

作為一個致力於解決問題的工程師,這位病患一直詳細地記錄著自己的發病模式,試圖去搞清楚這一切。埃弗裡仔細研究了他的這些記錄,有些摸不著頭腦:“這些記錄的節奏性激發了我的興趣。”在埃弗裡看來,該患者的情緒和睡眠模式似乎是與月亮升降同步的。

一開始,埃弗裡也認為自己的這種預想有些瘋狂。即使患者的情緒週期變化真的與月運週期同步,但他既沒有任何機制能夠解釋這種同步,也想不到任何的解決辦法。該患者接受了藥物治療和光療來穩定情緒和睡眠,最終出院後,埃弗裡只得把這個病例收好,放進了抽屜裡。

12年後,著名精神病學家托馬斯·韋爾(Thomas Wehr)發表了一篇論文,文中描述了17名患有快速循環型雙相障礙(rapid-cycling bipolar disorder)的患者。這類患者在抑鬱症和躁狂症之間轉換的速度比一般情況要更快。和埃弗裡的那位工程師患者一樣,這些病人的發作模式也表現出一種不可思議的規律性。

韋爾是美國貝塞斯達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精神病學的榮譽教授,他表示:“我最驚訝的,是這些循環週期看起來出奇地精準,完全超出了人們對任何生物過程精準程度的預期。我很想知道,在這些週期中是否存在著某種外部因素的影響。(歷史上一直有月亮會影響人類行為的說法)顯然,月亮是否真的影響了這些循環,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月亮會影響人類的行為。英語中“lunacy”(瘋狂)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中的lunaticus,意思是“moonstruck”(月亮帶來的衝擊)。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和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都認為瘋病和癲癇是由月亮引起的。還有謠言稱,孕婦更有可能在滿月時分娩。但事實是,任何一份載明瞭不同月相時期出生記錄的文件都可以作為科學證據,推翻了這一謠言。

月亮週期增加了精神病患者或囚犯暴力行為的說法也和科學證據背道而馳。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月光更多的夜晚,可能會發生更多的室外犯罪活動(指在街上或自然環境中發生的犯罪事件)。

也有一些證據表明,人在整個月運週期內的睡眠狀況會有所不同。例如,2013年睡眠研究實驗室在高度控制的條件下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發現:在實驗參與者沒有接觸任何月光的情況下,與其他時期相比,人在滿月期間平均要多花5分鐘時間才能入睡,且整體睡眠時間會減少20分鐘。受試者大腦活動的實時檢測結果表明,他們的深度睡眠量減少了30%。但後續的研究卻沒能有同樣的發現。

牛津大學研究睡眠的弗拉迪斯拉夫·維亞佐夫斯基(Vladyslav Vyazovskiy)指出,關鍵問題在於:這兩項研究都沒有監測病患個體在整個陰曆月或幾個月期間內的睡眠情況。他還補充提到,“要系統地解決這個問題,唯一方法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記錄同一個人持續不同階段的睡眠情況。”

這也正是韋爾在雙相障礙患者研究中的做法——在某些病例中,他記錄了患者多年內情緒發作的日期。“人對月運週期的反應各有不同,即使你把我收集的所有數據放在一起,我也不確定你會有什麼樣的發現。找到真相的唯一方法,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去觀察每一個個體,然後你就能發現這中間的模式。”

韋爾這樣做之後,發現他的患者可以分為兩類:一部分人的情緒波動似乎遵循一個14.8天的週期,而另外一部分人遵循的週期為13.7天;其中一些人偶爾還會在這兩種週期之間相互切換。

月球影響地球的方式分為幾種。第一種也是最明顯的一種,就是通過月光影響地球;大約每29.5天就會出現一個滿月,之後再過14.8天就會出現一個新月。第二種影響方式是月球的引力作用,這種月球引力導致了地球上以12.4小時為週期的潮落潮漲。潮汐的高度變化也遵循長約兩週的週期——14.8天的“春季-小潮週期”(受月球和太陽的綜合引力作用影響)和13.7天的“赤緯週期”(受月球相對於地球赤道的位置影響)。

韋爾的患者似乎也和這些大約兩週的潮汐高度變化週期同步。埃弗裡解釋說,這並不意味著患者每隔13.7或14.8天就一定會變得抑鬱或狂躁,而是說“如果發生了從抑鬱症到躁狂症的轉變,那這個轉變一定不是隨機發生的,它往往發生在某個階段,月亮潮汐週期的某個特定階段。”

埃弗裡讀到韋爾的研究成果之後,立刻致電給他,開始攜手重新分析工程師患者的數據。他們發現,該患者的情緒週期也顯示出了14.8天的循環模式。

進一步的證據出現,證實了月亮對這些患者情緒的影響:每206天,這些原本規律的節律會被另一個月運週期打斷——月球沿橢圓形軌道運轉,特別靠近地球的時候會出現“超級月亮”,就是因為這個月運週期的存在。

瑞士巴塞爾大學精神病醫院的時間生物學家安妮·維爾茨-賈斯蒂斯(Anne Wirz-Justice)認為月球和狂躁-抑鬱週期之間的關係是“可信”但“複雜”的。

“人們並不知道這些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她補充道。

從理論上講,滿月時的月光可能會擾亂人們的睡眠,進而影響他們的情緒。對於雙向障礙患者來說就更是如此,因為他們的症狀發作通常都是因為睡眠或晝夜節律受到了打擾。人體生物鐘和行為模式的24小時振動週期,可能會被輪班工作或長途飛行中斷。甚至還有證據表明,睡眠剝奪可以幫助雙相障礙患者擺脫抑鬱症。

韋爾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醒來的時間點會穩步推後,睡著的時間點保持不變,這就意味著他們的睡眠時間會越來越長,然後又突然縮短。這一發現證實了月亮可能以某種方式影響患者睡眠的觀點。這種所謂的“相位突變”通常與躁狂症的發作有關。

即便如此,韋爾仍然認為月光不太可能是影響的關鍵。“現代社會中存在太多的光汙染,我們很多時間都待在室內,暴露在人造光之下,月光的變化信號已經模糊了,”他解釋道。他懷疑是月球的其他方面在擾亂患者的睡眠,對他們的情緒產生連鎖反應——月球引力是最有可能的影響因素。

一種觀點認為,月球引力會引起地球磁場的輕微波動,有些人可能對這種波動較為敏感。

倫敦大學學院的空間氣象專家羅伯特·威克斯(Robert Wickes)說:“海洋是導電的,因為海水中有鹽。海水隨潮汐流動,影響地球磁場。”然而,這種影響很小,而且月球對地球磁場的影響是否足以引發生物學變化還尚不清楚。


當然,一些研究已經把太陽活動與心臟病、中風、癲癇、精神分裂症的發作率和自殺率的增加聯繫在了一起。太陽耀斑或日冕物質拋射擊中地球磁場時,會產生強大到足以擊毀電網的不可見電流,有些人認為這可能會影響到人心臟和大腦中的電敏感細胞。

威克斯解釋說:“問題不在於這些事情不可能發生,問題在於我們對它的研究還非常有限,所以很難說出什麼確切的東西。”

此前,我們一直認為人類和某些鳥類、魚類、昆蟲不同,並不具有磁感。然而,今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對這一假設提出了挑戰。該項研究發現,人們在接觸到磁場變化時(這種變化相當於我們在當地環境中移動所經歷的變化),人腦中α波的活動強度會大幅下降。人在清醒但沒有進行任何特定任務的情況下會產生α波。這些變化的意義尚不明確。它可能是一種不相關的進化的副產品,也可能是環境中的磁變化在悄悄調整人腦的化學反應。

磁學理論非常吸引韋爾。因為過去10年中的各項研究表明,果蠅等生物中存在一種叫做“隱花色素”的蛋白質,可以作為磁傳感器。隱花色素是分子鐘的關鍵組成部分,分子鐘讓我們的細胞和組織(包括大腦)有了24小時的“晝夜節律”。

隱花色素與“黃素”(吸收光的分子)結合時,不僅能告訴生物鐘這是白天,還會引發其他反應,讓分子複合物對磁性敏感。英國萊斯特大學的行為遺傳學家班伯斯·基里亞科(Bambos Kyriacou)團隊已經證明,接觸低頻電磁場可以重置果蠅的晝夜節律鍾,改變其睡眠時間。

如果人類也是這樣,那這就可以解釋韋爾和埃弗裡在雙向障礙患者身上觀察到的突然性情緒變化。韋爾說:“這些患者在經歷情緒週期變化時,晝夜節律的時間變化也相當顯著,他們的睡眠時間和時長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然而,儘管隱花色素也是人體生物鐘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在人體內的作用機制和在果蠅中的作用機制略有不同。英國特丁頓國家物理實驗室的物理學家亞歷克斯·瓊斯(Alex Jones)說:“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隱花色素似乎並不與黃素相結合;沒有黃素,我們就不知道磁敏感的化學過程是如何被觸發的。從這個角度考慮,我認為(人類)隱花色素不太可能對磁場敏感,除非人體內還存在其他可以檢測磁場的分子。”

還有另一種可能性:這些患者和海洋一樣,通過潮汐力,受月球引力的影響。駁斥這一觀點的人一般認為,儘管人體的含水量高達75%,但這一比例仍遠遠低於海洋。基里亞科認為,“人類是水做的,但這種引力非常弱。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很難知道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即便如此,他還是認同擬南芥(Arabadopsis thaliana,研究開花植物的生物學家認為這種草是模式生物)的有關研究成果:擬南芥根的生長遵循24.8小時的循環,正是月亮繞地球一整圈所需的時間。德國波茨坦馬克斯普朗克植物生理學研究所的生物物理學家喬基姆·菲薩恩(Joachim Fisahn)說:“這些都是非常細微的變化,只有極其敏感的裝置才能檢測到這些變化,但現在,支持這一觀點的研究成果已有200多個”。

菲薩恩模擬了單個植物細胞內水分子簇的動態變化過程,他發現月球軌道引起的每日重力變化足以造成細胞中水分子的淨損失或淨增加。

他指出,“即使體積是在納米範圍內的水分子,也會對任何微小的引力變化作出反應。因此,水分子將通過水的通路發生移動,也就是說水會在細胞內和細胞外移動,移動方向取決於引力的方向,並可能進而影響整個生物體。”

菲薩恩下一步打算研究具有變異水通道的植物的根系生長,來驗證引力是否改變了它們的生長週期。

菲薩恩認為,如果植物細胞確實對這種潮汐引力很敏感,那人類的細胞沒有理由比之遜色。既然人類一直相信生命發源于海洋,那一些陸地上的生物可能就還保留著某些預測潮汐變化的機制,哪怕這些機制已經不再有任何的實際用途。

雖然到目前為止,科學界還沒有證實人類也具有這種機制,但本文有關的幾位科家都沒有反駁韋爾的基本發現:雙相障礙患者的情緒波動是有節奏的,且這些節奏似乎與月球的某些引力週期有關。

韋爾仍然對這一機制持開放態度,他希望其他人能以這一機制為基礎,開展進一步的調查研究。“我還沒能弄清它的影響機制,在我看來,我的發現反而讓這一切變得更加迷霧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