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之我見

《新約聖經》中有這樣一段話:"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因這話出自聖經四福音書中的"馬太福音",有人便將這段話稱之為"馬太效應"。不能容忍的是:有人甚至將此曲解為:凡富有的,有錢的,叫他更富,更有錢;凡貧窮的,沒有錢的,叫他更貧窮,更沒有錢,原來有的還要剝奪他。實在是可笑可悲。

事實上,這段話的來源有前因後果,不應斬頭去尾,斷章取義,否則會使人對聖徑中這段話的深刻內涵產生誤解和偏見。為此,有必要將它的出處及來龍去脈,原原本本的摘錄如下: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兩,一個給了二千兩,一個給了一千兩,就往外國去了。那拿五千兩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一外賺了五千兩,那領二千兩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過了許久,那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賬。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主人說:"好,你這又善良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的快樂。"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說:"好,你這又善良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情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理藏在地理。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裡。"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把這無用的僕個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

顯然,這是按才受託的比。主人心明眼亮,給五千的僕人和給二千的僕人,不負主望,忠心耿耿,善良能幹,為主人賺到了錢,利潤翻倍,受到了主人的表彰和獎勵,並加以重用。而給一千的那個僕人,用如今的話來說,這是一個懶人不作為之輩,非但庸懶且心地不善,且毫無責任心,必然受到主人的訓斥和拋棄,這是咎由自取。

作為僕人,無論是公僕抑或私僕,對主人皆應該忠心耿耿,盡責盡職盡力盡心。這是為人的本份。凡是對主人耎奸耍滑,背信棄義,甚至恩將仇報,反客為主的人,即使一時得逞,最終不會有好下場!這是因果律一一宇宙三大規律之一所決定的:好有好報,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種下苦果的不會結甜桃。

按才受託的比喻。

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