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应引入竞争机制,避免滴滴一家独大以提高服务质量?

Yu137038368


随着两起命案,滴滴在上市的路上受到重挫。回过头来看,其实今天的结果早在几年前,当滴滴成国民英雄那一刻起,当时就注定了今天滴滴会受到重挫,这是滴滴的宿命。



几年前,滴滴撞开网约车的大门,打响共享经济的第一枪的时候,同时政府出台了规范网约车的政策,就是现在很多顺风车没有办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政府对网约车的定位其实仅仅是想让网约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并不想让网约车成为主流。一是政府不希望出租车和其它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砸饭碗,二是适量的网约车可以缓解交通,三是可以让有车一族,特别是开车上班的人去挣点油费,四是可以让一些创业公司实现自已的价值。本来政府这么考虑是对的,可滴滴不这么想,它不想做小弟,它要做的是巨无霸。



从这一刻起,滴滴就走上了挺而起险的道路,并且越走越险。本来政府对网约车的定位就是公共交通的补充,所以政府对网约车定的标准很高,这个标准会让相当一部分司机出局。滴滴的高管们不甘心只做一个小众公司,他们要造就一个传奇公司,那就需要大量私家车资源,最好是无门槛、无标准,所有的私家车都是他们后备军。可惜的是,相当一部分私家车被政府定下的高标准排除在外了。怎么办呢,只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私下给私家车注册,私下派单,拒绝监管,以拖待变,拖到上市之后再说。



如此一来,滴滴私家车资源规模是大了,但是也成了藏污纳垢之所,这些私家车中,绝大部分是好司机,但是也混入了一些人渣败类。这里简单说下政府给网约车定的标准。

(一)具有本市号牌。(二)7座及以下乘用车,车辆已使用年限不超过3年。(三)燃油、燃气车辆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且计税价格不低于10万元,车辆计税价格在15万元以上的不受限。新能源车辆轴距不小于2600毫米。(四)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五)车辆技术性能符合环保和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需要提醒的是,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会强制报废。3、成为网约车司机的条件(一)取得当地户籍或者取得当地居住证1年以上,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验。(三)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四)无暴力犯罪记录。(五)自申请之日前3年内无被吊销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的记录。4、网约车驾驶员资格证考试要考的内容根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须通过全国公共科目和地方区域科目两门考试。全国公共科目由交通运输部统一大纲和题库,地方区域科目则加入了许多当地的人文地理知识题,两门考试均达到80分以上才算合格。

最麻烦的一点是,考这个证,要半个月,上班人有几个会请半个月假去考这么一个证。



如果参照这样的标准,就算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无犯罪或无事故,但是也确实可以把绝大多数人渣败类排除在外,同时也排除了很多不舒适或安全性能差的私家车。但是,滴滴注册几乎没有门槛,随便找辆车,甚至假车假证也可以注册,这样一来,滴滴的顺风车队伍就鱼龙混杂了。没办法,滴滴在没有公安和交通部门的监管下,是不可能准确调查司机背景的,这无疑是给许多犯罪或事故埋下了隐患。



滴滴无差别的吸纳私家车,也不是马上就可以把私家车吸引过去了,况且市场上还有几个竞争对手虎视耽耽,为了尽快扩充队伍,抢夺私家车资源,滴滴开始打起了价格战,各种补贴到处发,狂烧十几亿,这一招确实很效,的确抢占了大部分私家车资源。不过这里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这些私家车只想拿补贴,拿补贴后就卸载APP,拍屁股走人,天底哪有这样的好事,滴滴一切都是有计划有部署的。于是滴滴的下一个损招在那等着的。

滴滴的下一个损招就是打情色牌。网上好多人说是色情,这点我不同意,从滴滴历来的广告来看,色情还算不上。但是滴滴把一个打车软件做成了一个约会神器,就是这种蒙蒙胧胧的感觉,挑动着司机人性阴暗的一面,滴滴就像是给司机不断的灌输精神鸦片,使之很多司机对滴滴产生了粘性。在滴滴长期潜移墨化的诱导之下,很多人渣司机也就把持不住了。



在司机队伍中存在这么多隐患,滴滴不可能不知道,他们也想抓安全,这一点我是相信的。否则他们不会搞人脸识别,不会做了一个绕来绕去的紧急求助功能。这里介绍一下他们紧急求助功能,如果乘客启动了紧急求助,滴滴的APP会把车主信息和人车路线信息发短信给紧急联系人,紧急联系人是乘客的家人或朋友,然后由家人或朋友去报警。这里肯定有人会问,反正都是发短信,为什么不直接发给公安局呢。这个问题,就是滴滴自已给自已挖的坑,如要和公安局信息打通,那就要向公安局和交通局开放数据。刚才说了,滴滴无差别的吸纳了大量的无证顺风车,如果给公安局开放数据,滴滴庇护的众多无证司机就要暴露在公安局和交通局的眼中。

因此尽管滴滴确实考虑了安全,但是在暴利和安全上,滴滴偏重了暴利。如果说轻一点,滴滴是既想要暴利又想要安全,但是怎么可能鱼和熊掌兼得呢,混入了为数不少的人渣司机和老旧汽车,安全如何又能保证。



随着两起惨剧的发生,滴滴的传奇梦做完了。现在政府强令包括滴滴在内网约车公司清理不合规的汽车和司机,此后私家车资源会大大缩水,那些开几十万汽车的人是不会去开顺风车的,不到10万的汽车不合格,车辆使用年限超过3年的不合格。。。。。等等。还有,在滴滴下线顺风车业务的这段时间,其它几个平台跑马圈地,瓜分资源。政府又禁止各平台再打价格战,乱发补贴,之前烧钱的办法也没用了。滴滴失败的公关又使之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就算汽车合格了,上班的人可能没几个愿意请半个月假去考那个《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在没有大量私家车支撑的情况下,滴滴几千亿估值很难保的住。除非滴滴的几个高管真的神通广大,有本事在短时间内开拓新天地,最近滴滴好像搞了一个金融公司,看能不能搞好

总之滴滴今天的结果就是宿命。滴滴在扩张的过程中看似好像走每一步都是有计划有部署,实际风险一直大于机会,风险就像他们计划一样,也是一环扣一环。而且风险越往后越大。这些风险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就在滴滴风风火火要搞上市的时候,就是临界点。


飞花逐月hw


天天滴滴,说真都有点烦了。互联网经济进入市场以来,说真的发展太过了,滴滴也是低价进入巿场,大量补贴占领市场,壮大以后乘客司机两头怱悠,提取高额费用。乘客在经历低价高服务的乘车体验后,发现滴滳涨价了,服务不好了,对乘车稍有不满就大发脾气动不动就是投诉。其实被坑的司机比乘客冤枉多了,大部分都是私家车因为市场环境不好或者因为大量的补帖进入了网约车的行业,根本没有接送乘客和驾驶营运车的经验,甚至道路都不熟悉就开始了网约车接送乘客,我见过胆小的司机第一次接单满眼的恐惧。当然每个人都会有第一次到熟悉的过程,这是血和泪的长期积累沉淀才会有的成果。漂亮的流水背后都是辛酸的泪水,会算帐的人都明白,现在7块5的油价加高温天气空调长开已经占据了流水的近半的油钱,加上车子的磨损和保养和保险,能赚的钱已经少的可怜,再加上如果有违章和擦挂,可以说亏得内裤都翻底了。另外一些司机的车还是从车主之家以租代购买的,几万块的车被翻成十几万,交的首付不算,每月至少几千月供,在没有补帖的情况下过日子都艰难了还要求服务乘客,可想而知司机阴影面积有多大。当然还是有个别一线大城市或者司机是能赚到钱的,那都是用时间和身体健康去换的。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滴滴出行,看到很多人发起卸载软件行为,真的可笑,司机比乘客更恨滴滴,希望关闭滴滴的大多司机已经被坑到体无完肤,乘客你还想他们服务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