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肉鸡腹水综合症?

siriusdjenny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由遗传因素、饲养环境和营养不均衡等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育雏阶段的常见病症之一,主要侵害于20~50日龄的小鸡,其发病率可以达到40%,死亡率也非常高。


病鸡的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经常趴在地上,腹部膨大,病情加重后会引起鸡冠暗红,站立不稳,常以腹部着地,有点像打瞌睡那种感觉,前后摇摆,或者直接腹部着地坐着呈“观星状”。

但是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症状与大肠杆菌引起的严重输卵管炎非常相似,一定要注意区别,较为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触摸膨大的腹部,摸起来像水袋一样有震荡感觉的就是腹水综合征,要是有硬块的一般就是输卵管炎了。


预防

1、改善饲养环境,适当打开鸡舍门窗,加强舍内空气的流通,以降低鸡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证充足的氧气供给。但是在寒冷季节要特别注意,不能冷到鸡群了。

2、饲料搭配,严格按照肉鸡的生长需求提供优质的饲料,禁止投喂一些变质、劣质和高油脂的饲料。一定要保证饲料中各营养素的充足和均衡,尤其是钙和磷。在日常饲料中以每千克添加0.5克的维生素C,对于预防肉鸡腹水综合征也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


治疗肉鸡腹水综合征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使中草药、中成药、健脾利水药等;或者喂食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先弄清楚发病的原因,有针对性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鸡的很多疾病都有相似的症状,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出现问题时不要盲目使用药物。第一要做的就是先确定病情,然后找出病源,防治才能更加彻底。


闽乡乐乐


肉鸡腹水综合症

肉鸡腹水综合症又称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症。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以右心肥大扩张和腹腔内积聚大量浆液性淡黄色液体为特征,并伴有明显的心、肺、肝等内脏器官病理性损伤的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措施

1、2周龄以前,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不宜过高。

2、控制光照,有规律地采取23小时光照加1小时黑暗饲养法。

3、减少饲养密度,严禁饲喂霉败、变质饲料。

4、搞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按时进行舍内带鸡消毒,注意舍内通风换气,清除舍内氨气、二氧化碳,增加氧气。

5、对发病鸡群要进行适度限饲或降低饲料中能量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饲料中超倍量加入维生素C(600克/吨)连用5—7天,半月后再按正常量应用5—7天;调整电解质平衡,用韦氏维氨饮水,连饮3—4天,晚间用冀中肾宝通肾。治疗鸡群原发病,根据发病情况及时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6、腹腔抽水
对已发生腹水的病鸡,应用注射器抽出肉鸡腹腔中的腹水,以减轻腹水对心、肝、肾的不良影响。抽水时应注意对器械和肉鸡腹部的消毒,做到无菌操作。
7、科学用药
肉鸡每次用药,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饲喂,不要盲目加大药物的用量,防止药物中毒对肝脏和肾脏造成危害而造成腹水。也可以适当添加维生素C、辅酶Q9,均能有效地降低肉鸡腹水症的发生。
8、防止聚堆
定期到鸡舍检查,促进肉鸡运动,加快消化吸收。对于肉鸡有扎堆现象的及时驱散开,防止因堆集影响散热。
9、中药防治
在肉鸡饲料中加柴胡、龙胆、泽泻、车前草等具有解热、疏肝渗湿利水的药物,对防治肉鸡腹水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云种养APP—汇聚全国农技专家为你免费服务,点击“了解更多”】


云种养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因素造成的,是肉鸡的肌肉组织生长速度过快而心、肺不能与之同步发育,快速生长的肌肉组织需要充分的氧气供应,就加重了心、肺的负担,从而导致腹腔器官淤血而造成腹水,此外饲料、环境、中毒、传染等病也而诱发腹水。


其症状为腹部显著膨大,有波动感,不走动。冠暗红。剖检可见腹腔集有大量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心脏扩大,心肌柔软,肝脏萎缩,肠胃淤血、水肿。

【防治措施】

①早期限料采食,两周龄开始限饲,每天只给采食量的80%_90%,两周后再恢复自由采食,或降低饲料标准,28--30日龄后恢复正常。

②发病的鸡群可用利尿药物治疗,如呋喃苯氨酸。

③改善饲料管理,减少诱发因素。

④选用腹水综合征发病率低的肉鸡品种,从而增加抗体减少损失。


农村之予


预防肉鸡腹水综合征可以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等方面着手。

加强鸡舍环境管理,做好通风,尤其是在冬季一定要解决好通风和保暖的难题,尽量保持舍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合理控制光照以及湿度,减少各种人为应激。

饲料营养方面,不可过度追求生长速度,注意日粮中能量、蛋白水平,注意饲料中油脂的添加量,甚至可以适当降低能量、蛋白水平。此外,在饲料中添加丰富的VC、VE、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自由翱翔的燕子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肉鸡营养代谢病,也是目前养鸡人非常关心的鸡病之一,因其每年给肉鸡养殖带来的损失不可忽视。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主要表现是腹腔明显积水,肺瘀血水肿和心脏扩张肥大。一般认为是肉鸡生长较快,代谢旺盛,对氧的需求较大,而其心肺不能为机体提供足够的氧,血氧含量低引发的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导致右心室淤血、肝硬化以及体液渗透到腹腔,最终导致腹水综合征。

这种病多发于3-5周龄的肉鸡,这一阶段正是快速生长的时期,此外生长速度较快的肉鸡发病率较高,公鸡发病率要高于母鸡,其原因也可能是公鸡的生长速度要快于母鸡。从时间来看,冬季发病率较高,而夏季发病率则较低,则主要是通风的因素,冬季一般通风情况略差。

预防肉鸡腹水综合征可以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等方面着手。

加强鸡舍环境管理,做好通风,尤其是在冬季一定要解决好通风和保暖的难题,尽量保持舍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合理控制光照以及湿度,减少各种人为应激。

饲料营养方面,不可过度追求生长速度,注意日粮中能量、蛋白水平,注意饲料中油脂的添加量,甚至可以适当降低能量、蛋白水平。此外,在饲料中添加丰富的VC、VE、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您要是觉得答主说的有道理,不要忘记点赞和关注哦


畜牧大集网


肉鸡腹水综合征在我们当地简称为鸡腹水病,它的发病机理其实非常复杂,涉及到各个器官的运作,如果你拿到实验室去研究也不一定能够彻底的搞清楚弄明白。但根据经验可以得出主要是受到这几方面的影响,一、肝肾心脾肺功能下降,甚至是丧失。二、细菌性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三、各种应激,特别是缺氧空气质量差。四、前期吃料过多造成加重各器官的负荷。如果要想避免和减少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就必须得从这几点上做功课。

再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小天龄时要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通过药物做到净化,定期使用一些保肝护肾药物,在保证合适温度的情况下适当加大通风,引入新鲜空气。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前期要适当的控料,很多人认为鸡只要能吃就是好事,就使劲的让它吃,其实不然,鸡能吃只能说明目前没有什么大问题,不代表接下来不会出现问题,吃料过多势必会加大各器官负荷,而且特别容易得腺肌胃炎、肠炎等消化类疾病,吃料过多也会过早续集太多的脂肪,当然养肉鸡多长肉是好事,但前期脂肪过多就会打乱自身的新陈代谢,各器官也没有完全发育好,肉鸡至少要到二十八天龄以后,各器官才能够逐渐发育完善。

所以综合上述,我们就能够很容易的去避免自己的鸡患上肉鸡腹水综合征。运用此法,我在做技术服务期间下面的养殖户没有发生过一例肉鸡腹水综合征爆发情况。






惟成的殖业


肉鸡腹水综合征又叫鸡腹水,是因为肉鸡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一种常见代谢疾病:

在临床上以病鸡腹部膨胀剖检有明显腹腔积水为主要特征简单来说,鸡腹水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肉鸡身体生长过快肺脏的发育与机体生长成不了正比而肺脏容积小为了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肺脏动脉血压会升高,心脏搏击血液量增加,造成心脏的负担加重,引起右心室肥大,扩张进而引起全身,尤其是肝脏淤血,直至肝硬化,最终导致大量的液体渗出,引起腹水出现

发病日龄及原因:两到三周龄肉鸡最容易出现腹水,到了四至七周龄会出现死亡高峰。

一,在寒冷的季节,最容易发生这种疾病,鸡舍通风不良,会促使这种疾病的发生。

二:饲料偏酸,饲料中的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都会造成肉鸡心肺功能和鸡肉发育不协调,也会促使肉鸡腹水发生。



三:肉鸡患了影响心脏,肝脏,肺脏等器官功能的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也都会促使肉鸡腹水的发生。

鸡腹水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减少这种疾病发生,

一:做好温度湿度及通风控制,温湿度的不稳定,密度大和通风不良是促使这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冬季,因此要控制好鸡舍温度及通风。

二,在饲料内添加维生素

,在每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500克,维生素E2万国际单位,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三,在采取以上方法的同时,要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


向科学养殖


引发腹水症的病因很多,五脏六腑的毛病都能引发腹水症。

其大部分原因都是肝脏和腹膜炎症引起。尤其是腹膜炎,这种病很常见,而且并发的其他病症也有很多,比如肠道综合症,呼吸道等等。

我们阉鸡时经常发现有腹水症的鸡,打开刀口鸡肚里面全是水,或白色,或黄色等等,阉完必死无疑。不过一般都只有少数鸡,可以不用治疗。

预防腹水症主要还是平时多注意鸡群的健康状态,发现病鸡要及时治疗。多用保肝护肾和利水助消化的药品。

以上仅个人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涛哥传播正能量


肉鸡腹水症是以幼龄肉鸡腹中聚集起大量的浆液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主要侵害4周龄以上的肉鸡,最早发生于3周龄的雏鸡,该病是快速生长的肉仔鸡的常发病之一。由于它能引起雏鸡高达35%以上的死亡率,直接影响养鸡者的经济效益,故必须引起肉鸡饲养户的密切关注。

一、主要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缩头嗜睡,独居一隅,羽毛蓬乱,反应迟缓,步态不稳,食欲减退,饮欲稍增加,呼吸轻度困难,胸腹部出现水肿,用手触摸可感到腹腔内有大量液体。

二、剖检变化

胸腹部集聚大量透明清亮的液体。心脏肥大,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浆液透明,心肌柔软、松弛,心房扩张,尤其右心房明显增养大;肝脏损伤、硬化,肝叶边缘变厚;肾脏充血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胃肠道血管淤血。

三、发病原因

此病诱因至今仍不十分明了,倾向性的看法是鸡快速生长对氧的需要量过多,可又不能及时供应充足的氧所致。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鸡舍通透气不良。鸡金内存在大量的氨气,当鸡吸入氨气后,呼吸系统的黏液分泌增加和呼吸道壁增厚会降低氧气进入血液。

(2)饲养密度过大。单位个体拥有的空间减小,氧气的摄入量也减少,二氧化碳摄入量则相对增多。

(3)饲喂高能饲料。生长迅速,红细胞携氧和营养运送作用加强,耗氧增多,导致慢性缺氧。尤以饲喂颗粒饲料者更为明显。

四、防治措施

肉鸡腹水综合征,一般初期症状不明显,到产生腹水时已是病程后期,治疗困难,故应该以防为主,主要从改善饲养环境、科学管理、科学配方等方面考虑。

(1)改善饲养环境。在确保鸡舍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加强通风换气,消除舍内有害气体的危害,保证舍内有足够新鲜空气。随着日龄的增长,通风换气量也要加大,尤其是在饲养后期,更应加大通气量,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饲养密度大小要取决于鸡舍的通风状况,防止有限的空间内因追求饲养密度而造成供氧不足。鸡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大垫料易受潮,粪便在潮湿的垫料内发酵会产生大量氨气。

(2)科学配制日粮。降低日粮营养水平,肉仔鸡在3周龄前饲喂低能日粮或高能限饲,3周龄后转为高能日粮,可降低发病率。在确保日粮中氨基酸平衡的同时适当减少蛋白质的供食量。饲料中缺乏硒、维生素E或磷时也会导致腹水症,因此肉鸡饲料中含硒量不应低于0.12毫克/公斤,维生素E也应适当增加饲喂量。因为硒和维生素E能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降解,防止过氧化物对细胞膜的破坏,有保护细胞膜完整的功能,维持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减少腹水症的发生。控制日粮中脂肪的含量,饲料中油脂含量6周龄前应保持在1%左右,7周龄出栏时不超过2%。用粉料代替颗粒料,在肉鸡日粮中用粉料代替颗粒料后,腹水综合征的发病宰减低,尤其低海拔地区,最好用粉料饲养肉鸡。添加脲酶抑制剂,在日粮中补加0.125%脲酶抑制剂,能使肠道内氨的浓度和脲酶的活性降低,从而使死亡率降低。

(3)及时治疗患鸡。将病鸡隔离,病鸡每只口服双氢克尿噻6毫克,每日2次;在新育鸡的饲料中按每公斤饲料100毫克的量加入维生素C,连用3日。腹水严重的病鸡可穿刺放液,穿刺部位选择腹部最低点,以便排出积液(每次放液量不可太多,以免引起虚脱),为防继续感染可同时使用抗菌素。鸡群一且发生此病,应尽快消除病因。


新时代村长


肉鸡腹水症的原因很多,环境缺氧和相对缺氧,引起的需氧量增加是该病的主要病因。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分压低,容易引起慢性缺氧。肉鸡的繁殖需要更高的温度。通常,在寒冷季节,门窗关闭通风或通风变化的次数减少,空气流通不顺畅,通风不足。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和灰尘积聚在鸡舍内,空气变脏,氧气含量降低,导致氧气相对缺乏。


由于快速肉鸡的快速生长速度,肺的体积与体重的增加不成比例。为了满足身体的需氧量,肺动脉压力增加,血流量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右心室肥大和扩张。引起肺部充血,出现大量腹水。

早期适度限制的喂养鸡在早期具有快速生长速率并且对腹水具有高度敏感性。早期限制喂养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即肉鸡每天从13天龄开始减少饲料量10%,维持2周,然后恢复正常喂养。 减少放养密度,严禁喂养发霉和降解的饲料。



做好鸡舍内外的环境卫生,按时进行鸡肉消毒,注意室内通风,去除氨气,二氧化碳,增加室内氧气。 控制光线,定期进行23小时光照加1小时暗饲。


对于患病鸡群,适度限制饲料或降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并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在饲料中添加更多的维生素C(600克/吨)5-7天,然后在半个月后使用正常量。 -7天;调整电解质平衡,用维生素水喝,喝3-4天,晚上用肾药。治疗原发病的鸡群,根据发病情况及时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周龄时添加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VBl,VA,VC,VE 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