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在中國“衛材之鄉”閃耀

記者 李虎成 任娜 通訊員 化瑋

“長垣打個噴嚏,全國醫療器械市場都得感冒;丁欒鎮一堵車,全國醫療器械市場要斷貨。”這句在衛材行業流傳甚廣的俗語,道出了長垣和丁欒在全國的地位。丁欒鎮有著“衛材之鄉”的美譽,為這次疫情提供防護物資保障的長垣46家口罩和防護服生產企業中,僅丁欒鎮就佔了20家。鎮上有一條遠近聞名的十里商業街,整條街都是從事醫療衛材相關的企業,疫情發生後,街上每天都擠滿了前來購買防護物資的車輛。

3月15日下午4點,十里商業街上,在名為康民衛材的企業門口,一輛警車靜靜地停在路邊,看著兩輛來自鄭州某醫院的救護車順利地拉著滿滿的防護用品從視線消失,車內的李軍傑挺著的身子才往後靠了靠,又繼續觀察起其他車流來。作為丁欒鎮派出所的副所長,43歲的李軍傑大年初二就回到了崗位上,和所裡的眾多同事一樣,至今都沒回過家。

警徽,在中國“衛材之鄉”閃耀

“還好,現在秩序好多了,但是也還是不能放鬆。”李軍傑告訴記者,就在幾天前,這裡還差點發生貨車闖卡的事情。

石建和(化名)是新鄉市一名從事物流運輸的貨車司機,一個星期前,他接到一個自稱是康民衛材員工的電話,說有一批口罩需要運往上海,兩人談妥了價格後,石建和當天晚上便開車近百公里跑到長垣,然而保安硬是不讓他進門。

“我們廠沒有你說的這個人,也不能讓你把貨拉走。”保安再三確認,廠里根本沒有他說的這個人。

警徽,在中國“衛材之鄉”閃耀

更讓石建和著急的是,自稱企業員工的“貨主”失聯了,電話、微信都聯繫不上。“咋會不是恁企業了,這貨我必須拉走。”爭執不下,石建和越來越急,甚至企圖直接開車硬闖,嚇得保安趕緊報警。

正在附近巡邏的李軍傑立即便趕了過來,制止了事態,並將司機帶回派出所。

回到派出所的石建和依然情緒激動,想到自己可能空跑一趟,很是越委屈,即使是面對警察他也還是罵罵咧咧。看他這樣,李軍傑並沒有斥責他,反而端來一碗泡麵,這是他們自己日常的工作餐,“晚飯還沒吃吧?先把飯吃了再好好說。”

石建和的情緒漸漸穩定下來。經攀談得知,石建和家裡只有他自己靠開貨車掙錢,愛人沒有工作,家裡還有3個孩子要養活,這一趟來回的冤枉錢讓他無法和家裡交待。

“你現在再給貨主發個信息,就說你在派出所,我和他說。”聽了李軍傑建議,收到信息的“貨主”真的回了電話,原來,他確實不是企業員工,只是購買了一批物資但是目前還沒能拿到貨,擔心自己承擔這一趟的運費才選擇了“失聯”。經過協調,他同意支付給石建和150元的路費損失。連聲向民警道謝後,石建和開車回家了。

警徽,在中國“衛材之鄉”閃耀

“不光是這個事兒,民警幫我們太多了。”康民衛材的副總經理劉慶功說,自從春節以來,派出所的民警又是幫他們消毒,又是幫他們維護運輸通道,為了安撫沒能買到物資的人,李軍傑和他的同事們沒少在這作解釋工作。“就沒有一天不見他了。”劉慶功坦言,要是沒有民警在這忙前忙後,恐怕早出事情了。

“前一陣子這樣的矛盾太多了,這一段還是少了。”李軍傑感慨道,同樣是疫情防控,可丁欒鎮派出所的任務卻格外地繁重。

長垣是國家重點衛材生產基地,疫情發生後,長垣的眾多衛材企業承擔起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的生產保障任務。為了保障供應,當地企業在春節前就陸續開始實行員工兩班倒或者三班倒,24小時不停地生產。

警徽,在中國“衛材之鄉”閃耀

特殊的任務也帶了特殊的煩惱。春節前後開始,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車輛人員湧向長垣,湧向丁欒鎮的“衛材一條街”上的各大生產企業。

“那時候真是不分晝夜了。”企業24小時不停,來往的人員也是24小時不斷,丁欒鎮派出所的19個民(輔)警全部上陣,在各個企業之間來回奔走,維持交通秩序的同時,也當起了全天候“保安”的角色。“前來購買物資的人太多,只靠保安企業擔心會發生哄搶。”喬凱是丁欒鎮派出所的一位民警,據他回憶,最忙的幾天,自己的電話就沒停過,最多的一天他接了200多個電話。

“有發生交通事故的,有卡點發生意外情況的,但最多的還是來的人買不到物資與企業發生衝突的。”喬凱說,由於生產速度遠遠跟不上巨大的市場需求,再加上口罩、防護服作為重點物資被列入了國家統一調配的行列,別說來碰運氣的,就連很多企業長期合作的業務員都拿不到貨。大家跑了幾百裡甚至上千裡地,卻買不到想要的物資,矛盾、案件接踵而至。

警徽,在中國“衛材之鄉”閃耀

“碰上發洩情緒、賴著不走的,我們送上一碗方便麵,好好講清產能跟不上的原因,等大家冷靜下來。”那一陣子,喬凱沒少幹“調解員”的活兒,很多人呆在廠區門口幾天還不走,不僅影響了物資的正常運輸,也成了企業的負擔。喬凱就和同事們耐心上前分析形勢請大家早早回去。他和同事們還總結出了一套經驗:解決問題不能光靠震懾力,還得有親和力,大家都很著急,態度一味地強硬只會火上澆油。

也有人鋌而走險。一些人打著自己有“渠道”的幌子,販賣假冒偽劣口罩,不少人發現被騙後報警,派出所的民警一方面對所有的線索進行調查、立案,另一方面只能不斷地加強巡邏,對發現的違法現象嚴厲打擊。

此外由於疫情局面緊張,復工的都是企業的一線生產人員,可調用的工人不多,派出所還主動承擔起了廠區消殺的任務。“酒精本來也屬於易燃易爆的危險品,廠區的消毒用量很大,讓企業自行使用我們也不放心,就直接幹了。”李軍傑說,由於各類警情線索太多,所裡也顧不上排班,每次都是誰有時間就安排誰上。

巡邏、安保、調解、打假、消殺、卡點執勤,丁欒鎮派出所的19名警力每天被分散到各個任務崗位,對別的鄉鎮來說的主要任務卡點執勤,反倒成了李軍傑他們最輕鬆的時候。“卡點各部門的人員很多,也不用來回奔波,反倒還可以替換著休息一會兒。”回憶起最累的那段日子,李軍傑笑著感慨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