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985院校毕业的成绩不好的毕业生都去了哪?

羅日新


我不是从985院校毕业的,但是我是从一所211工程大学毕业的,下面就来说一说我们班上那些当时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同学后来的情况。

延期毕业同学。当时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是因为重修课程没有通过而延期毕业,记得当时我们班上大概有三名同学是演习毕业的,其中就包括他。大学毕业以后某一天我在学校里面走着就遇到了他,甚至他都不好意思和我说话。后来大致了解的情况是,这个同学现在是在深圳那边工作,好像是做水果店连锁生意的。


同宿舍同学。当时我们宿舍里面有一个比较内向的同学,他是因为重修的课程太多了而被学院方面劝退。据我了解的情况是他在上大四的时候基本上就不去教室上课了,而是在学校外面坐起了一份正式工作,好像是做商超加盟。根据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是这个同学家境是很一般的,经常因为没有生活费而需要向他在外打工的姐姐要。这个同学现在的情况倒不是特别了解,可能还是在做相关的销售工作。


复读两年舍友。当时我们宿舍里面有一个复读两年的舍友,这个社友和我们之间有两三岁的差距,所以我们在宿舍里面也是让着他的。这个是有可能是因为复读两年的关系,所以他的朋友同学特别多,经常跟着那些朋友在市里面胡浪,有时候也会把他的那些狐朋狗友带到宿舍里面玩。这个舍友还经常的不去教室上课,也经常性的挂科,但是基本上都补考通过了。这个是有大学毕业以后是回到了家乡所在的一所初中当老师去了。


饕餮视听


说说我的985同学吧。

当年我班男生共两个寝室,

其中一个寝室的不怎么认真学习,

但是考试也都能及格。

这些同学当年虽然成绩不怎么好,

但是并不代表大学就是混的。

有的同学在大二就开始做生意,

那时候还没有创业这个说法,

在大学阶段就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资本。


毕业10多年了,

这些同学有的自己做老板,

多数都在国企或者大的民企做中层管理。


其实,大学不是仅仅学书本上的专业知识。

大学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

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学到的东西转化、应用才是目的。

还有大学也要广泛涉猎、提高自己的素养,

比如有个男同学虽然学习不上心,

但是上大学了花时间学钢琴。


虽然,985大学也有退学的学生,

但是,985大学里不务正业的人还是很少的。

不论成绩如何,只要珍惜四年时间提高自己,

未来都不会太差。


雷哥观教育


作为一个曾经的985名校学生,我的失败也许可以从15年前开始算起,那时以本省前35名,县状元的成绩考上了旦大物理,想追寻一下做科学家拿诺奖的痴心妄想。但到了大上海,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深不可测,人生开始迷茫,天天泡图书馆,成绩也比不上同寝物理奥赛的同学考前看一晚上。被自由而无用的风气熏陶以后,也花了过多的精力在人文历史上,专业课始终学不到前面去。到了大四GPA才勉强过3.0, 根本不像一个立志做物理研究的人该有的成绩,但还是贪图安逸选了一个熟悉的教授直博研究凝聚态理论物理。老板期待过高,本人编程能力太差,给的题目怎么都算不出来,要不就是程序bug改不好。因为科研的失败,恋爱的失败,梦想的失落,人生更加迷茫。大病一场,养好后换了个简单课题,发了2篇sci文章毕业,前前后后因为直博浪费了7年时光。

到此为止,我的博士生涯算是彻底失败了,成绩差到了极点,和人家毕业手握一堆NS, PRL的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羞于承认是个博士。但如果及时止损,也许还在上海找个普通工作也还凑合着过吧,了此残生。结果因为家里人催促我毕业,我本人也慌乱,在拿到学位之前答辩拿毕业证,结果没时间找工作,别人博士出来都是找高大上的外企大国企。我只能在教辅机构打零工,没法签约,浪费了毕业生身份,户口都没落在上海。于是又联系导师,回去读那坑爹的博士后,看以后能不能进高校。导师死活不推荐出国机会,只让我在他组里干活,没办法只能妥协。读博后期间又蹉跎了两年,没申出国,以为出站后可顺理成章找个外地一本高校。结果只发了2篇不咸不淡的3区论文,啥职位都找不到。南京一所新崛起的二本高校连编制都不给,只有西南和中部大两所二本大学给讲师。在我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从没想过要在这种大学里面做一个选择。

但我还是做出了人生中第3个重大错误选择,为了所谓的科研,去了中部的二本,离开了待了12年的上海。多年没在三,四县小城呆了,没有便利店,没有干净的厕所,没有全国各地的美食,吃的住的都不适应,科研也没啥人一起讨论。生活变得更加混沌不堪。后来拿了青基,想走都走不了了,人家还卡档案。副教授也没评上的希望,最近爆出来的博士在贵州师范学院的遭遇,这边也有程度较轻的体现。35岁了,没有房子,没有一二线城市的户口,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老婆女朋友,没有百万存款,感觉非常对不起父母的期待。不知道怎么办了,想离职,去公司年纪太大,外面的老板一月1万都不想给你。去外地高校科研实力不够,申请到了学校也不放档案。想出国,因为已过博士毕业三年期限,各种奖学金都申不了,恨不得自己没这学位再去读个博士。人生已走到死胡同,自杀吧,又想起鲁迅说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当你感觉到没有希望时,绝望也是没有必要的。最近看到本人的偶像,斯坦福的张教授自杀的消息,也是不胜唏嘘,那些光鲜亮丽,人生完美的没有一丝瑕疵的人都有不可战胜的苦楚,作为一个在底层挣扎的学术民工,又有啥想不通的呢。也许混日子也可以的,没有太多期望就不失望。

直博第一错,读博后第二错,找二本高校第三错,不适合自己走的路还要走,我真是一个劝退的典范了。


Sci投刊指导李老师


这个还真是不好说呢,毕竟每个人的境遇都不同,差距太大了。

有的人可能一辈子就普普通通了,有的人可能还会绝地反击,大器晚成。

也有的人凭借985的光环,即使成绩不好,照样混成精英人物。

第一、去了一个普通的公司,做了一个普通的工作

我曾经的一个朋友,毕业于山东大学新闻专业,学习期间成绩很一般,刚刚过了英语四级。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也屡屡碰壁,最后呢就是随缘性找工作了,找了一个月薪5000元,双休的工作,和周围的同学比工资要低一些。自己虽然有时也会偶尔抱怨一下,但是也接受了这个现实。

第二、人大伍继红——在家当全职主妇,且领着低保

当初她是以692分的高分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她毕业前考了多次公务员,笔试都过了,但是在面试环节,每次都被刷下来。因此她对工作这回事也不够上心了,反而去到了广东打一些零工维持生活。后来回到了老家,找了一个同村的农民结婚了,并且生了几个孩子,现在靠领低保生活。

第三、北大陆步轩——回家卖猪肉,后期反转成为有钱人

陆步轩差不多是和伍继红一个年代的人,当初他以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被分配到柴油机厂工作,但是他后来下海经商,但是失败了。最终呢,只能回家去开了一个卖猪肉的店铺。因为是北大毕业生的身份被人知道后,而出名,那段时间也成为了一个负面的典型。在他回北大演讲的时候,说自己是北大的耻辱。

幸好他的人生不是只是如此,后来他和同为北大校友的陈生,利用猪肉开始经商,现在已经成为了“猪肉大佬”。

第四、清华张晓勇——当保安,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精英

张晓勇当初以长沙县高考状元的身份考上清华大学生物科学技术专业。他毕业之后呢,去广州呆了一年,在一家化妆品公司工作,后来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随后就回到了长沙。也做过其他的一些工作,但是总和自己想要的不符,最终去到了一个小区当保安。

这个事情也引起了疯狂的讨论,清华大学毕业当保安,是不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但是人家自己觉得,每个人生活方式不同,我成为不了大部分同学那样的人。

第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凤凰男靠自己在北京安家、结婚生子

这是我们村的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也是一般情况,但是因为他这个专业比较特殊,学习的人少,所以你只需要安全毕业,就不愁没有公司用。毕业后呢,他签了一家国企,待遇相当的好,而且还找了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女朋友。现在靠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房安家了,虽然还有房贷,但是比很多北漂也是厉害多了。


煮酒论高考


我的本科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工科学院,大四在学工组帮忙整理大家的毕业去向,对于这个问题还算是了解颇多,那么给大家讲一下985院校毕业成绩不好的毕业生到底去向何方?

985大学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保研和出国了,少部分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工作或者考研。而985大学成绩不好的学生一般保研是没有资格的,出国一般由于绩点低也无法去申请好的大学,所以这部分学生大部分的毕业去向是工作和考研,当然还有一部分很差的会有各种各样的毕业去向。


工作

985大学的牌子在这里,因此哪怕在校期间成绩不好,只要个人能力在这里,找工作也可以找到很不错的工作。我有一个学长,没有及时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是他个人综合能力在这里,最终还是去了华为,当时起薪14K/月,还算是不错的。我们班有很多找工作的,也分别去了教育机构,起薪10K/月,去了电子厂,起薪8K/月。可以说在我们学校我们专业出来的学生,大部分的月工资都在7K-16K之间不等,根据不同的工种会有不同的工资。

考研

虽然985大学里会有成绩不好的学生,那只是他们在大学选择的道路不同,他们的大学也依旧精彩,而且他们的学习能力经过高考的验证还是不错的。因此很多虽然本科几年的成绩不好,但还是会选择考研的,而且很多同学考研的成绩也很不错。有考上上海交通大学的,也有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的,还有跨专业考研,也能去很不错的大学。即便他们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因为是985出身的孩子,很多211或者末流985大学也会很欢迎他们调剂,因此考研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其他

还有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去向可能就很精彩了,有些学生成绩太差会被退学、留级和本科转专科(可能本转专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了吧),当然很多学生会自由就业,就是可能会二战或者家里蹲了。


咯骨头上


985大学,全国仅39所,能够考上这些重点大学的学生,几乎都是学霸级的大佬啊!



可问题来了,都是学霸级的985大学里面,个个成绩都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大学,一个年级,一个班,再牛的学生在一起,也总会有个排名,有第一名,就有最后一名。



题主所讲的“毕业但成绩不好”,我的理解是:他能“毕业”,说明他符合了985大学的培养目标,已是一个高级人才了;“但成绩不好”说明他与他的超强同学相比较显然有点差距。



因而所谓的“成绩不好”的985大学毕业,与“成绩很好”的同学就业都是很好的,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根据对清华、北大和人大毕业生的调查,本科毕业的学生,70——80%留校直推读研或者出国留学,还有20%左右的人毕业后就业。而去就业的毕业生当中,大部分都选择经济金融行业,国有大企业,还有人进入了民营企业,比如进入华为,中国电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招商银行,腾讯,中国移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等。



当然也有自己创业的,而且创出大名气,如北大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培训机构,北大李宏彦创建百度,北大陆步轩广州卖猪肉,武汉大学雷军创建小米手机,人大刘强东创建京东等等。



我有一个同学,就读于某顶级名校,但在班里成绩是最差的,毕业分配去了某国有大企业,他原来是学机械专业的,几年以后辞职去了深圳,他夫人与他原来也是同一个学校的,后分配到京城外的另一省国有工厂,我同学辞职后,他夫人也辞职,两人一起在深圳打工,不久后两人自己办起软件公司,到现在,在深圳在北京都有公司,产业已经做得很大了。

总之,985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过得真的相当好呀,哪怕是“成绩不好”的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呀!


蒙旭登


985高校成绩不好的毕业生也是985的毕业生,除了毕不了业选择结业的学生外,正常情况下,他们也不太用愁没有去处。但其实通过各高校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可以发现,即便强如C9高校,就业率也不是100%,以2018年为例,C9高校中就业率最高的是南京大学,超过了98%,最低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就业率只有93%。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先说成绩好的部分。985高校的显著特点是深造率高,主要原因在于保研率高,出国率高,同样以最强的C9高校为例,2018届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最高的是北京大学,超过了76%,最低的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儿滨工业大学,总体深造率也超过了60%。其他985高校情况可能稍差,但是成绩好的部分基本选择了继续深造。

成绩不好的部分,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

考研。这是绝大多数985高校学生的第一选择。原因有两点,一是就业门槛的提高,很多企业都需要硕士研究生以上,这与其他高校并无差别;第二是985高校本身平台较高,很多同学选择考研也不会选择相对低层次的学校,考本校的话又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所以985高校的同学考研往往具有心理上的优势和倾向性。

就业。但是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985高校考研的成功率并不高,经常比不过其他一本,二本院校,主要原因便在于很多人开始准备的时间较晚,往往都是等到保研无望了才开始准备。985高校直接选择就业的同学比例并不高,很多人是等考研失败后不打算再考才开始考虑就业的事情。

比较而言,985高校学生的就业机会还是蛮多的,主要是来校招的优质企业非常多,高峰期,一天都能有5.6场招聘会,985高校的学生足不出户就可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当然也要看学校和专业的人数规模,人数较多,专业冷门的同学仍然有可能就业困难。

再次考研,985高校里往往飘着相当一部分这样的同学,第一年申请出国没拿到offer,或者考研没考上,便找一个老师的实验室呆着,一边给老师“打工”,一边准备考研,这就是很多就业报告中的灵活就业。所以上面提到的中科大就业率低,一是因为他总毕业生人数少,比例被放大,二是这类飘着再次申请或考研的学生较多。

考公务员。985高校中考公务员的比例也不是特别高,而且主要集中在文科专业,理工科的相对少很多,主要还是专业就业情况不同造成的。

其他,结业,变为专科或者降级等。这样的同学比例较少,只有极少部分达不到学业要求的同学才面临这样的情况。这部分同学需要首先考虑的不是去哪儿,而是如何才能拿到毕业和学位证书。


象牙塔里讲故事


看到这个题目,就说说自己吧。985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当年研究生班,同专业共30人,毕业的时候,赶上了08年金融危机,就业压力很大,如今毕业十年,班里的就业情况大致如下:

一、继续深造

记得有几个人选择了跟着原导师继续读博,还是原来的导师,还是原来的专业,一切熟门熟路,有几个人由导师推荐,最后选择了出国(或去香港)读博士。这些继续深造的同学,博士毕业后,除了有一个人选择了去某著名央企从事技术工作外,其余基本上选择了留在大学里任教,有985的,也有211的,现在都还不错。大部分已经成了教授,至少副教授,博导硕导,科研项目也做得风生水起。

二、体制内工作

有几位同学,毕业后选择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主要以学生干部居多,有省级机关,也有市县级机关,也有走选调生的。目前来看,十来年过去了,级别最高的是副处职,正科副科的都有,属于正常水平。

三、企业工作

这部分同学占大多数,毕业后选择了去外企、国企或民企的都有,由于毕竟是985大学毕业,找的企业规模都不小,名气在业内也算不错,有从事技术工作,也有从事管理或销售工作的,工作地点以珠三角和长三角居多。目前很多也已经升职至部门中层,年薪几十万都有,有个别年薪也有过百万的。

目前还没听说班里有自己创业,或已经成为大企业家的,都属于工资阶层。职业发展的不错的有,但特别差的没听说。

不过,说实话,也不记得当年班里成绩谁好谁坏了,因为研究生阶段,只有第一年是有公共课的,那时候还有个成绩排名,但除了跟奖学金有关外,其实大家并不是特别在乎考试成果。后来进入实验室后,大家都是跟着自己导师在搞科研,做项目,更加没人关注成绩好坏了,那时候,谁能发表一篇高水平SCI的时候,大家才会知道。

所以,既然已经进入到了985大学里,特别是985大学里的研究生们,水平都不会特别差,毕业后也不至于多么差劲,除非不学好了。


教育有故事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考入985是无数考生的梦想,不过,只有2%左右的考生能实现这个梦想,考入985的成绩都不错,但强中更有强中手,在985里同样有学的好的,有学的差的,那学的差的毕业都去哪了呢?

首先,能熬到毕业其实已经是胜利者了,毕竟,985名校的退学率可不低,退学率好的10%左右,低的也有百分之几,这意味着三四十人的班级差不多就有两人会退学,所以,能毕业,就已经战胜这百分之几的同学了。

985学校的学生,成绩好的肯定深造了,不管是出国留学还是国内保研。下面是部分学校的深造率,最高的清华北大80%左右的深造率,中科大、北航和国科大也超过70%,清华、北大、中科大出国留学最多,30%左右。从数据来看,清北考研的应该不多,因为他们国内升学率50%左右,而他们的推免生比例也在50%左右!

成绩好的深造了,成绩一般又不想考研的那就就业了。985名校的平台不错,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很少,和普通学校的就业率注水较多不同,985高校的就业率一般来说都是可信的,它们的就业率一般在95%以上或者说更高,也就是说,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很少,也有很优秀的一部分自主创业了。

就业的同学大部分去的是国企、事业单位、或者世界500强或者国内500强,一般来说平台不错!当然,如果成绩不理想,也可能去小公司,有的同学可能回到家乡所在的城市的事业单位或者学校当老师,其实,成绩不好只是相对的,因为985的平台他们还是比较受用人单位欢迎的。

人生是一场长跑,高考没进985,毕业没进好单位,努力向前吧,因为,野百合也有春天!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对于国内985大学来说,是所有高考学子梦寐以求的,可是,即使在985大学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就像华中科技大学就公布了那些不思进取的学生被转为专科生的案例。那么,985毕业的学生,如果成绩不太好,都会去哪呢?

一般来说,在985大学毕业生,很多人都会选择继续深造,有可能是去国外,也有可能直接保送国内院校。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考研的时候很少看到985学生的原因。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大多有这几个去处:

1.考研

由于这部分学生没有保研的资格,如果想要继续深造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那么就只有考研了。而且有时候,很多985本科生会调剂到211大学。当然,作为211院校,对于调剂来985本科生还有优待政策。


2.就业

就业也是其中一部分985毕业生的选择,他们由于有着名校背景,所以在接应招聘中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不过,由于其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可能他们在进入职场的时候就要更加努力,否则依然会被别人超越。当然,如果他们愿意上进,相信还是会做得比较出色的。

3.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

对于985毕业生,在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而且这类就业是比较安稳的,这是很多985毕业生会选择的一种就业方式。尽管公务员是铁饭碗,不过,对于现在很多人来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如果他们能够进入知名企业,年薪百万不是问题,而公务员则没有那么好的薪资水平。

总之,不管是不是名校毕业,都应该脚踏实地,否则很可能会被淘汰,这一点对谁都适用。


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