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当道,“最后一公里”的生意到底好不好做?

掖百事通


最后一公里的生意。

第一、如果是做生鲜食品,除非你是做高端重复消费率高的产品,而且专注做好一类或几类产品,而且社区人群消费能力强,可以有高毛利率覆盖你的社区门店租金水电,店员人工,派送费,控制好损耗率,那还是可以做的,比如百果园等水果店。因为你做普通的生鲜食品,你的毛利率是做不过大超市,大菜市的,普通人只追求性价比,也就是便宜,质量过得去。

第二、如果你是做快递等服务业生意,那就见仁见智了,那就看你愿不愿意用7天x(12-16)个小时来经营了,因为这些生意都是低毛利,而且竞争者众多。

第三、如果是做家教,辅导,体育,艺术类,那也是不错的,难点在于教师团队不好管理,有性格有脾气。


王中King


您好,很高兴您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说明你的眼光很独到,人也很聪明。

“懒人”当道和“最后一公里”的生意,才是未来投资的方向。所谓懒人,只不过是现代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数字化的时代现象。 “懒人”当道和“最后一公里”正是人们生活的疼点所在,是市场需求的所在,找准了社会疼点,也就找到了投资的原点和思路。纵观历史,那些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新的产业链等,无不是有了这些社会首疼点和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懒人”对社会的贡献。

你不想洗衣服,于是干洗店开到小区门口了;大家都觉得网上购物更方便,于是淘宝和拼多多来了;大家都觉得带现金支付麻烦,于是支付宝出现了;大家都学得等出租车麻烦,于是滴滴搭车来了;你不想跑出去吃饭,于是美团外卖,饿了吗来了,举不胜举。

所以“懒人”当道,“最后一公里”的生意往往是好做的生意。毕竟一切社会活动都以人为本,经济社会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以服务“懒人”为目标。




装修情叔疯嘟嘟


我现在的新项目就是在做最后一公里,到家服务其实非常难做。

一、现在最后一公里的格局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也是属于大电商范畴,但是最轻松的被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做了,稍微难一点的被美团饿了么做了。

如今阿里巴巴和京东等传统电商,也在尝试做最后一公里,阿里巴巴以收购饿了么的形式进入该行业,京东收购了达达为自己的京东到家铺路。

然而美团、饿了么做的仍然是到家服务中比较轻松的一环,也就是餐饮的配送。实际上小区内的生鲜、药品、蛋糕等非标品的商品,还有很大的潜力。仅仅生鲜这一块,全国就有接近4万亿的市场。这个最肥的蛋糕,一直被众多资本看中。但是生鲜到家99%的失败率也可以反映出这个行业的难点。

二、如何切入最后一公里的市场

为什么最后一公里一直有着一定的魅力,主要是因为速度和及时性更高,买一瓶水,买一箱啤酒,都是即兴行为,你不可能每次都等上一两天的时间。但是由于现在的小区越来越大,城市里的人也越来越“懒”,所以送到家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想做最后一公里的市场,一定要避开美团和京东,他们现在已经渗透的比较广泛了,但是这其中仍然有一些更加下沉的机会。比如很多切入团购、微商,还有一点就是效率的优化。目前不管哪个配送团队,仍然是在5公里的范围,但是很多小区内只需要一公里左右。这样使用美团的价格就比较贵,如果能调动小区内的剩余劳动力,例如休息的保安,物业工作人员,退休的老人,全职家庭主妇等人,这样提升效率,减轻商家负担,还可以众包人员增加收入。

三、市场不断下沉

从大的局势来看,到家服务的主力已经被几个巨头占领了,不过更加下沉的市场会有机会,因为这些太脏太累的活,巨头很难花费时间和精力顾得上。

所有的互联网项目,从横向的角度来说,就是催生新的模式和新的技术,从纵向的角度来说就是做垂直市场的下沉市场。


小渔的创业信条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呃,我可以很明确的说,最后1km的生意其实并不是特别好做。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首先咱们先来看外卖生意,外卖生意,现在外卖小哥的工资,是辛苦费不错,但是也会越来越高。但另外一方面现在很多实体生意特别难做,很多餐饮店其实并不挣钱,都只不过是在赔本赚吆喝。所谓的最后1km牺牲的是用户体验。无非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一个噱头。虽说目前很多公司都有参与,但是将来一定会一地鸡毛。目前的生活很多人都在追求的是一种品质生活。也许最后1km会有它的市场份额,但绝对不是目前所夸张的这么大。

回答你的问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大雷哥哥


有人说吃的直接点外卖就行了,用的某宝买就行了,为什么要用跑腿?恐怕你是低估了人的懒惰能力,先不说有些东西是随时就要用的,某宝不能满足使用的及时性,即使某宝到货,快递员一般只会送到小区的快递柜,或者送到楼栋,还是要自己下楼取。就这一公里内的空间,便已足够跑腿行业生存了。

据统计,同城速送平台闪送用户量已经突破 1.5 亿,成为估值 20 亿美金的独角兽,UU跑腿更是在一年之内获得两轮融资,金额达到 2 亿人民币。


九重逻辑


互联网时代,除了越来越便捷之外,我想大家都还有另外一个感受,就是人越来越懒了。一个手机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需要,水果、外卖、文件、家电......在手机上点一点,分分钟送货上门,“懒人经济”——跑腿代购便由此迸发活力。

有人说吃的直接点外卖就行了,用的某宝买就行了,为什么要用跑腿?恐怕你是低估了人的懒惰能力,先不说有些东西是随时就要用的,某宝不能满足使用的及时性,即使某宝到货,快递员一般只会送到小区的快递柜,或者送到楼栋,还是要自己下楼取。就这一公里内的空间,便已足够跑腿行业生存了。



韩讲保险


做懒人生意,应该是有前途的,目前的美团,饿了么都是在做懒人生意。

现在的人为什么连买东西都要在网上进行,因为现在人的时间都很宝贵,不愿花时间出去一家一家去比价,选购,这样的成本很高,而且费时间。如果用这些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会更划算。

这次疫情,有很多菜市场的商户因为没生意,都选择了送菜上门,手机下单,既方便了客户,同时也扩展了客户群体,提高自己的销售额。

未来的生意,只要是能为客户带来方便的,能为客户节省时间的,都可以赚到钱。

懒人生意的涉及面太广,选择自己熟悉的,懂门道的下手应该成功机率会更大。


水融于火


【灵兽山】观点:懒人经济兴起和到家服务增量,的确促进了“最后一公里”生意模式发展。不过要知道好不好做需要考虑几个维度,包括细分服务、目标客群和消费习惯。个人认为,因为社区商业逐渐成熟,除了头部品牌,“最后一公里”并不是一个容易操作的生意。

一、“最后一公里”适合高频刚需且规模化的生意,巨头已经基本垄断

回想一下,懒人都需要什么?到家服务都送的什么?生活日用品、快消品,餐饮外卖,生鲜品、药品,烘焙、蛋糕和咖啡等等,这些基本都是生活必需品,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消费频次高,标准化程度也高。

这些品类基本占据了目前“最后一公里”生意的绝大部分,并且多被传统电商阿里和京东,美团和饿了么等控制,因为其互联网边际成本很低,粘性越来越强,其垄断能力也会继续加大,在这个领域留出的机会很小。

这其中京东和苏宁等都是自有物流,其他多是联盟物流或者众包模式,其中联盟和众包从业者,或许有一些自己掌握的资源,可以避开平台做一些服务生意,但市场空间也不大,除非能找到细分极致并有一定规模的需求,否则很难实现。

二、“最后一公里”适合小B端的社区生意,围绕基本生活需求

“最后一公里”是对一些无法触达的服务做最后连接,作为社区实体店是最为合适的枢纽。外卖平台本质是社区O2O,便利店和餐饮店等都需要其众包人员配送。社区实体店如果私域流量做得好,也会通过社群实现连接,从而自我完成最后对消费者的服务。

疫情期间火爆的生鲜电商在线订菜,也需要就近的前置仓或者合作店完成自提或者配送。而在日常时间,社区实体店也可以通过社交电商,实现团购等服务,其中社交化商业是主体模式。

社区小B是“最后一公里”的核心,这也是为何现在S2B2C模式只能通过它们,来实现对C端消费者服务的原因,以解决消费者基本生活需求为主。

三、“最后一公里”需求多元化,异质服务太多难以实现标准化

单纯的居家需求是很多的,维修、家政、理发、洗浴等,还有洗衣、幼儿托养和教育等,这些都是依赖于社区的“最后一公里”生意,因为需求连接可以到家,但功能是在外面。这中间一部分生意有类似58同城等平台,也有一些社区物业来操作的。

最后的社区一公里服务,可以通过一种服务来实现多消费场景的连接完成,但只限于异业联盟式的合作,因为服务类型太多难以形成标准化,单独的服务价值又不大,因此盈利能力有限。

其实很多服务都可以通过社区实体店来完成,如果个人想在“最后一公里”机会中寻求机会,也最好有个平台来实现,独立运作并不容易。

四、结语

“懒人”当道,宅在家里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但需求多在标准化方面,外卖餐饮和生活必需品到家。其他理发、美容、洗浴等非标服务虽是刚需但不是高频,也不适合到家,其实这些服务都在多年前互联网O2O创业大潮中出现过,但基本都死掉了。

以个人观点,目前“最后一公里”并没有出现更好的生意机会,不是有巨头在玩,就是不能标准化而缺乏盈利模式。

另外一些“最后一公里”生意,其实只不过是某个业态的增值服务,并不能称为商机。能看到的生鲜电商生意,又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因此“最后一公里”并不是一个好做的生意。

灵兽山天鲲,零售践行者,100余家连锁品牌实操及咨询案例。欢迎关注!皆是原创!期待互动!

灵兽山


不好做,但有的做。

中国经济有几大特点,一个是人口高度集中,而且非密集,这意味着最后一公里的市场需求非常大,效率非常高。

再就是,中国就业人口只有7.6亿,非就业人口差不多6.5亿,随着城市化,建筑物距离越来越大,再加上楼层越来越高,算上垂直距离,最后一公路似乎也比以前要远了,这就产生了社会需求。

现在中国形成懒人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工作,靠行用卡负债度日,或者主要在居住环境里赚钱,越来越不愿意出门,生活越来越没有规律,这也提出了对最后一公里的高度需求。

现在买包烟,买瓶酒,都需要送货吧,价格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服务和方便才是。


极致的简单


肯定不好,毕竟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现在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最常见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快递和外卖。快递的最后一公里才几毛钱,一块钱还算不错的,可以想象好不好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6546dbc1fac540909b803fd908b5a18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