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2020年農機排放達到國四控制水平

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促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治技術進步,引導與推動行業綠色發展,生態環境部於近日發佈了《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治技術政策》(以下簡稱《技術政策》)。生態環境部科技標準司有關負責人就《技術政策》的背景、亮點以及如何理解、貫徹這一技術政策等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生態環境部出臺《技術政策》的背景是什麼?

答:非道路移動機械種類繁多,應用領域廣闊,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相對於道路車輛而言,非道路移動機械在功率分佈方面更加寬泛,在能源消耗方面更加突出,汙染也更加嚴重。根據《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8)》的統計,非道路移動機械在保有量僅為機動車保有量1/6的情況下,其排放的氮氧化物573.5萬噸、顆粒物48.5萬噸,與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574.3萬噸、顆粒物50.9萬噸相當。

近年來,我國環境空氣質量雖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距離目標要求還有很大距離。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強調“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6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並對非道路移動機械行業提出具體要求。7月3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在第十七條明確提出“強化移動源汙染防治”,對非道路移動機械行業從汙染防治技術和汙染防治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

《意見》和《行動計劃》的出臺,對非道路移動機械行業的汙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引導行業選擇適宜的汙染防治技術路線,指導行業開發和應用先進、可靠的技術方案和汙染防治技術,推進行業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部制定發佈了《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治技術政策》。

問:本次《技術政策》的亮點有哪些?

答:一是控制目標明確。《技術政策》綜合考慮行業發展狀況,提出了明確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排放達標的時間表。

二是覆蓋範圍全面。《技術政策》除了提出了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汙染防治技術,同時還針對以新能源(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等)為動力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汙染防治技術要求,同時對進口二手機械、再製造發動機也提出了控制要求。

三是全生命週期管控。《技術政策》從產品開發階段的生態設計、生產階段的質量控制、在用階段的檢測維修、報廢淘汰階段的方式方法等全生命週期提出要求,保證了非道路移動機械全生命週期中的排放控制和管理。

四是技術分類清晰。本技術政策不僅給出了滿足排放要求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控制技術,還給出了超低排放、零排放的技術路線,對於促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技術升級,將起到積極重要的指導作用。

問:《技術政策》中非道路移動機械主要指哪些機械以及排放控制目標是什麼?

答:本技術政策所指非道路移動機械主要是我國新生產、進口及正在使用的以壓燃式、點燃式發動機(例如:柴油機、汽油機)和新能源(例如: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等)為動力的移動機械、可運輸工業設備等,主要包括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林業機械、漁業機械、發電機組和機場地勤設備等。

《技術政策》對新生產的非道路移動機械今後5~10年的汙染物排放水平提出了控制目標,按照不同類型的機械,分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對以壓燃式發動機(如柴油機)為動力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控制目標要求2020年達到國家第四階段排放控制水平,

2025年與世界最先進排放控制水平接軌。

二是對以小型點燃式發動機(俗稱小通機,小型汽油機和氣體燃料發動機)為動力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控制目標要求2020年前後達到國家第三階段排放控制水平,2025年與世界最先進排放控制水平接軌。

三是對以大型點燃式發動機(汽油機和氣體燃料發動機)為動力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控制目標要求2025年與世界最先進排放控制水平接軌。

另外,對在用機械的汙染排放控制,鼓勵淘汰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鼓勵地方政府根據大氣環境質量需求,對非道路移動機械分時、分類劃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優先控制城市建成區內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汙染物排放,逐步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的登記制度。

問:《技術政策》主要有哪些汙染防治的具體要求?

答:《技術政策》主要從新生產非道路移動機械、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油品及反應劑等三個方面提出了汙染防治的技術要求。

新生產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汙染防治技術要求。《技術政策》首先提出了產品設計要倡導低碳綠色發展、綠色生態設計的理念;其次,《技術政策》從機械環保生產一致性、排放在用符合性等多個方面對新生產機械的環保技術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引導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企業加強新生產階段產品排放水平的管控;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和傳感器技術的發展,排放遠程監控也將成為未來排放監管的有效技術手段。

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汙染防治技術要求。《技術政策》首先提出了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維修、保養,只有按照機械說明書要求進行正常的保養、維修,才能確保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保持原有汙染物排放水平;其次,非道路移動機械因其無需掛牌的特殊性,增加了有效監管的難度,為對非道路移動機械實現有效監管,應逐步建立在用機械的使用登記制度;另外,針對老舊非道路移動機械保有量大、排放超標嚴重的問題,《技術政策》提出要對具備改造條件的機械加裝或更換符合要求的汙染控制裝置,以大幅降低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物。

油品及反應劑的汙染防治技術要求。《技術政策》主要從油品和反應劑質量提升和油品及反應劑生產銷售環節的質量監管兩個方面提出了要求。

問:《技術政策》如何引領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治技術進步?

答:為了引導行業採用先進的汙染控制技術,少走彎路,在總結了國內外最先進排放控制技術的基礎上,《技術政策》從兩個層面提出了汙染防治技術路線及具體應用技術。

第一個層面,鼓勵推廣應用的汙染防治技術。這是從排放達標入手,針對不同類型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燃油類型不同、機械所用發動機功率不同等),分別給出了不同排放階段應優先採用的排放控制技術路線及具體應用技術,以指導企業選擇先進、可靠的汙染防治技術,提高裝備水平,優化生產流程,加快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從而提高行業的汙染排放控制水平,使產品穩定達標,進一步降低汙染物排放量。

第二層面,鼓勵研發的汙染防治技術。這是以前瞻性和先進性的視角,直接指向超低排放、零排放的控制技術和新能源的應用技術,例如:提出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技術在非道路移動機械特別是在中小型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