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房似锦被亲妈勒索100万背后,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最近,由孙俪、罗晋、丁嘉丽、郭涛等主演的国产电视剧《安家》,正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热播。目前已更新至42集,主要讲述的是房地产中介公司经理房似锦(孙俪饰)的故事。

房似锦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女孩,28岁就已是安家天下中介公司的金字招牌。她不仅挽救得了不断下滑的门店业绩,搞得定要求多的客户,卖得出压了十年的"跑道房",还把原本松散无纪律的部门管理得井然有序。

安家:房似锦被亲妈勒索100万背后,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但是,亲妈潘贵雨却让她成了公司的一个笑话。某天,房似锦正和客户沟通,母亲突然空降公司门前,她大喊:"房似锦,你出来!给我100万,不给我就天天来!"

房似锦说:"我哪有100万啊?"

潘贵雨说:"那你快点想想办法!"

这个亲妈,电话催款没得逞,干脆就跑到公司来闹了。这样泼妇一般的母亲,这样无可奈何的女儿,让不少人大呼房似锦就是樊胜美2.0。

随着剧情的发生,大家又发现房似锦身上有《都挺好》中苏明玉的影子。原来房似锦也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家里共有五个孩子,她是老四,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母亲在她出生时,发现是女孩,想要扔到井里,幸亏爷爷赶来才保住小命,所以她原名是“房四井”。从小到大,爷爷是最心疼她的人,弟弟也总能在危机时候帮她传递消息,爷爷供她上学至16岁,却被母亲命令退学打工供弟弟上大学,半工半读勉强上完大学有了工作,却被亲妈理所当然逼着要钱,真是让人心酸。

安家:房似锦被亲妈勒索100万背后,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其实,不论是“扶弟魔”樊胜美,是“被忽略”的苏明玉,还是被亲妈勒索100万的房似锦,她们都触碰到了中国社会一个长期存在又极具敏感神经的现象,那就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这是中国式传统家庭中,父母残留的“重男轻女”在作怪,父母们总是能够抓住女儿的软肋,用女儿赚来的钱来供养儿子,导致女儿身心痛苦总也无法摆脱,儿子成为“巨婴”毁了一生,而父母们却认为这里理所当然的事情。

安家:房似锦被亲妈勒索100万背后,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什么是中国式父母“情感勒索 ”

“情感勒索”本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苏姗•福沃德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行为约束理论。主要是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权力关系。情感勒索可以发生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中以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中最为常见。

简单来说,情感勒索就是对你有影响的人,对你提要求、给命令,如果你不按TA的指示去做,后果自负。说到底,情感勒索可以让爱变质,让爱出现不平等,也是打着爱的旗号向你索要人、钱、物等等。

同理,“情感勒索”表现在亲子关系中,就是父母的“情感勒索”。即父母利用亲密关系,或者血缘关系,让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和生活,甚至让子女对自己不离不弃。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妈妈这样对孩子说话:“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再比如:“如果你破坏玩具,就别想出门玩了”,又或者:“这次考试要得第一名啊,不然妈妈头痛”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式父母“情感勒索”的典型表现。

安家:房似锦被亲妈勒索100万背后,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而在国内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中,这种中国式和“情感勒索” 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现象,体现也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和哥哥或弟弟一样的待遇,长大了却理所当然地被原生家庭剥削和拖累,无休止地挣钱供养娘家。比如《安家》中的房似锦,虽然亲妈嫌弃她是个女孩,母女之间没什么感情,但爷爷和弟弟却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人,有着感情上的依恋、信任和牵挂,所以母亲就借由给爷爷看病为名义,或者让弟弟撒娇的方式,让房似锦赚着高薪,省吃俭用,贴补无底洞一般的原生家庭,供养永远不知到满足的弟弟。

因此,在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中,无论勒索者是谁,无论TA是以怎样的面目迂回出现,或使用怎样婉转手段,其实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要我说了算!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做,那就等着瞧好了。”

安家:房似锦被亲妈勒索100万背后,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中国式父母为什么可以对女儿进行“情感勒索”?

为什么中国的父母可以做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情感勒索”?就像苏珊在《情感勒索》一书中写道:“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越频繁的人,对我们杀伤力最大。”

这听起来很可怕,但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但是,樊胜美说得更令人心疼,她说:“我挣的每笔钱都往家里汇,他(兄弟)的房子是我,贷款是我,他生个孩子都得我替他花钱”。

而《安家》中房似锦妈妈简单粗暴,就差动手抢钱了,而房似锦弟弟使用的手段就是打出亲情牌。他以谈了个女朋友,但约不起会示弱,连叫三声姐让房似锦心软,让房似锦答应帮他还房贷。其实,房似锦看得明白,在心里尝试过拒绝,但为了报答弟弟当年的“恩情”,为了加强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她也只能答应下来。

亲情,是我们无法越过的鸿沟。我们害怕失去,也害怕拒绝的后果,只好接受家人的“情感勒索”。并不是没想过要反抗,只是因为爱家人,选择了退让。

安家:房似锦被亲妈勒索100万背后,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事实上,在生活中,像房似锦、樊胜美这样的女孩也不在少数。父母们经常会对女儿说出情绪化的话语——

  • “他是你弟弟,你就吃点亏让着他吧。”
  • “你是妹妹,给哥哥多花点钱应该的。”
  • “我是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到的母亲,你必须得听我的。”
  • “我是父亲,我有义务对你负责,你是想气死我吗?”

甚至歌星梅艳芳,也是被母亲“情感勒索”的女儿。她从小就养家糊口,把多年积蓄拿出来给哥哥做生意,但哥哥赔光了,又骗走她挣的钱,梅姑很伤心,母亲却说不要在乎,都是家人,谁花不是花。所以,梅姑曾说自己只是母亲的摇钱树,甚至在生病以后,母亲关心的不是女儿,而是自己有多少养老金。

说到底,这些女孩们还是因为想拥有家人的爱。如果你没有感情,你怎么可能被“勒索”?也正因为爱,我们不敢鼓起勇气反抗被勒索!而在“情感勒索”的关系中,这些打着爱的号码牌,来向孩子进行情感勒索的行为,是不健康、不平等,也是不和谐的。一方面会被使被勒索的孩子如履薄冰,受到压力和痛苦的双重折磨,但如果不按照父母说的去做,孩子当下就会失去爱,更严重的是会失去保护,遭到被遗弃的可怕局面。另一方面如果父母是固执的“重男轻女”的保守者,就会把看似得利的儿子,养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导致儿子一辈子都无法独立生活而不自知。

安家:房似锦被亲妈勒索100万背后,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摆脱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呢?

《都挺好》的编剧王三毛说过:“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来,找不回来就是一场灾难,找回来就都挺好”。

是的,“情感勒索”这种灾难。虽不至于使人失去生命,但它毕竟是利用情绪上的

恐惧、责任感、罪恶感,使人顺从和屈服,因此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以及影响择生活,且会伴随这个人一生,对一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安家》中的房似锦虽然事业有成,但住“凶宅”、吃馒头,同时为了业绩,不惜同事撬单,为人激进,管理强势缺乏人情味。正因为原生家庭中的“情感勒索”和吸血鬼般的妈妈,才被逼得她这么要强,这么不近人情,这么不择手段。

“情感勒索”危害这么大,到底应该怎么摆脱它呢?

安家:房似锦被亲妈勒索100万背后,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1. 学会辨别“情感勒索”。

生活中,人人都会遇见来自亲密关系中的“情感勒索”,勒索者也不限于只是父母,比如我们常常听到这些话:

  • “我还不是为你好,别不知好歹。”
  • “你看别人家的女儿多会办事,再看看你。”

我们常常处于这样的情绪话语引导中,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又说不清到底哪里出了错。

专家告诉我们,“情感勒索”的大致路径是这样的:对方要求——我们抵抗——对方施压——对方威胁——我们顺从——进入重启的恶循环。

比如《安家》潘雨贵向房似锦要钱时说:“你是我生的,你的钱都是我的钱。”潘雨贵知道女儿在乎的是给自己温暖的爷爷,和帮过自己的弟弟,这个家,只要有他们两个在,她就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揭开温情的面纱,底下就是赤祼祼的威胁。

这样的关系一旦形成,久而久之,就是“情感勒索”。母亲知道女儿内心的需求,并没有直接告知女儿忤逆的后果,但也可以达到让女儿顺从的目的,这就是中国式父母“情感勒索”的微妙之处。所以,要改变,首先就要学会辨别“情感勒索”。

安家:房似锦被亲妈勒索100万背后,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2.接受无法改变父母的事实。

子女想改变父母的想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比如父母有重男轻的的思维,就是不认可女儿,他们就是偏爱女儿一些,所以做女儿最好能够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不要企图用自己的钱来让父母重新认可自己。

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感受,并在回应时,做一些有利于自己冷静的改变。比如事先在情绪上、心理上,甚至经济上和父母拉开一定的距离,哪怕是一丝缝隙,或许会让自己有一个冷静和观察的机会。这样一来,让父母感知到失去对女儿控制和掌握,他们才会主动做出改变。

3.理性尊重父母,敢于向“情感勒索”模式说“不”

尊重和孝顺父母都是必然的,但父母的要求和做法未必绝对正确,所以子女应理性对待,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不可一味顺从,把孝顺变成愚孝。

否则,你很难做到不心软,再次乖乖就范。就比如樊胜美妈妈对着她这样说:“小美啊,你帮帮家里吧 ”、“小美啊,全靠你了。”妈妈这样哭诉,女儿很难不心软,只好再次顺从母亲的意愿了。

如果在心理上已有准备,并且做到了理性,此时,才有勇气向“情感勒索”模式说“不”。

安家:房似锦被亲妈勒索100万背后,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结语:

最近,《安家》中的妈妈对孙俪演的女儿房似锦的冷漠无情,以及步步紧逼,让人想起了樊胜美和苏明玉。都是被母亲嫌弃的女孩,都是被原生家庭里拖累的女强人,这种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让人看了真的是很心酸。

有时候,你最亲近的人,看着你长大的人,由于最清楚你的软肋在哪里,所以TA可以利用你的爱,来要挟你,不惜伤害你,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他们的控制感、存在感和安全感。尤其是那些“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地区,父母们固执又保守,总是把家中资源向男孩倾斜,把女儿当作“赔钱货”,却让女儿小小年纪就缀学打工,供家中哥哥或弟弟读书,长大后,还是摆脱不了被原生家庭压榨的悲伤又无奈局面……

因此,生活中,只要你认为自己遭遇了这种“情感勒索”,请一定要积极面对,主动改变,勇敢走出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模式。

正如苏珊在《情感勒索》中强调的那样:“只有自己改变了,你的世界才会看起来不同。当你冲破迷雾,拒绝情感勒索,生活的美好感觉就会回来了。”


安家:房似锦被亲妈勒索100万背后,是中国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今日一语:生命中总有弥补不了的遗憾,也有避之不开的意外,就如同乌云与暴风雨是天空最好的启示一般,请记住,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