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企业流行“客户是上帝”,不能对客户说“NO”。这样的做法对吗?

飞翔的世界


这个在服务业已经有很多年了,在很多企业已经已经形成其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算是服务业对自身的一种自信和对客人的一种承诺。

多年前曾亲身经历过,一个客户需要帮助,而且那是在客户自己通过各种人脉想去解决都没有解决的了的事情,并且他所需要的帮助和当时我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没有任何关系,用他后来的话说,完全没有指望能够帮忙完成或者说当时的如果同事拒绝,他也不会有任何意见。但是那位同事不仅接受了这个任务,而且还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方式解决了。后来这个客户在网上写了近两页A4纸的感谢信,信中的内容充满了感恩、感激、感动……再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


老谭职场


供应链管理中,有一个核心指标,客户服务水平。

客户服务水平,是供应链的第一个指标,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客户服务水平低下,达不到客户要求,那么,库存控制做得再好,品质做得再佳,成本降得再低,都是枉然或徒劳,因为,我们将失去客户。

但是,达到客户要求,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对客户说“NO”,也不是一定要将客户当成上帝。

到底什么是客户服务水平?

我给客户服务水平的定义是,供应链管理中,客户服务水平是指供应链按承诺满足客户要货需求的能力。这里的关键词有四个。


第一个关键词是满足。

我用的是满足要求,而不是超出要求,在供应链管理中,我们要做的,是满足,而不是超出。有人会问,超出不是更好吗?不,超出代表着要额外保持超高的库存,代表着要额外付出高昂的成本。


第二个关键词是要货需求。

也就是说,供应链管理中,客户服务水平仅针对顾客的要货需求,满足的是要货需求,而不是别的什么要求(比如客服的态度,售后的反应速度等)。强调一下,要货需求,涵盖三个方面,一是数量上的需求,二是时间上的需求,三是品质上的需求,同时满足这三个方面才是完整的顾客要货需求。


第三个关键词是能力。

即供应链管理中,客户服务水平是评价供应链自身的服务能力的指标,不是客户的感受指标,与客户满意度不同,甚至完全是两个概念,两个指标。


第四个关键词是按承诺。

即满足的是供应链与客户约定的或承诺的要货需求,而不是无条件的满足客户的所有要货需求。客户服务水平是指在客户需求方面,供应链对自己承诺的兑现能力。

总结:客户是上帝,但我们不一定需要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我们需要的是按承诺满足客户需求。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谨慎承诺,然后兑现承诺。



对于企业流行“客户是上帝”,不能对客户说“NO”。这个现象不能说对和错,我的理解是被迫的,是无奈的选择。

产生“以客户是上帝”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盈利性质决定了

企业的创立,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利润。而企业的利润,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通过商品的流通才能产生。

而商品需要良好的流通,那就需要企业拥有大量的客户。在一个时间段内,市场上的客户总量是额定的,而企业的需要是无穷的。所以,企业为了在客户资源的争夺中占据有利位置,不得不把“客户是上帝”摆到最前面。

至于在选择了“客户是上帝”之后,反而会造成当下客户维护成本极高,员工压力负担过重。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超常VIP”服务占用内部资源过多,易造成产品投入不足。引发质量下降,客户投诉增多以及货款回收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我理解应该是企业内部管理和资源配置的问题,不能把责任划归是由于企业选择了“客户是上帝”造成的。

就算企业不选择“客户为上帝”,而去选择“质量第一”或者“技术第一”,也会因为销售不出去等原因造成一系列问题。


贰世界


从商业角度来讲,奉行“客户是上帝”就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逻辑。

这个毋庸置疑是非常正确的。任何一个优秀的、伟大的企业都是建立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上的。

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站在客户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摒弃自我视觉,以客户的标准来要求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

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理解客户的需求,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成就客户,让客户获得成功。

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让客户满意,企业要不断的通过变革创新来改进工艺,压缩成本,提高效率,以能为客户不断提供更质优价廉,更好体验,能满足更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企业与客户是一种相互依存,双赢互利的关系。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还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客户和企业都满意。

如果始终都是客户满意,或都是企业满意,这是不长久的,这也是违背了能持续发展的商业逻辑。

如果一味只关注客户“满意”,企业“不满意”,要么这些客户不是企业真正的客户,要么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导致企业不得不通过采取一些“伤害根本”的方式去做到让客户表面“满意”。

结果,只会越来越恶性循环,企业和客户最终都“两败俱伤”。

其实,客户需要的是能满足其需求,企业在提供了“超值”的产品和服务后,赚取合理利润,以便能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持续服务,这才是商业的真正本质!



joshhe


能不能对客户说“不”要分情况,一定是基于正确理解了“客户是上帝”

“客户是上帝”的正确理解。第一,客户是企业利润来源,这是从重要性角度来说。第二,我们要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这是从我们如何对待客户的角度来说。

能不能对客户说“不”,也应该从以上两方面理解。

能给企业创造利润,是真正的“上帝”。围绕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在我们对客户的承诺范畴,我们能做得更好的合理范围,我们不能对客户说“不”。

有些客户对企业利润等各方面有风险时候,我们要说“不”来放弃。比如,董明珠曾经拒绝20亿的海外生意,就是因为对企业的风险因素。

客户无理要求对企业利润有影响,或者无理要求超出我们产品及服务范畴,我们要说“不”。不拖泥带水但也不要伤害客户。说“不”时,要挖掘客户的真正需求,让客户信服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比如,客户装修让你必须尽快完工,你可以“不”,然后告诉他要从质量上保障他,客户会接受的。

说“不”,不说“不”,不能一概而论。


凌拾月


上帝,指的谁?有人说:上帝创造万物。有人说:上帝是天上的玉皇大帝。总之上帝比人类都高级别。用户是上帝,层次多种,用意颇多。按用户的需求,去制定生产,把用户当“上帝"。老板说:“用户是上帝”让你高兴,用他的产品。。用户是上帝,是以讥讽语,而老板是“上帝”。


用户5938284628109楊


这就好比你站在山脚下,看到的是你的视野中看到的景象,“客户是上帝”是企业战略层面的决策,必是山顶之人制定的,他看到的面,经历的磨难,走过的弯路,必定百倍与你,今天的现象即便种种不足和漏洞也是当下最权宜之计,

目前的你看不清是自然,其实面对问题,如果不能做一个解决者就要去做适应者,并在自己能够影响的范围内做到最好,适度帮助协调目前出现的问题。

自古提出质疑的人总是很多,解决问题的人确是很少,如果你能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后者,将来有一天山顶的位置有你一个。[微笑]


演讲导师李琳


遵纪守法的前提下,顾客可以为上帝,和气生财才能一帆风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94a640e49954a3e881874514b9b9e13\

6月河


只要在规矩之内可以做到客户是上帝!因为企业就是为客户服务的,如果超越规矩之外的话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一个客户超越规矩之后会有更多了客户超越规矩,无规矩底限的企业定会导致经营困难,最后导致破产!规矩是企业的底线,宁可失去部分客户,也绝不让任何客户超越底限!


用户2537688748300


客户为上,这叫话术。一个企业里能接触到客户的也就那几个部门而已,前期可能给人的感觉像是啥都听客户的,没有一点原则。其实真正的猫腻在合同条款以及后续服务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