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驱鸟官”的蓝天舞台

博士“驱鸟官”的蓝天舞台

19年来,杨荣一直从事鸟撞防治工作,并针对工作需要不断升级学历,先后攻读了动物学硕士、生态学博士学位。他凭着丰富的学识,编写专著,开展科研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他满腔热情帮带同行,积极宣传业务知识,不断聚合守卫净空的强大合力。19年如一日,这位“擎天东南感动人物”用实际行动阐释着“岗位平凡、作为不凡”的深刻内涵。

博士“驱鸟官”的蓝天舞台

杨荣在操纵蓝光智能驱鸟设备,守护新型战鹰安全。

今年3月初,春寒料峭,华东某机场夜航现场,杨荣一手拿对讲机,一手持设备遥控器。他按下启动按键,设备发出一道蓝色光束,射向漆黑的夜空。旋转、扫射、频闪……设备自主运行,数分钟后,杨荣向塔台安全员报告:“起降航线驱鸟完毕,战机可以降落!”

作为东部战区空军某场站的一名工程师,博士杨荣已在鸟撞防治工作这个战线上工作了19年。当年大学毕业入伍后他就分到场务连,一直干得有滋有味,并紧盯使命需求不断深造,先后攻读了动物学硕士、生态学博士学位。

作为一名博士,杨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他获评空军机场保障系统“业务精英”,先后参与编写《鸟撞防治基础知识》等3部专著,主持研发的“蓝光智能驱鸟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蓝光智能驱鸟设备”的样机已率先用于所在机场夜间驱鸟实践,收效良好。

博士“驱鸟官”的蓝天舞台

搞好鸟情调查,是做好驱鸟工作的基础。杨荣坚持每月带领战士们在机场周边调查鸟情。

战训一线解难题

某新型战机列装部队前,杨荣所在旅召开动员大会。“我们一定要把新装备维护好、用好,尽快形成战斗力!”旅长会上的一席话,令他感到肩上担子沉甸甸的。想要把新装备维护好、用好,必须依靠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对于他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使机场周边夜间活动的众多鸟类避开夜航时的新型战机,而且新型战机有新的性能特点和使用规律,传统驱鸟手段已满足不了需求。

责任在肩千斤重。那段时间,杨荣茶不思饭不想,一门心思琢磨这个难题。一次,他查阅国外学术文献,其中一个研究结论让他如获至宝——“鸟类视觉对特定波长的蓝光反应最为敏感”。从这个角度入手,研制新型夜间驱鸟设备!灵感乍现,兴奋之余,杨荣系统收集相关知识,梳理笔记,形成了初步构想。

在一次业务会议上,杨荣将设想向场站领导作了专题汇报。“服务备战打仗的事,多大代价都要干!”站长魏晓勇当场拍板。机关迅即抽调力量,明确由杨荣担纲,成立课题组启动研发工作。基层部队资源有限,杨荣又求助上级机关,得到了专业厂家的支持。经过数月的反复试验、艰苦工作,一款蓝光智能驱鸟设备终于诞生。

博士“驱鸟官”的蓝天舞台

做好鸟情调查,杨荣拿起相机,成了拍鸟“专业户”。

该设备操作简便,可根据设定的角度、速度、频率自动运行。夜航保障期间,还可以根据鸟情特点切换到手动模式。经过上千架次夜航飞行试用,统计发现,这款设备能有效驱赶低空一定范围内活动的鸟类,效能高于传统驱鸟手段,作用范围还可有效覆盖所保障机型起降航线。

“喜欢主动找事干!”杨荣的博士生导师,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孝兵谈起得意门生如是说。他说,杨荣拿到博士学位后,仍经常到学院生物实验室寻求帮助。

两年前的一次夜航训练后,机务官兵检查一架战机发动机,发现两个叶片遭受撞击,上面只残留少量血迹,不知是什么动物。不弄清楚原因,还有可能再次发生撞击。旅长找到杨荣,让他想办法破解。受命之后,杨荣随即联系导师,通过生物实验室的DNA检测设备,很快鉴定出是蝙蝠撞击。

谜底解开了,场务连的驱鸟兵们立即着手加强防范蝙蝠撞击的工作。

博士“驱鸟官”的蓝天舞台

杨荣是驻地大学生物实验室常客。图为他运用DNA技术鉴定鸟撞残迹。

聚合力量护净空

“黑尾蜡嘴雀”“三道眉草鹀”……说起驻地的鸟类,杨荣如数家珍。在官兵心目中,他就是一部“鸟类百科全书”。不论机场出现什么陌生的鸟类,大家都第一时间向他讨教。好多时候,即便没照片,他也能凭简单的描述做出准确判断。

“驱鸟兵首先要熟悉鸟。”杨荣经常提醒年轻战士。每个月,他都挎上相机、望远镜等设备,带战友们调查机场附近鸟情。中士李贺龙告诉记者,自己刚干驱鸟工作的时候,对鸟只分得清“大小黑白”,跟着杨博士在野外跑了几次后,对鸟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说起机场附近活动的鸟类来“门儿清”。

鸟情调查是开展鸟撞防治工作的基础。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杨荣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摸清机场的地理环境、飞行特点、驱鸟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驱鸟策略。

一次鸟情调查,杨荣发现机场西头不远处新挖出3个水塘。他赶紧组织战士测量,发现水深只有10厘米左右。回到连里,他找到上士叶盛青:“飞行日要在新水塘边增派专人驱鸟。”“机场周围水塘那么多,有啥大惊小怪的?”叶盛青不解地问。“其他水塘水深超过60厘米,新水塘水浅,会吸引白鹭栖息,影响飞行安全。”一席话令叶盛青恍然大悟,而当他亲眼看到白鹭在池塘边频繁活动时,更是心服口服。

博士“驱鸟官”的蓝天舞台

鸟情调查中,杨荣倾心带教驱鸟骨干。图为他向骨干讲解鸟类专业知识。

在杨荣的带动下,驱鸟班的战士个个都力争成为“驱鸟专家”。为了固化调研成果,他还手把手教大家制作标本。在外场鸟撞防治中心记者看到,7个大玻璃柜内陈列着50余种鸟类标本。“不仅本专业官兵在这里学习,飞行员也经常来串门讨教专业知识。”场务连连长程阳羊说,“杨博士讲起鸟情课,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很受欢迎。”在飞行员的要求下,杨荣不仅定期编印《鸟情通报》,还常常为大家编发防鸟撞提醒信息。

随着工作的深入,杨荣的名气越来越大,兄弟部队经常慕名请他授课。近年来,他几乎跑遍了全区所有的场站,带教的“徒弟”越来越多。大家遇到驱鸟方面的难题,常常联系他探讨交流,无论何时接到电话,他都耐心细致作答。

对此,他说:“汇集的力量越多,我们的战机就越安全。”

融入连队情暖心

“作为一名博士,有没有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与年轻战士相处有代沟吗?”

每当遇到类似问题,杨荣往往这样回答——“博士也是战士,战斗的集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好平台!”“部队打胜仗,基层是基础。和战友们在一起工作,我觉得很踏实!”

在官兵眼中,杨荣不仅是学识渊博、工作出色的博士,更是身边的好兄长、好战友。大家思想上有了疑惑、生活中有了困难,都喜欢找他倾诉。“连里有了杨博士,我的工作顺畅了很多。”指导员章泳葵说起杨荣,敬佩而感激。

博士“驱鸟官”的蓝天舞台

鸟情调查中,杨荣倾心带教驱鸟骨干。图为他向骨干讲解鸟类专业知识。

场务连外场有两处分散小点,驻守在那里的战士生活相对单调。杨荣工作之余,经常去“串门”,和战士拉拉家常。他发现不少同志课余时间喜欢看手机,就带上吉他,主动当起了“音乐老师”。

中士小阮就是杨荣的学生之一。小阮的性格有些内向,平时和大家交流不多,但对音乐很感兴趣。杨荣发现后,从基本的乐理开始,一点点教他弹吉他。学了不久,小阮突然说:“太难,我不想学了。”听到这话,杨荣没着急,拿过小阮的吉他弹了一支曲子。

明快的曲调伴着娴熟的动作流出,小阮情不自禁地跟着打起拍子。“世界上哪有简单的事!”按住琴弦,杨荣对小阮说,“只要耐得住苦,守得住志,没有办不到的事。”

一席话,说得小阮低下了头。在杨荣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抱起了吉他。年底场站办晚会,小阮主动报名表演节目。“我觉得杨博士不仅教我弹吉他,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谢谢你!”表演完毕,小阮向台下的杨荣敬了个礼,现场掌声热烈。

博士“驱鸟官”的蓝天舞台

场站鸟撞防治中心里,杨荣在给飞行员讲解防鸟撞专业知识。

杨荣的一片真心,换来了战士们的真情回报。部队体制编制调整,场务连取消了技术岗位编制,杨荣处于“编余”状态,看到平时乐呵呵的博士有些失落,大家纷纷找他踢足球、散步聊天,真心实意地把这位博士老大哥当成与自己肩并肩战斗、心贴心相处的好战友。

同志们的支持和认可,让杨荣获得很大动力,把自己交给组织、把责任扛在肩上,在工作中、科研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佳绩。去年年终,他获评“擎天东南感动人物”,受到战区空军表彰,身边战友个个与有荣焉,像是自己受表彰那样兴高采烈。大家坚定地相信,杨荣脚下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文字:张兴波 张海深

摄影:张海深

博士“驱鸟官”的蓝天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