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技术员,跨企业解生产难题

技术人员延后返厂,企业遇到生产难题该怎么办?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日通过统一调度企业在岗技术人员,破解了这一难题,实现了防疫、复工两不误。

“锅炉出现输出煤灰板结是什么原因,怎样处理最佳?”日前,新疆大唐吉木萨尔五彩湾北一发电公司员工田爱军接到了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五彩湾发电公司打来的求助电话。“这是相关设备设定的温度没达到要求造成的,处理好板结煤灰后,重新设置好温度就行了。”很快,有着13年火电专业经验的田爱军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复。

跨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相当于让自家的技术员去为别的企业甚至竞争对手服务,这看似不可能的事,如今却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现实。

位于新疆昌吉州的准东开发区是主要依托准东煤田进行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电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由于地处戈壁滩腹地,离市区较远,绝大多数企业员工的家在外地。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目前有4万多人因回家过节要延后返厂,其中包括大量的技术人员。

为解决技术人员短缺的困难,准东开发区建立了重要技术岗位人力资源共享机制,从煤炭、化工等行业选拔了42名专业技术骨干,组建生产技术互助人才储备库,由管委会统一协调调度,为辖区企业做好专业技术服务。

“技术人员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技术人员不足,出了问题没人解决,耽误的可不仅仅是生产的事。”一家企业负责人说,有了这支技术队伍,企业复工复产也就有了信心。

疫情突如其来,新疆天池能源公司580名员工只有280人在岗。1月21日,矿区进行封闭管理,爆破技术人员无法现场作业。前不久,在专业爆破施工队的帮助下,公司对露天矿进行了为期4天的爆破作业,保证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产量与同期持平。

昌吉雪峰爆破工程公司南矿项目部经理张金麟是组织此次爆破的技术员,他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公司18名在岗技术员加入专业爆破施工队,助力煤炭企业复工复产。这支施工队的成员来自9家民爆公司。这也是准东开发区在疫情期间整合人力、设备、原料等资源,实施“人才共享”的创新之举。

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共享技术员”相当于一支流动性技术员队伍,哪家企业有需求,就派技术员前去支援。而且这是一支专家型队伍,能切实解决企业的需求。“疫情之下,企业间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彰显了共克时艰的责任与担当。”

新疆协鑫新能源材料科技公司也尝到了这一机制的甜头。这家公司自1月至今,每天产量和疫情发生之前相差无几。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永亮说,人力资源共享机制有效地为公司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目前,准东开发区28家规模以上企业因此形成了“发展共同体”,且均保持安全有序生产。该开发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统筹兼顾安全生产,1月份共生产原煤989万吨,销售100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1.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