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北齐后主高纬,换成明太祖朱元璋,能一同北方吗?

白囟


首先给出我的答案,如果把北齐后主高纬换成明太祖朱元璋,有机会一统北方。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变量问题,把高纬换成朱元璋,北齐能不能改变命运,从逐渐走向灭亡变成一统北方。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时的王朝之一。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消灭,共享国二十八年。高纬(556-577)是北齐第五个皇帝,于565年-577年在位,是北齐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在位期间,任用奸佞,荒淫无道。诛杀兰陵王高长恭、丞相斛律光,自毁长城,使得北齐从当时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走向衰亡。高纬继位的时候9岁,这里我们当然不能改成9岁的朱元璋,(那时候的朱元璋还叫朱八八,给地主刘德家放牛呢),朱元璋25岁的时候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改名朱元璋,也走上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假设此时的他取代高纬,成为北齐的皇帝,我们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角度分析北齐的可能性。



从天时上看,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北周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朱元璋(高纬)556年继位,是北齐最强盛的时候,不会出现大厦将倾,无力回天的问题,因此可占天时。


从地利上看,北齐的地理位置相对尴尬。南边是陈国国都,重兵把守,而且有长江天险,难以扩张,北方是游牧民族从柔然到突厥,战火不断,东边是高句丽的地盘,易守难攻犹如鸡肋。而且考虑我国统一都是由北到南,因此北齐的选择只有向西扩张,击败北周一统北方。同北齐相比,北周在地理上可以经略西南,扩张难度要小得多,因此北齐并不占据地利。


最后是人和,北齐其实并不缺少人才,斛律光、李元忠、高隆之皆是栋梁之材,还有兰陵王高长恭(就是王者荣耀兰陵王的原型),只是高纬自毁长城,如果换成朱元璋必然是另一番结果。我们看朱元璋的经历,用人选材上绝对是上上之选,虽然晚年诛杀功臣,但那为了是帮朱允炆上位,在得天下之前在人和上不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如果高纬换成朱元璋,北齐可占天时、人和,有很大的几率击败北周,统一北方,那样中国的历史也就改写了!


诡狐w


可能会的!

北齐北周在分裂之初都属于北魏。而北齐以邺城为中心占据了当时的山东,河北,河南等人口最密集,文明最甚的地区,一直是北齐、北周、陈三国里综合实力最强的存在。

然而,少年英雄皇帝高洋在稳定帝位,国家步入正规之际开始发疯,也英年早逝。而高姓北齐的帝王更是“禽兽王朝”的代表,一代比一代更加混乱不堪!终至,后主高纬带着自己的爱妃冯小怜躲于皇宫井底被抓出!

没有任何可叹,读史至此,觉得大快人心!


题主问到如果朱元璋换到当时的高纬结局会不会一样。我觉得肯定不一样!

洪武大帝的气魄,为政能力,军事能力以及用人能力都可以称为千古一帝!北周必没那么容易统一北方。

只是当时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改革,同样是明君典范,想必他俩的争锋又是一出“高欢对决宇文泰”!

所以,本人认为如果把高纬换成朱元璋,可能能统一北方,但很难!很大的概率还是相互对峙!谁也奈何不了对方!


小何才漏尖尖角


如果北齐后主高纬换成了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朱元璋,消灭北周一统北方绝不成问题。以朱元璋的谋略才能勇猛,加上谋臣辅佐、武将尽忠效力,五年之内统一北方大业绝对可成。


小龙女5505


我对五代十国的这段历史不是很熟,但我认为,如果是朱元璋在这个时代,他仍然能一统北方。朱元璋能取得天下,并非偶然,也不是运气,更不是命中注定。他也是很有才能的,他的领导力和用人能力上,无人能出其右,他的那些兄弟,士兵为何甘愿为他效力,就是因为他军纪严明,奖罚分明。这样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把那些扫遍欧洲大陆的元朝铁骑都打的落花流水。朱元璋走马取襄阳,可见军事能力不一般,放到动荡的北齐,那还不是势如破竹,轻松一统天下。


老李杂谈666


我认为即使换成朱元璋也未必能做的多好。这并不是说老朱不行,相反能在重重强敌之中杀出重围,建立庞大帝国的,哪个不是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但所谓时势造英雄,他们的成功也离不开滚滚历史大势的推波助澜。老朱只是不合适罢了。

北齐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荒唐的领导者问题,更多的是在其建国初期就已经埋藏下来的诸多矛盾。

北魏末年,高欢成功整合包括北镇武人、河北豪族、洛阳士族在内的多方势力,消灭了潼关以东的尔朱氏势力,立元修为孝武帝,把持北魏朝政。后孝武帝不堪忍受傀儡生活,西逃至长安,投奔了宇文泰。自此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建立东魏政权,宇文泰立元宝炬为西魏文帝建立西魏政权。至高欢死后,其二儿子高洋废魏建立北齐政权。可以说北齐继承了北魏的疆域和遗泽,也继承了北魏后期以来的重重社会、政治矛盾。北镇武人演化的北镇勋贵势力,洛阳门阀演化的汉人士族势力,以及高湛用以重振皇权的恩幸势力,三股势力绞杀的过程伴随着高氏王朝的皇位更迭。所以皇帝在那个时代仅仅是势力代言人罢了,远不如明清时期一言九鼎,皇权在握。

回到问题本身,高纬这个皇帝在后世看来最大的败笔是自毁长城诛杀大将斛律光和兰陵王高长恭。那这背后是什么样子呢。高欢起兵时,斛律金是龙从之臣,高欢死时斛律金是托孤重臣,高洋受禅要询问斛律金的意见,高演发动乾明政变主要仰仗的武力也是斛律金。斛律金死后,斛律光袭爵咸阳王,并第一领民酋长,别封武德郡公,迁太傅;武平元年加右丞相、并州刺史,次年又封中山郡公、长乐郡公、清河郡公并拜左丞相。斛律羡天统三年加特进、四年行台尚书令,另封高城县侯,武平元年加骠骑大将军,晋爵荆山郡王,斛律羡在幽州防御突厥,被突厥人称为"南面可汗"。可以说代表北镇勋贵势力利益的斛律家族离帝位也就差走个黄袍加身的形式了,更别说斛律光更是做过强逼后主封赏士兵的作死举动。这换成老朱的性子更是容不下他,所以说换老朱也做不到多好的。

北齐的败亡是在建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的,或许老朱下狠手整顿,能使内外焕然一新。但所需要的精力物力以及最重要的时间,就看北周愿不愿意给了。


小木与阿P


我是海上樵夫,很高兴能看到并回答这个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起事之前是一名放牛娃,家里清贫到了极致。在和小朋友们嬉戏的时候,他们一起唱响,当上了皇帝就天天吃大饼。

朱元璋为了吃饱肚子去当和尚,而后又投奔濠州的郭子兴,之后,人生的理想从此改变了,就有了后来的君临天下。

所以,朱元璋起事的最根本原因并不是想救国家于危难,也并不是想驱除元朝,而是有口饭吃。

如果把高纬换成朱元璋,何谈为吃饱肚子而从军呢?他只能成为第二个高纬。

《晏子使楚》里有一句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同,人的生活轨迹就会不同,就会产生不一样的人生理想。所以,大多数时候不是我们在改变环境,而是环境在影响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