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泓峰:論地方政府救市

最近,關於樓市的鬥爭達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樓市下一步的走勢,在此一決。一方面是中央政府,推進制度性建設邁出重要一步,不動產登記制度草案,開始公開徵求意見;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放開限購,試圖逆轉樓市頹廢現狀再推高房價的目的,已經擺到檯面上。

據報道稱,自2014年8月16日起,哈爾濱樓市“限購令”在實行了三年後正式宣佈取消,購房人在哈市購買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辦理網籤備案和房屋權屬登記時,不再要求提供住房情況證明。數據顯示,目前全國46個限購城市中,僅剩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銀川、蘭州、大連、長春、三亞、珠海11個城市尚未調整樓市限購政策,已經有35個城市公開取消限購政策。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2014年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顯示,今年前7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雙雙同比下降。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9.4%,銷售額則下降10.5%。可以發現,幾乎所有房地產指標都出現下降,且跌幅進一步擴大。

我們客觀地看到,目前的樓市,已經呈現多種態度,開發商企圖以價換量,走出資金困境,地方政府出臺救市性政策,還想在土地市場再撈一把,而購房人基本不買賬,繼續觀望的情緒依然很濃。房地產市場的下滑趨勢能不能根本扭轉,除了要看各方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看中央政府的決心。前幾天,就有人放出風來,說房產稅在2020年前都沒戲,不動產登記與房地產關係不大等等(此文是2015年發表)。

然而,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15日,備受關注的《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正式公佈並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意見稿提出:不動產登記機構、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不動產登記信息保密。為加強登記信息共享與保護,還明確權利人、利害關係人、有關國家機關有權依法查詢、複製不動產登記資料。可以說,不動產登記條例的出臺是中國社會的一大進步,促進我國住房的制度化建設,必定在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與官員財產公開政策相呼應,有利於增加執政的透明和可信程度。

不動產統一登記為將來開徵房產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會堅定人們對市場長期走向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市場預期,從根本上看也是促進樓市的健康發展。

蔣泓峰:論地方政府救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