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孩子不会幸福’,这是毒鸡汤”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不同意这句话。随意批判别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爱不爱仪式感,是个人喜好和自由,不必强求统一。我家就不在意仪式感,一切高兴就好。心情好,就细致摆弄,穿起旗袍,铺上桌布,摆上鲜花,做全套牛排大餐。忙起来,就凑合一下,管它什么节日,先休息好再说。恰好长辈有喜欢的东西,又想表示心意,就随时赠,不必等节日。不知道送什么,也无需太费心,就发个红包就行,哪怕是过年。说起过年,我爸妈也不强求回老家聚聚什么的,大家各自趁年假休息透,高兴就好。


裳裳而华


家庭生活中,不能一年之间总搞一些仪式感,但是有些节日,生日,重要的日子是要有点仪式感。

以下是我个人一年当对中仪式感的分享:

1、春节那不用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张灯结彩,准备食材,买新年挂饰,春联,福字,在准备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2、情人节,我和老公这么多年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没什么仪式感。

3、三八妇女节,我和老公说,今天是我们妇女的节日,一日三餐你负责做饭和洗碗。

4、老公的生日,即使他不在乎,我是要精心准备一下的,蛋糕,小礼物,精心准备的晚餐,这样他能体会到我很在乎他。包括公婆,父母的生日,我都是精心准备,一年一次的生日还是要有点仪式感的。同样我的生日,老公每年都会给我买礼物,而且还和儿子一起准备,他说要让孩子参与妈妈的生日。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会想到某年今日,我妈妈很伟大,感恩母亲的辛苦付出。

5、孩子过生日

平时五六岁,七八岁的生日就是准备点蛋糕小礼物开开心心的过。

像孩子过十岁的生日,通过仪式告诉他,你十岁了,今天即是给你过生日也是给你过成长礼,以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有自己做了,生活学习都要有规划了。

孩子十四岁生日的时候要通过生日仪式告诉他,过了今天,你已经到了要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年龄了,告诉他你不可以任由性子胡乱做事,做错事的后果要付刑事责任的(注:我家是男孩)让他知道他不在是小孩儿了。

6、像结婚纪念日我会年年想着,当天和老公聊聊以前的故事,不会年年隆重过,但是五年,十年,十五年结婚纪念日还是要有点仪式感,回忆以前展望未来。

7、一年当中传统节日我都会准备相应的食物来体会节日的气氛,像端午节我会包上各种馅的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元旦也会精心准备食材开开心心迎接新的一年。

生活中要有一些仪式感,

无论是平时还是节日,无论是自己还是和家人在一起,我们心里都要温馨温暖的仪式感。

我们通过仪式感开心的同时更多的是感知生活的美好。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的美好,感恩父母都辛苦的付出,感恩夫妻的包容,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幸福,父母的良苦用心。

愿每个家庭都能从仪式感中体会到幸福~








川家平日


怎么会是毒鸡汤呢?有仪式感的家庭幸福感更强,对爱的表达也更强烈!比如我从小家里父母很注重每个节日,还有我们的生日,我们老家是逢重要节日就吃饺子,所以从小每到我和妹妹、爸爸的生日,妈妈就会根据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包各种饺子,然后再做一桌菜一家人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饭;长大之后每逢父母生日或者父亲节、母亲节我都会给父母准备红包、礼物,打电话祝他们节日快乐,非常自然的事情;我老公他们家三个孩子,我们老家是同一个县的,离的不是很远,他们家没有任何仪式感,除了中秋节、春节,他们小时候父母没有认真地给他们过过生日,父母也没有过过,我公公大男子主义特别厉害,孩子们在他面前都不敢讲话,导致现在过节都是我给他们打电话祝他们生日快乐,节日快乐,我老公、他哥、他妹都不好意思说祝爸妈生日快乐的话,他们觉得难以启齿,好像说这种话很矫情很刻意;但是我跟老公之间还有我儿子之间,是有仪式感的,情人节、生日、结婚纪念日我老公都会送礼物给我,也会说祝亲爱的老婆生日快乐,你看,他们不是真正的不在乎仪式感,而是原生家庭没有让他们感受到。

去年结婚纪念日,我们都没支声,我给老公买了一件他喜欢很久却没舍得买的衣服,他给我买了一个我很喜欢也还没买的包包,收到礼物都很开心。

仪式感绝对不是毒鸡汤,而是让你生活更加幸福,夫妻更加恩爱的润滑剂!

日子过的那么平淡,没有丝毫的波澜,就会越来越平淡无味








卡卡猫882


我觉得不是毒鸡汤!

我们家仪式感很强,所以一家人都是那种很快乐的!也许我说的不太清楚,但是那种感觉不一样!

我晚上睡觉前,突然想喝水,孩子给我端来水后,我会特别正式的说谢谢!孩子也很开心!

我们家每天的饭菜都是特别正式的去吃,反正咋说呢,幸福感吧!我孩子经常说她觉得她很幸福!

还有很多外人看起来没必要的仪式感,但是对我来说已经融入是我的生活,合适最好!









蜗牛姐就是我


说真的孩子幸福不幸福,跟家庭教育,和睦程度都有关,像我家,我们是和婆婆一直住在村子里,离街也就六七分摩托车能到,村子里大多数都是种果树,娃爸和娃爷爷在石头厂上班,经常是上大半个月班,然后和婆婆兼顾家里果园,我负责带娃做家务,果园忙罢婆婆就帮忙带娃,一家一直很和谐,几乎没有争吵,互相体谅,然后孩子就很乖,懂事,偶尔闹,还会帮忙做家务,这大概就是家庭环境影响的


心悦随怡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孩子不会幸福,这是毒鸡汤。我赞同这句话,那么下面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

什么是仪式感?仪式感是指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别的日子不同,是某时刻与其它时刻不同。比如,孩子过生日,买他买生日蛋糕,唱生日歌,或者我们第一天上班,穿着得体,打扮的干干净净。这都是仪式感的具体表现。过生日有仪式感,为了让孩子体会到又长大了一岁,第一天上班穿着得体,为了给同事留下一个好印象,也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工作开端。

仪式感不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东西。评判仪式感最重要的标准时能不能让人感到内心的富足,偶尔的仪式感可以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感觉。父母给予孩子的仪式感最常见的是每天上学去的拥抱,还有睡觉前的一句晚安。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还可以有幸福感。

仪式感可以提升孩子的幸福感,留给孩子一份美好的回忆。家庭中充满仪式感,亦可以提升家庭的幸福感。不仅孩子需要仪式感,大人一样需要,对孩子影响同样重要。父母恩爱有加,仪式感的促进作用可以更加让孩子知道家庭幸福。

这是我的个人想法,大家可以进行补充。


樱艾琳


这句话说的有点过了,有没有仪式感是每个家庭的选择,而不是孩子能不能幸福的决定性因素,但也不至于是‘毒鸡汤’。相反,它还具有以下优点:

1.有仪式感的孩子懂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可以利用仪式感让孩子懂得守规矩的重要性,一步步让孩子形成好的习惯。

2.有仪式感的孩子有敬畏之心。对事物有敬畏之心才能自律,仪式感庄重严肃的氛围,能使孩子自然而然的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自我约束力。

3.有孩子懂得珍惜。他们会对一些物品和事物的价值有更清晰的认识,比如对食物,家长的言传身教,对食物的尊重,会深深的影响孩子,使他们明白许多东西得之不易,而倍加珍惜。

4.仪式感还能提升幸福的感觉,本来他认为天经地义,很平常的事,仪式感却赋予了事物特殊的意义,使孩子的幸福感倍增。

仪式感是一种教养是一种格局,适当的仪式感不但不是‘毒鸡汤’,它反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孩子们变得更自律,更阳光,更幸福。

我是【小李子的铁粉】欢迎【关注 转发 评论♥】


小李子的铁粉


如果幸福需要仪式感来提醒,那还是真正的幸福吗?我是一个不太注重仪式感的人,在我们家除了家人的生日及国家传统节日,其他像情人节,圣诞节或是结婚纪念日什么的都是不过的。

我常跟我老公说的是,我要平平坦坦,细水长流的幸福。当然也不是说仪式感不好,它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到如果这个仪式感跟我们想要的简单随意产生冲突,我就会选择简单。

我们家每天一家人聚在一起最多的时候就是在餐厅吃饭,我们也没有说一定大人动筷小孩才能吃的规矩,就是这么简单随意的吃,说说笑笑,我很享受这样的一段时光。它不是特殊的仪式,而是每天都要经历的烟火人生。

听过一个又禅意得小故事,说一位大师得道前是“挑水,砍柴,烧水”,得道后依旧是“挑水,砍柴,烧水”,不同的是,得道前他挑水时想着砍柴的事,砍柴时又想着烧水,烧水时又想着挑水。到得道后,他挑水就挑水,砍柴就砍柴,烧水就烧水。就是享受并做好当下就好了。

所以我觉得无所谓仪式感,就是感受当下内心真实感受,享受并珍惜正在经历的每一刻就好。不用刻意追求,幸福自然来到。

就像说妈妈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我觉得吧,就是全职带娃的时候,就好好带娃,如或有闲暇时间,可以用来做些力所能及的兼职或是学点感兴趣的知识。如果是忙于事业,就专注于事业,把孩子交给值得信赖的人,然后抽空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无论选择什么,都听从于内心,如果你觉得哪一天哪一刻很重要,就去享受它,不用刻意追求仪式。

幸福来自于内心,当然外在的鲜花或是其它礼物或是用心的准备,确实梦锦上添花。但如果没有,也不必纠结,只要心到了,幸福也一定会到。


可优咪


还真是个毒鸡汤,家庭没有仪式感,小孩就不会幸福啦!

幸福是一种心境而已!而不是仪式感搞出来的幸福。

生活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仪式感只是为生活增加点小乐趣而已。天天都是仪式感,感觉在装啊!

仪式感还是应该有的,仪式感是对某人的尊重,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其实仪式感每个人家庭都有!

过节日,过生日,遇上高兴的事吃一顿等等!

小孩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理解,多站在她的面前为她想一想,多一些尊重,多些了解,而不是搞什么形式主义。

对待生活有仪式感,这只不过是各人的感觉而已,没有也无所谓,这个只是个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而已,这无关大雅的。


关注历史诗歌的蓉儿


给孩子什么样的仪式感,他就会从中获取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于仪式感,可能对于父母而言,做不做这些事情。对孩子的爱都不会减少。但对孩子而言却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开学第一天整齐的穿上校服,郑重的拿起书包,孩子的心理会产生微妙的改变。一次18岁的生日的成人纪念,能把责任二字刻进孩子的一生,一次有创意又富有深情的毕业典礼会在时过经年之后让孩子九九久久难忘!(我们小时候缺失的这样的仪式感,成为了我们一直向往想要追寻的美好)

父母怎么重视孩子,孩子就怎样重视自己。

这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力量。

一个作家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

生活中我们特别盼望的专注的以及能够深刻记住的,往往都是那些充满仪式感的瞬间,比如生日,某个节日甚至是结婚纪念日等等!

除了在人生的各个重大节点上一是会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之外,仪式感还渗透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成为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每个人所拥有最公平的东西是时间,可有的人用时间活出了味道,有的人虚度了人生,两者之间差的就是仪式感。

在家庭生活中,一旦固定了某种仪式,就会让父母和孩子达成一种共识,一切能让你和孩子感到幸福的小习惯,小爱好都可以是仪式感!

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看似无趣的事情,不管别人如何一本正经,认认真真把事情做好,才是真真正正发现生活的乐趣。

仪式感越强,人们就会认为这件事情越重要,越值得认真投入。

仪式感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幸福。有仪式感的人生才是我们切切实实的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了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

我们的一生就是有各种各样不断的一个节点,一些仪式俗称的,而仪式感就是用心对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在人的平凡而琐碎的日子里,始终心怀期望与热爱。

一个有仪式感的家庭情感是充沛的,灵魂是健康的,精神是饱满的,态度是认真的,生活是欢乐的,这样的家庭运用出来的孩子才是幸福快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