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功夫与现代散打之异同

文/许易


(功夫与思想之二)


该文章曾发表于2000年《武魂》总147期


说到传统功夫与现代散打接轨,首先最重要的是将二者之间加以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所谓的现代散打,多指擂台上的有护具散打和自由搏击,赛场上在考虑双方安全前提下,按擂台规定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的将对手击倒、击中或者被摔倒次数的多寡而定。目前散打运动员多是以身高体壮、体能素质较好、反应迅速者取胜。散打基本上是“拳击+腿击+摔跤”的模式存在,较少体现传统武术的技击风格和功夫,那么何谓传统武术的功夫呢?中国武术的技击风格是什么呢?


传统功夫与现代散打之异同(功夫与思想之二)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即在赛场上行武者带有门派特征的身架气势,身随步转,步随身动。一动无有不动,一无有不靜,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触即发,一发即止,迅如闪电,此即传统武术的技击风格,它是以传统武术的各项“功夫”做为底蕴的。1999年7月夏威夷“中国功夫对美国拳击”赛中,美国选手康·李所表现纯熟、漂亮的“剪腿”绝招,并配合一些其他摔法战胜我方选手,倒是让我们从外国人身上体验认识到传统功夫表现出的独有魅力!


传统功夫与现代散打之异同(功夫与思想之二)

如何将传统功夫引导到现代散打当中呢?我们以往概念中传统武术的“打”与现代散打所处的时代不同,现在若要走上竞技赛场,必然存在着继承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传统功夫的“打”与现代散打之间有其共性存在,两者都讲究应敌心理素质,技术能力培养及感觉反应能力培养、战术经验能力培养。这些技击能力的构成与发展,都是围绕着“技击”这个主题变化着的,但二者之间确有很大不同。

现代散打在训练当中,非常注重体能素质锻炼,如长跑、跳绳、负重等,不间断的练习步法的移动,拳法的出拳速度及打击力量,同时结合一些腿法、摔法等训练,并配备一些辅助设备,沙袋等,经常性的与同伴演练踢打摔击等实战功夫,并在艰苦的训练实战中获得实战经验及勇气和自信心的提高。现代散打的训练过程,无论是教练、运动员或训练场地、训练设备都比较专业化。

传统武术在训练当中,都有着各自门派的训练方式,力量速度上追求一种身体能量的整体提高,整体发动。其训练过程,须得有师傅引导,自身感悟。如意拳,先通过站桩、试力锻炼,来改善我们生活的习惯用力方法,体验拳术中的劲力。然后再通过发力、推手、走步等训练,将自身感悟到的各种劲力完整复合,再经过不断的实战将劲力转化运用到实践中去,其训练方法系统、完整、精微、细致。核心为如何得到“劲”,运用“劲”,在实践中发展、提高“劲”的使用功效,并在实搏中训练心理素质,培养勇气胆量。

传统功夫与现代散打之异同(功夫与思想之二)

由此可见,现代散打在训练方法上较为直接,训练者以自身体能为基础,或拳或腿,或踢或摔,见效较快,技击中讲究局部狠打重击,抢占有利摔打并进。而传统武术在训练方法上较为隐涩,重视基础训练以培养根本,所谓“根深则叶茂”,训练过程在时间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先后次序,功夫分阶段蜕变进化,训练效果与师傅引导、个人修习感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技击中以自身笃实的功力为基础,在自身身体间架均衡状态下,有效的感应破坏对手身体平衡,随机应变,运用本能发力,借势打势,攻守合一。

虽然,现代散打与传统功夫有着相同的技击能力构成,但在技击层次上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在练功的方法方式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功夫与现代散打之异同(功夫与思想之二)


笔者以为,“劲力”是传统武术的核心,传统功夫在技击当中,通过周身各处,头、肩、肘、腕、胯、膝、手、足等将劲力有效的释放出来。而擂台当中,拳套虽然限制了传统技击中的某些技术的发挥,但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传统技击者来说,一个拳套的作用当不至于极大的阻碍周身整体力量的运作如“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和“螺旋力”、“争力”、“ 寸劲”等。因而,习练传统技击者亦不妨多戴拳套与众多传统、非传统人士交流,体验散打规则下传统技术的发挥,能尽可能的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规则相适应,同时也可以检验传统技术中的某些层次。


文章随笔 | 易学论道 | 吉祥文化 | 功夫思想 | 书画自娱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