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引下丨湘潭:战“疫”战“贫”两不误

战“疫”战“贫”两不误

——疫情之下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扫描

湘潭在线3月16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静)“‘扶贫车间’复工啦!”3月9日,在湘乡市中沙镇和谐村,好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贫困户左文南挑着满满的一担伞骨,朝村里的荆峰莉竹木加工有限公司走去。“受疫情影响,厂子关了一个多月。现在开始收伞骨,每天又有100来块的收入啦。”自从儿子中风,左文南全家的希望都在这。当天,村里40多户贫困户在“扶贫车间”拿到了工资。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如何?扶贫车间、扶贫基地恢复了吗?扶贫农产品销售情况怎么样?来看记者的调查。

产业扶贫:1513个扶贫项目复工率96.7%

“湖南省最美扶贫人”赵建成是和谐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正月初二,他就回到村里,挨家挨户排查从疫源地返乡人员,动员村民停办简办红白喜事。疫情防控形势开始好转,他就和“扶贫车间”老板谢纪平商量着复工的事。

“厂子里楠竹加工的工人少说也有10多个,人员聚集担心相互传染。下游旅游产业尚未恢复,收的伞骨不好卖,贫困户的工资又是日结,资金流动性不够。”谢纪平有难处。

赵建成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村里84户贫困户可指望着做伞骨增收呢。他积极奔走,多方筹集口罩,第一批300多个送到了厂里。资金紧张,一时半会实在筹不到钱的赵建成,自掏腰包垫了2万多元。谢纪平则联系销售渠道……

3月9日,“扶贫车间”复工,17名工人伴着机器的轰鸣声,搬运楠竹,切割、打捆,一捆捆伞骨加工原料被陆续送到贫困户家中。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59家扶贫车间、36家扶贫基地,开工率分别达到82%和94%。

眼下正值香芋丰收的季节,在湘潭县石鼓镇石鼓村香芋基地,贫困户王小毛正在田头忙活着。“这段时间不能外出,没有收入,我都要急死了。”王小毛的丈夫患有癌症,失去了劳动力,且需要大量的医药费。“如今在家门口,给惠农公司收香芋,既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顾家,政府还给我们务工人员送口罩哩。”

“贫困老百姓是香芋收挖的主力。”基地负责人王永强介绍,他与人合伙成立了湘潭县富万家供销社惠农公司。公司种植香芋50亩,每亩产量有1.5吨。当时,湘潭县供销社下拨5万元扶贫资金作为入股金。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劳务协议,芋苗栽植、施肥、除草、浇水、收挖都由贫困户完成。此次由于疫情影响,香芋销路不畅,政府通过电商平台帮助王永强找到买家。第一批30多吨香芋已售罄。

据介绍,全市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愿望的贫困户为2.1万户,产业帮扶与利益联结覆盖率达到100%。像湘潭县富万家惠农公司、湘乡百嘉香公司等农业企业,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助力2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目前,全市扶贫项目1513个,已复工1474个,复工率达96.7%,到岗率达92.7%。

消费扶贫:“互联网+”购、结对帮“销”

“省市重点产业扶贫项目采取的是保底收购,这部分贫困户的产品不愁销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但受疫情影响,湘潭还是有部分地区农产品滞销,贫困户利益受损。怎么办?结对帮“销”、“互联网+”购破题。

湘潭市是全省第一个安排驻村帮扶工作队到村投入战“疫”的市州。自大年初三起,全市1800多名驻村干部始终深耕在防疫和脱贫攻坚一线,成为农村疫情防控的“排头兵”,贫困群众信赖的“主心骨”,扶贫农产品销售的“主力军”。

湘潭县青山桥镇青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苏练强为了驻村方便买的小车,如今成为了贫困户土特产外销的“货车”。疫情期间,苏练强帮方福香、方达锐、何辉明、赵莲香等68名贫困群众,销售土鸡124只、鸭子57只、山塘鱼209公斤、鸡蛋1200枚,主要销往敬老院、医院等地。

全市4.3万名结对帮扶干部,充分利用电话、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及时指导贫困户科学防疫,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全市没有一例贫困户感染新冠肺炎。他们还发动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和结对帮扶力量帮销代销,在市县两级媒体滚动发布涉贫滞销农产品信息,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271万余元。

湘潭绿丰农场等生鲜电商,则通过手机APP为贫困户销售扶贫产品2000多万元。绿丰公司在湘潭城区共有53家绿丰农场门店。自1月25日起至3月3日,绿丰公司共收购滞销香芋、红菜薹、矮脚白、白萝卜等当地农产品164吨,组织调运销售蔬菜、水果、粮油等农产品816.38吨。

就业扶贫:线上线下齐发力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各级人社部门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将线下招聘会转至线上,24小时不打烊开展网络招聘,就业服务不停歇,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精准就业机会。”这是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对全体市民作出的承诺。

疫情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春风行动”,受到市民和用工企业的欢迎。截至目前,全市已连续组织召开线上招聘会20场,吸引用人单位近200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次,解决124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自2月28日至3月5日,各级人社部门、人力资源市场、乡镇村、街道社区通过微信、QQ工作群、公众号,重点对有就业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和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搭建对接平台,提供就业服务。期间,全市有364家次市内外用工企业参加招聘,其中长沙、温州等市外企业76家,提供职位(工种)1895个次。全市还组织专列1次、专车17次,提供“点对点、一站式”劳动力直达输送服务。

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全市民政、林业、住建、水利、公安等部门,积极拓展公益岗位,设置保洁员、防疫消毒员等临时岗位,托底安置776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通过推行“家门口”就业和“送出去”就业两套就业服务模式,全市登记为就业状态的25007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实现复工17672人,复工率达到71%。截至3月6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省外复工5188人,省内县外复工6656人,县内复工5828人,复工率达71%。

目前,湘潭市待复工的贫困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商贸和服务领域,如家庭服务、建筑装修、服务接待、收银导购等行业从业人员。3月10日,市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10号通告,除影剧院、KTV等空间相对密闭场所外,全市各类门店及经营场所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均可自行恢复营业。随着商业服务业的逐步恢复,这部分在家等候上班通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将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