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西峰探種養循環農業 生態經濟助民“敲開”致富門

甘肅西峰探種養循環農業 生態經濟助民“敲開”致富門

圖為甘肅慶陽市西峰區彭原鎮鄢旗坳村村民撿拾廢舊農膜。 盤小美 攝

中新網蘭州3月14日電 (盤小美)在甘肅慶陽市西峰區彭原鎮鄢旗坳村循環農業生態示範園內,一棟棟養殖圈舍整齊排列,一座座溫室大棚錯落有致,田野上,村民們忙著撿拾廢舊農膜、堆放農家肥……

走進慶陽市運徵畜禽養殖場,養殖戶曹恆泰正在給肉牛添加草料。“目前養殖場有80多頭肉牛,其中30頭馬上就能出欄了,疫情過去後,就賣到廣州去。”曹恆泰指著棚舍裡一頭頭膘肥體壯的黃牛,一臉喜悅。

甘肃西峰探种养循环农业 生态经济助民“敲开”致富门

圖為慶陽碧春兔業公司飼養員給肉兔添食。 盤小美 攝

曹恆泰從2004年就開始養牛,通過自繁自養逐年擴大養殖規模,近幾年,每年肉牛存欄在幾十頭到上百頭。為了節約養殖成本,他實行種養結合,每年流轉土地20多畝,種植青貯玉米,解決養殖飼草問題。

“這幾年,我每年出欄50頭左右,主要賣到廣州、上海等地,平均年收入23-24萬元,效益還不錯。”曹恆泰說,目前母牛存欄40多頭,今年能產仔30多頭,過段時間,他準備再引進三四十頭育肥牛。到年底,肉牛存欄量可增加到120多頭,預計明年能出欄70-80頭。

甘肃西峰探种养循环农业 生态经济助民“敲开”致富门

圖為鄢旗坳村村民正在採摘草莓。 盤小美 攝

在示範園的草莓棚裡,一行行草莓綠意盎然,工人們忙著打理枝葉、採摘成熟的果實;蘑菇棚裡,一袋袋菌棒整齊碼放,兩頭長滿了肥厚、鮮嫩的蘑菇。幾名婦女戴著口罩,手上忙著採摘、整理蘑菇。

“這幾天,隨著氣溫上升,蘑菇長勢很好,我一天忙不過來,叫了附近的村民來幫忙,每天可採摘八九百斤蘑菇。”種植戶李希娟說,她自去年6月份開始,在示範園承包5座大棚種植蘑菇,每棚有1萬多袋菌棒,年總產量在6000斤左右,收入2萬多元。

為了改善環境,提高養殖效益,該村早在2008年就建起了養殖小區,引導農民集中養殖,並定期舉辦培訓班,提高村民的養殖技能。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養殖小區的條件達不到科學化養殖的要求。去年對養殖小區進行提質改造,同時招引企業落戶,引進肉兔等新的養殖項目。”村黨總支書記楊樺介紹說,鄢旗坳村有912戶村民,從事養殖業的達到130多戶,全村成立養殖合作社8個,年產農家肥750噸,養殖業年總收入達到5600萬元。

鄢旗坳村在持續壯大養殖業的同時,大力發展循環農業,修建溫室大棚,利用養殖產生的農家肥和沼渣、沼液,種植大棚果蔬,動員農戶種植青貯玉米,通過種養結合走上生態致富路。去年全村種植設施蔬菜50棚,青貯玉米1300畝,村民人均收入達到9300元。

“今年我們繼續發展循環農業,在種植50座大棚果蔬、1500畝青貯玉米的基礎上,重點打造露地蔬菜產業,計劃種植大蔥、蓮花菜、香菜等露天蔬菜300畝。”楊樺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