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特色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劉華東

通訊員 盤小美

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田壟間,農民們搶抓農時春耕春種;果園裡,種植戶忙著施肥打藥、移栽樹苗;養殖棚裡,防疫員消毒、打疫苗,一絲不苟開展春防工作……一幅幅春忙圖景,彰顯出西峰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的喜人局面。

產業興則農民富。西峰區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在持續壯大“東果、南菜、北畜、西遊”四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優質瓜菜、花卉、中藥材、生豬養殖等特色產業,不斷拓寬群眾的致富門路,走出了一條多元發展的產業扶貧之路。

大棚裡種出“致富瓜”

連日來,在什社鄉武川村,村民們正忙著管理瓜苗、搭建大棚、翻耕土地。為壯大甜瓜產業,該村積極轉變傳統種植模式,去年11月,由村幹部牽頭,成立了慶陽子亦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全村51個貧困戶入股,統籌精準扶貧的入股資金,貧困戶參與分紅。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去年全村種植甜瓜355座,總收入100多萬元。

今年,什社鄉整合全鄉扶貧到戶資金100多萬元,對武川村50座甜瓜大棚進行提質改造,並新建72座鋼架大棚。“大棚建設從3月13日開始動工,預計4月初完工。建成後承包給種植戶,前期3年根據每座大棚總費用的8%收取租金,作為合作社入股貧困戶的分紅金。”武川村黨支部書記倪治堂說,今年計劃以新基地為示範,帶動全村種植甜瓜350多棚。

在顯勝鄉毛寺村、蒲河村,肖金鎮紙坊村等地,也隨處可見瓜農們忙碌的身影。

“這幾年,隨著環川路的修通,我們村的甜瓜好賣了,每座只有4分地的小棚能收入3000元,大家靠種瓜脫貧了。”肖金鎮紙坊村村民脫忠仁介紹,去年他家種植6棚甜瓜,收入3萬多元,今年繼續種植6棚,預計端午節前上市。

西峰區立足發展實際,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依託川區資源優勢,通過土地流轉、建辦合作社、技術指導、建設基地等方式,鼓勵、扶持當地群眾發展西甜瓜產業。今年,計劃在全區種植西甜瓜0.7萬畝。

藥材飄香鼓起錢袋子

時下,正是柴胡收穫的季節,在西峰區什社、董志、後官寨等鄉鎮,隨處可見藥農們採挖、撿拾、晾曬的忙碌場景。

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西峰區積極發揮合作社的帶動作用,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引導群眾發展中藥材種植,動員貧困戶到合作社務工,實現就業增收。在後官寨鎮馬集村金麥穗農業機械農民專業合作社,記者見到剛採挖出來的柴胡根整齊堆放在曬場上,40多名村民圍坐一起,手腳麻利地修剪枝葉、分揀裝袋。合作社負責人馬立成是一名農機手,在經營農機過程中,發現中藥材的種植效益可觀。2018年,馬立成流轉土地180畝種植柴胡。今年柴胡喜獲豐收,畝產溼柴胡600多斤,除去成本,純利潤達到3000多元。

據瞭解,今年,西峰區通過推廣訂單種植,發展中藥材1.5萬畝。為調動群眾種植積極性,提高種植效益,該區不斷優化服務,強化技術指導,對貧困戶積極落實“五小”產業獎補政策,中藥材產業正成為群眾增收的新渠道。

生豬養殖走出致富新路子

在西峰區彭原鎮楊坳村村民包財宗家的養殖場,一頭頭肥碩的育肥豬、母豬正在圈舍裡休息,防疫人員正在對豬舍進行消毒,檢查生豬的健康情況。

“目前生豬存欄180頭,其中母豬16頭,一頭母豬兩年產仔3窩,一窩6-10頭,仔豬養殖6個月就能出售,每頭純利潤在3000元左右。”包財宗說,多年前,他在外務工,父親和妻子在家養豬。2012年起,他回家發展養豬業,將規模從60頭增加到100多頭。這幾年,他家的生豬養殖規模一直保持在160-180頭。去年共出欄商品豬150頭、仔豬130頭,淨賺了36萬元。

在西峰區,不止包財宗瞄準了生豬產業,後官寨鎮帥堡村村民王新玉、什社鄉永豐村村民李海峰等都成立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入股,抱團規模養豬。去年,藉助正大正欣元18萬頭種豬繁育基地龍頭作用,大力發展“331+”生豬養殖合作社建設,整合貧困戶產業發展配股資金和村集體發展資金9000多萬元,採取“正大帶建、公司幫建、能人領建”三種模式,規劃550頭標準單元養殖合作社100個,當年整合建設13處82個單元。

今年將繼續建設18個新建單元,謀劃建成3000頭種豬繁育場,同時招引正大集團投資2億元,建設正大食品加工廠,形成集繁育、育肥、屠宰、加工一體的生豬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全區生豬存欄6.3萬頭,年出欄6.8萬頭,生豬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