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回孃家一趟

□芭蕉雨聲

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斷了回家的路。春節備好的牛奶點心都在陽臺摞著。趁路上卡點撤銷,小區檢查鬆解,人車都可以上路了,我趕緊回家去看母親。

錯過了正月初三回年家走親戚,錯過了正月初七父親三週年忌日,錯過了節令物候及其之外的很多東西。春三月,陽光明媚,除了新輝路慣常堵車,一路還算順暢。

南嶺頭北望村舍,油菜花是唯一的亮點。這已夠了,沒有花開也是我的村子。我熟悉每一塊梯田每一個岸頭。一手方向盤一手拍照,不同位置拍了好幾張。生怕我忘了它。

陪母親做飯吃飯,陪母親逛街上山,見到許多新變化。比如老宅的南屋蓋起來了,一進大門左轉彎就摸著了我的窗戶,突然回到了兒時,我曾在窗下涼石板上翻父親的舊書,大人們盛夏午休的一段閒散時光沉在心底,倏然被碰觸並喚醒了。進屋看看,寬敞明亮,西里間廚房衛浴齊全。北京二伯父這次修建老屋,無意間圓了我的舊夢,少年故事一幕幕忽然復活了。這裡那裡,與母親一起回顧一番。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門前老池塘填平了,水泥抹了個大平臺,綠草皮圍攏點綴,閱報欄,紅標語,乍一看開闊熱烈,我都不敢認了。舊場不存,舊景不在,舊貌換新顏,後輩人再不知陳舊物事。也罷。腳不沾土,活得乾淨清爽。村裡幾個小夥子站在我面前,母親給我一一介紹,我仍對不上,只能從他們臉上依稀覓得一點他們父輩的影子。叫我姑姑、叫我姑奶奶的人都長成大人了,時光怎能不老?

回家哪兒都親切,哪兒都有我兒時的腳印,院子再寂寞,房屋再破敗,老樹再蒼老,與我都有千絲萬縷的牽繫。

點點滴滴,分段記錄以備忘。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網絡圖,致謝原攝者。

1,紅嘴藍鵲

午後的陽光很暖,母親午休去了,我坐在院子裡發呆。低頭看花盆裡的草,也許啥也沒看。風也沒有一縷,靜悄悄的。忽起一個很微弱的空虛的類似羽毛摩擦的聲響,循聲望去,柿子樹上落了一隻大鳥。

我沒近距離看過這麼漂亮的鳥,聘聘嫋嫋,儀態大方。紅嘴巴格外惹眼,抹了口紅似的紅得鮮明。樹沒長葉子,細枝末節擋不住它垂著的長長的尾巴,足有半米多長,黑白相間的橫向寬條紋,很時尚的一隻俊鳥。堂屋門口的柿子樹從沒有如此威武過。

春天陽光裡,無端在我家棲落一隻鳳凰般的漂亮大鳥,默默摁下心中驚喜,不敢摸手機拍照,假裝若無其事望著它,它也注意到我在看它,眼神露出機警之色,它一邊望著我一邊微調站姿,想離去又不想讓我察覺,趁我眨眼的功夫它就近撤到房頂,走了兩步,撲啦啦起飛而去。它的爪子也是紅嘴那個亮紅色。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網絡圖,致謝原攝者

好機靈的傢伙,我還沒看夠呢。努力回顧它的樣子,頭黑色,頸到後背黑紫,藍,大致印象如此。我惋惜半天,覺著一不留神錯過了人間妙境。惶惶然不能釋懷。母親醒了,我當奇遇說給她聽。母親輕描淡寫來一句,多了,成群搭夥禍害莊稼,偷吃雞娃兒。言語間多怨恨。總之,村裡沒人稀罕它。可我小時候並沒見過這種鳥。母親說,近幾年的事,三五年是有,越來越多了。還有翅本兒叉,即大名叫黑卷尾的鳥,也多得吵嘴打架。要說生態好了吧,山嶺還是舊山嶺,樹沒有多,反而因得不到及時養護枯死了好多核桃和老柿樹,噴農藥燻死成批的桐樹。許是村裡人煙稀少的緣故,鳥兒在這兒自由自在,並無性命之憂與凍餒之虞,姑且安頓下來,日積月累家族慢慢龐大,又不願舍離了。

母親叫它長尾(yi)巴鷹,可能因它有厲害的喙,吃果子糧食昆蟲,也為了吃它們的肉和卵而攻擊弱小禽鳥。有鷹的特質。我很想知道它的大名,查資料真查著了,叫紅嘴藍鵲。網上很多高清攝影圖片,歪頭叨食紅柿子的模樣一改平日兇悍,優雅可愛。

天氣漸暖,紅嘴藍鵲到了談戀愛的時候,活潑的叫聲不算婉轉,但它不是叫給我的,雌鳥聽著悅耳就好。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摘自網絡,致謝原攝者。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2,天很大,雲很白

我和母親吃罷早飯出門溜達,一溜達就上到了西坡尖。臨出門母親提醒我帶個袋子,萬一有茵陳呢。媽說今年春天閒人多,山外的人出出溜溜亂竄,把茵陳搜了一遍又一遍,薅得差不多了。不指望能遇著。

出門一拐彎就覺著不一樣,往西坡望,天上的雲白得不能再白,有一大片梯田樣的雲垛正由山巔往我頭上游蕩過來,也像搓板紋,我驚呼著讓母親看。母親說,咱家的天大。她是相對於城裡的天來說。我說這是老天爺專門給咱孃兒倆變出來的。天大地大,天地之間就站著我倆,享受不盡,太奢侈了。發到家庭微信群裡,姊妹們都說老家的天好,雲彩好,視野遼闊。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仲春時節,陽光溫涼正好,風有沒有都感覺不出,四圍只有新鮮的空氣和好顏色。油菜生金,沒有下種的地塊耕耙妥當,露出土地本色。站在西嶺朝東望,深淺色塊參差,層層梯田錯落布排,高處靠著北山坡的石頭房子裡住著打理這些土地的人。這片貧瘠而寧靜的凹陷處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土地刨食的父輩真不容易,一直不容易到今日。沒有水澆,全看老天爺臉色吃飯,吃得寡淡也是難免,我能勉強長成個人,多虧父母不棄。正如昨天那個嫂子拉著我的手絮叨的往事,那時她與我家隔牆,又跟我母親年齡相當,我母親拉扯我們姊妹五個的艱難細節她都看在眼裡,也常搭把手來幫襯。說起來一出一出的,比劇本還驚心。母親只訕笑著說不提舊事不提舊事,過去了就過去了。我聽過的遍數很多,依然心意難平。那時候當主婦的都不易。我家屬於“一頭沉”,父親不在家,母親更不易。

白雲漸漸厚實,遮住了原來藍色的部分,波紋粗壯,與腳下梯田越發相類。天上濤浪鼓盪,地上石堰疊摞,累累墜墜,聚聚散散,天地合一了。母親和我仿若鑽進了一個奇妙的圓形盒子裡,時光凝固。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荊棘叢被放羊人剷除踏平,山的脊樑上拓出一個寬敞的路線,往南可達蜘蛛山的嶺頭。我們無意跑太遠,稍微走走看看。嶺西金鳳的村子正在修路,大機器半夜不睡“叨叨叨”,石頭也能叨得裂紋崩開。一條省道將打這兒經過。

我正抬腳時,忽聽母親說長蟲。低頭尋好大一會兒我才瞧見它,草色花紋,與枯草渾然一體了。先是一激靈,見母親柔聲和它說話,我慢慢也不再害怕。它一動不動,是活的嗎?我沒戴眼鏡看不清細節,母親說它在曬太陽哩。我們仨就這樣面對面,我說咱倆屬蛇,加上它,咱仨是一夥兒的。母親對驚擾的草蛇說一些抱歉的話。不一會兒它扭著身子往草窩深處鑽去,眨眼就不見了,找也不見,像不曾有過。它扭動的曲線伶伶俐俐,一點不像剛從冬眠裡甦醒。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3,茵陳蒿

石子小路兩側零星有茵陳入眼,銅錢大小的居多,擱不住下手。

茵陳是藥名,我媽叫它白蒿,也叫它茵陳蒿,我說是黃蒿的小時候。長大後的確就變成黃蒿了。

很多人把青蒿苗當茵陳來採,相比青蒿,茵陳葉更細,微微卷曲成團,不是脆生生的綠,發灰,像蒙著一層霧,說是灰白色也可。祖輩給草和草藥的命名特別上心,千百年傳下來,依然古氣濃郁,卑微的草棵也有了人世淡淡的文氣。茵氳,鋪陳,綿軟不禁一握。這是綿茵陳。秋裡初開花也可收來當藥用,叫花茵陳。我老家沒有采花茵陳的習慣,頂多等秋後長老了成捆割來扎笤帚使。小學時我除了給老師交作業,還要交黃蒿笤帚,學校收納一季剛好夠用一年,下一年再割黃蒿再扎笤帚。扎笤帚的過程叫和,和笤帚。小孩子哪會和,提鐮刀上山割,攢夠一堆,自然由家裡大人代勞,和好的笤帚還要用大石頭壓扁才像個笤帚。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茵陳緊貼地面,抓不住,不好薅,我帶著小鏟,根紮在碎石間,也不好鏟。反正鄰家嫂子給了我一把,夠解饞了,出來不以薅野菜為主,玩耍散心而已。

下山繞到蜘蛛山腳下,這就遇見成片的茵陳了。這個地方很偏僻,我幾十年沒來過,以前覺著瘮得慌,現在看,石頭是石頭柏樹是柏樹,油菜花流金閃爍,清風鼓盪來去,花香怡人,我心平靜如水。

鋤過的地裡枯苗與新苗混雜,小的長大,禁住手了,母親喊我薅地裡的,我嫌小,挨著地邊坡上的,草窩偷活的,長得大。有的抱著乾枯的老棵在基部生一圈新葉,母子生命的交接程序讓我撞見了。母親給我看鋤罷的一棵,主根斷掉,只一根很細的鬚根挨著了土就復活了,茵陳的心勁兒多大!可它躲過了鋤頭一劫,又遭我等連根拔,嗚嗚哀哉。嘻嘻嘻,草籽繁盛著呢,我才不替黃蒿擔憂。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苗葉起身發綠就不是茵陳了,叫黃蒿。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拔了當柴燒。母親說二月茵陳三月蒿,四月拔了當柴燒。茵陳到黃蒿,正如黃花姑娘到懂人事的小媳婦,人和草有著相似的命理。

母親蒸茵陳用玉米麵拌,我用好面。一半對一半也好吃,玉米麵利口,好面發黏,但蒸好了一點不黏,我蒸菜的本事超過母親了,她還不知道呢。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4,寧靜時光

母親又去午休了,我不瞌睡。坐在堂屋門內拍一棵草。

一棵薺薺菜。母親隨手從坡邊薅來的,撂在那兒,我捋整齊一把插到碗裡,清供起來,半日功夫,蔫兒了的葉、花和心形子實都支稜稜的了。取出一根作瓶插,很小的藥瓶,我這次帶來的,裡頭插著幾枝富貴竹的芽頭,想把它栽到院子裡,看能不能長成竹子。小棕瓶插一棵薺菜,木門板做背景,懷舊氣息撲面。框裡幾個朝天吼乾紅辣椒,捏出帶枝的一撮,與薺菜一起,又一個小景。

與青竹葉呢,如此調來調去折騰著找角度趁光線,玩得很認真。伶仃小草只要一口水,就能活出個樣子給我瞧。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母親睡醒,對我的樂趣很是不解,我細細講給她聽,給她看薺菜扁平的“綠心”。她也很好奇。鋤了多少年的草,竟沒有留意過它的籽兒這麼好看,小挖耳勺似的精巧。

夜晚母親睡得早,鎖上大門,我獨自在當院靜坐。一天的星星,沉的要墜下來,輕的米粒樣四散。閃閃滅滅,數不清到底有幾顆。勺星呢,勺把兒,勺頭,象形得很。杏花上鬧嚷的蜜蜂歇去了,甜香味絲絲飄過來,絲絲飄過去。村莊是靜的,隱約有機器作業聲,在遙遠的村外。想起白天老母雞在樹下拾杏花吃,一口一個,連深紅色花萼一起嚥下,真有意思。母親說花瓣是鳥叨落的。果然,花蕊還在,香味很濃。自然凋落的哪有這般新鮮。母雞吃花的場景年年有,往年的一幕裡還有父親,我讓父親看雞吃花瓣,父親輕輕笑笑。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夜深寒涼漫上來,我不得不進屋。坐在被窩裡,思思前想想後,感嘆歲月無情,感嘆歲月有情,很矛盾。一夜間花開似的,倏忽就是一年,年年月月天天,屋子在,建造屋子的人離我遠去。挽留不住。

一夜睡到六點多,黑槐樹上只有兩隻母雞,公雞的啼叫聲遙遙遠遠,隔著幾重山水一般,但我聽見了。母親起來薅開煤球爐的塞子,揭開爐蓋,坐上鍋。我起來倒尿盆,洗洗手掃院地,高枝上的母雞慢慢下樹,叫著要吃的。撒一把米粒,雞吃飽了鑽過院牆,到坡邊抓撓去了,雞刨命兒,雞爪子一刻不停歇。

2020年3月14日 農曆二月廿一 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晴呱呱。5到19度。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我高中時,父親建造的家。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家門口的杏花又開了。母親請人鋸掉了很大的枝杈,樹形不美了,大門口拍出來少了韻致。不上圖了。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門樓與東屋之間的空隙,仰望。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老宅復活,二伯父出資修建。東屋還是我家舊屋,沒變。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我玩耍的家門口,老宅門外,變得不敢認了。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以前的石頭路變得平坦,舊貌不在。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蒲公英,意識到水分不足,貼地開花。草活著就是奔著開花結子去的。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糙葉黃芪,或糙葉黃耆。母親說了它的小名,我沒記住。小時候常見的草,也是胡亂叫的名字。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三大娘家的杏樹開花。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春光灑滿田野,我隨母親去山坡邊挖茵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