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評:創業板指跌近6%,科技股掀起跌停潮

上週五央行宣佈實施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照理來說,有流動性進一步寬鬆的預期存在,A股不應該出現暴跌行情。然而,美聯儲緊急降息後,美股期貨再次熔斷,外圍市場不確定性增加。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外圍市場大跌的同時,市場傳出中興通訊遭美國調查的新聞報導,公司澄清稱,未收到美國政府相關部門就此事項的通知,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活動一切正常。

受此影響,5G概念股全線回落,板塊內個股掀起跌停潮,中興通訊等多股跌停。而5G的大跌又進一步引發科技股的全線回調,電子元件、半導體、軟件等科技板塊跌幅明顯。

多部委聯合出臺政策促進消費升級,消費板塊今日整體表現比較強勢。旅遊酒店、食品飲料等早盤漲幅明顯,但隨著大盤的回落,也紛紛震盪走低。

土地管理制度重磅改革出臺,在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賦予省級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權。地產板塊早盤表現強勢,午後,隨著大盤的回落,也持續震盪回落。

截至收盤,滬指跌3.4%,深證成指跌5.34%,創業板指跌5.9%。

北向資金再次大幅淨流出,全日淨流出額超80億元。

機構看市

中信證券認為,在全球市場動盪的過程中,A股市場擁有充足的韌性,表現在:1)中國經濟以及A股上市公司的全球敞口相對有限;2)當前國內政策工具相較海外國家更加充足;3)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仍然偏低;4)A股市場增量流動性階段性放緩但整體仍然充裕。預計全球資本市場情緒的拐點與國內經濟修復、產業資本入市在二季度形成共振,全球投資者此輪風險資產集中拋售後再配置的過程中,A股的權重將明顯上升,成為經濟修復和產業資本入市以外驅動A股市場的第三股力量,助推A股在二季度開啟年內第二輪上漲。因此,3月下旬既是全球疫情的觀察期,也是A股的最佳配置窗口,新舊基建及相關科技龍頭依舊是全年配置主線,此外重點關注政策推動下穩就業及促消費相關受益行業。

中金公司最新報告指出,海外疫情升級可能繼續是全球股市關注的焦點因素,國際市場上週的表現可能會載入史冊。往未來看,海外疫情及各國應對仍是影響全球股市波動的關鍵變量。

近期還需要關注:①海外資金動態。上週外圍市場波動背景下北上資金單週淨流出418億元,創2014年以來最高;②國內經濟數據及政策應對。本週將公佈1~2月國內主要宏觀經濟活動數據;③企業業績。本週也將進入A股盈利披露的第一個小高峰,近期已有53家公司披露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關注疫情對企業經營層面的影響。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