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路街道搭建“一網一圖兩平臺”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去年來,福利路街道黨工委圍繞區委、區委政法委“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社會治理工作理念,積極搭建“一網一圖兩平臺”,以“福利溫度”黨建品牌為引領,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以社會多元主體參與為支撐,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建立四級網格,發揮基層組織核心作用。“一網”即實施網格化管理,將支部建在網格上,根據黨員數量、分佈情況,合理細化黨員樓棟支部任務,建立網格黨支部86個,確保黨組織和網格同步設置、黨組織負責人和網格長同步配備、黨建工作與網格治理同步推進。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大黨委、樓院黨支部和樓棟黨小組為核心的四級網格,在職能上劃分,街道一級網格起安排部署、統籌協調作用,11個社區二級網格起指揮調度的作用,86個支部三級網格起解決落實的作用,148個樓棟四級網格起上報下達的作用。在網格的人員構成方面,作為最基礎和核心的三級網格,設置一長四員,網格長由社區主任、副書記、副主任、支部書記擔任,管理員和監督員由社區各類專幹、綜治員擔任,警員由社區民警、執法隊員或綜治員擔任,信息員由樓院長擔任。四級網格各負其責、上下聯動,確保黨組織和網格同步設置、黨組織負責人和網格長同步配備、黨建工作與網格治理同步推進,做到“一個網格一個黨組織、一個書記一面旗幟、一個黨員一根標杆”,實現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三同步”,實現了社會治理工作的無縫隙、全覆蓋,縮短了與群眾、單位的距離,推動了政府職能的落實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繪製社會治理圖,突出社會治理重點難點。“一圖”即按照區委“一核多元、融合共治”思路,列出“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將轄區三大群體、兩大問題、五類重點人員作為工作重點,落實政府職責,開展志願服務,發動社會捐助,切實解決居民實際困難,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為了突出工作重點,落實治理責任,街道將社會治理的對象列出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正面清單包括三大群體和兩大問題,即模範群體、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復轉軍人、失獨家庭),矛盾糾紛和物業管理兩大問題;負面清單包括五類重點人員,即吸毒人員、社區矯正人員、纏訪鬧訪人員、參與非法宗教活動人員、法輪功等邪教組織人員。同時,將清單人員並納入四級網絡,使每個網格管理人員做到對象清,情況明,為網格化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搭建兩個平臺,實現“五聯融合共治”。“兩平臺”即搭建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兩個平臺。街道以黨建為引領,牢固樹立“大工委”工作理念,強化“大黨建”工作意識,與轄區中石化寧波工程公司蘭州分公司離退休黨支部、公交公司五車隊黨支部、甘肅絲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30家單位簽訂《區域化黨建共駐共建協議書》,吸納12家轄區黨組織組建了“大工委”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在西固區委與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黨委地企融合發展的大平臺上,運用黨建、治理、服務“三網合一”模式,充分發揮“六共”機制作用,為轄區群眾解決了一大批亟待解決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同時通過“多元主體共聯、構築社區治理保障”、“多元平臺共建、搭建社區治理平臺”、“多元主體共商、激活社區治理活力”“多元資源共享、整合社區治理資源”“多元服務共擔、創新社區治理載體”實現“五聯融合共治”。

通過搭建“一網一圖兩平臺”,街道有效解決了傳統黨建模式與社區建設新任務的矛盾,切實提升了社區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吸納轄區54個轄區單位、4個社會組織、1000餘人參與,充分激發各層面、各行業群眾的參與熱情,提升群眾對社區工作的知曉度和參與度。實現了從“集權管理”向“放權社會”“還權居民”轉變,從“單一行政管理”向“多方協商治理”的轉變,從政府完全管理控制社區“獨角戲”向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多角戲”轉變。社區黨組織和發揮轄區內各類資源的能力明顯提升,解決社區居民熱點難點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實現了社區幹部與轄區單位幹部的雙向互動,廣大居民群眾對社區幹部的訴求增多了,感情拉近了,信息渠道暢通了,社區和諧了。

同時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街道充分利用“一網一圖兩平臺”,根據街道居民區多和外來務工人員居住分散、流動性強的特點,率先制定出“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網格化管理”三條線並進的疫情防控思路,科學劃分防控網格,將轄區79個小區、17個“三不管”樓院、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居民代表、志願者等全部納入網格之中,以每個網格為作戰單元,逐個網格落實責任人、排查人,形成“街道—社區—樓院—戶”的四級網格排查制度,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切實築牢防疫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