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后,闭关一个多月的你会“报复性”消费吗?有何看法?

好好学吧


我基本不会“报复性”消费。

一是收入支出决定的。家庭收支基本相等,年终才略有结余,没有这个报复性消费的条件。我每年都会制定年度家庭预算,每月盘点支出时总会比预算多些,脑中有个弦,减少“剁手”次数,把钱花在刀刃上。

二是知道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便宜。不能下馆子,偶尔叫个外卖解馋,自己琢磨做点好吃的,发现食材并不便宜,但还是比饭店里便宜不少。现在高速来回不收取过路费,也省点过路费。

三是不追求伪精致的生活。在我观念里,好车、精装修、好的电子产品确实可以提升生活品质,量入为出为原则。本来不具备买“轻奢品”的能力,非为追求所谓的精致,买一些华而不实、贬值极快的商品,愉悦感官、空虚内心,还得耗费精力养护这些东西,患得患失。当然,需要这些东西提升个人价值的工作除外,买一些轻奢或好车能带来很好的效益,这也是钱花在刀刃上。

四是悟出无意义社交的道理。宅在家中,没有聚餐,渴望社交。随着做一些看书、高分电影、看孩子、做饭等有意义的事情,发现以后不能参加无意义酒局等社交场合,又费时间又费钱,消耗身体意志。学会拒绝,秉持参加一场饭局必有收获的道理。

五是明白备用金的重要性。这场疫情以来,对于有固定收入的人冲击不大,对从事餐饮、娱乐等行业的人冲击较大。如果没有3-6个月的家庭备用金,有些人要求爷爷告奶奶借钱,不然真得干粮就着辣根度日了。

六是网络购物满足需求。有什么超市买不到的,在网上或微信群里买就行了,能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另外,这次疫情将直播卖货铸成了现象级的风口,有些人更喜欢线上购物了。

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要说有什么报复性的,我觉得那就是旅游了,和家里人出去玩玩,拍些好视频、好照片,写点文章。疫情过后,出去的次数和地点还要多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