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旅行禁令”擴圍 全球航空業入冬

從1萬到7萬,當中國以外確診病例急劇攀升、多國“告急”的時候,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態勢便已成為不得不面對的事實。而在全球化的當下,疫情帶來的並不只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還有全球產業鏈在越發明顯的封鎖態勢下的預警。航空業已經率先亮起紅燈,疫情擴散本就讓全球航空旅行需求直線下滑,美國“旅行禁令”又讓航空業雪上加霜,行業危機不斷傳導,上下游產業需求驟降,在全球產業鏈的背景之下,獨善其身成了幻想。

旅行禁令

英國僅僅被“豁免”了幾天,隨後就與歐洲各國一道上了美國的“旅行黑名單”。當地時間14日,美國白宮宣佈,將英國和愛爾蘭加入歐洲旅行禁令名單國家,將於當地時間3月16日零時生效,至此,歐洲申根區國家受美國旅行禁令影響的數量從26個增至28個。白宮強調,美國公民不在禁令內,但需要在回國後接受14天的隔離。

而在當天的發佈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副總統彭斯還表示,正在考慮一些美國國內的旅行限制,特別是在某些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但當時,他們沒有提供該考慮的相關細節。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截至當地時間14日下午,美國已至少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655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56例,目前美國49個地方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以及海外領地都出現了確診病例。

很明顯,疫情在美國的傳播情況已經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此外,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5日9時,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病例數已突破15.6萬例。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7.5萬例,死亡超2600例,治癒超6900人。

歐洲已成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震中”,這是WHO給出的判斷。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再次作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當地時間11日,特朗普宣佈,從13日開始,美國將對除英國以外的所有歐洲國家實施旅行禁令,為期30天。但幾天之後,歐洲便再沒有“特例”的國家。

“荒唐至極,特朗普的旅行禁令在歐洲機場播種混亂。”路透社13日在報道中如此評價,報道稱,煩躁與困惑的旅行者紛紛趕在週五禁令生效前登上前往美國的飛機,他們更改原定行程、搶購機票,有的機票價格甚至被炒至上萬美元。更重要的是,現在看來,歐洲國家要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病毒了,新一輪與美國的巨大分歧已經在路上。

衝擊航空業

特朗普的一紙禁令,讓本就因疫情全球蔓延而急劇下降的航空旅行需求再度迎來了當頭一棒。當地時間13日,英國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克魯茲在一封題為《英國航空的生存》的郵件中向他的4.5萬名員工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的大流行,該公司將不得不裁員,暫停航線和停飛飛機。

“我們中的一些人曾奮鬥在全球金融危機、非典暴發和‘9·11’恐怖襲擊期間的航空行業。但現在發生的新冠疫情的後果比任何這些事件都要嚴重。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危機。”在郵件中,英國航空的悲觀一覽無餘。而據路透社報道,受美國禁令及全球其他國家的入境管控影響,德國漢莎航空已有2/3的飛機停飛,並將進一步削減航線。同時,漢莎航空計劃取消年度股東分紅,並打算向德國政府尋求援助。

據國際航協介紹,美國至德國、法國和意大利是美國-申根地區之間客運量最大的三個市場。2019年,上述三個國家與美國之間始發-目的地旅行量分別為760萬次、760萬次和690萬次。國際航協方面認為,儘管美國所推行的措施已認識到繼續促進跨大西洋貿易的必要性,但旅行禁令引發的經濟負面影響將是廣泛的。

事實上,在這之前,因為疫情的全球蔓延,航空業早已感受到行業寒冬。此前,大韓航空發出警告稱,疫情已迫使該集團砍掉80%的國際運力,如果新冠肺炎疫情不能迅速得到遏制,它可能無法生存。3月5日,英國廉價航空公司Flybe進入破產接管程序,所有航班停飛。同一天,國際航協表示,2020年各大航空公司在全球客運方面將可能損失630億-1130億美元的收入,具體損失的規模將取決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程度。受此消息影響,航空股票大幅下跌,從疫情發生到5日,航空公司股票價格下跌已經接近25%。

危機傳導

航空業成了這次疫情蔓延經濟領域的重災區之一,但別忘了,航空業上有旅遊業,下有酒店行業,任何一環出了岔子,影響都是連帶著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興斌認為,起碼從短期來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對旅遊業是具有毀滅性打擊的,特別是觀光、探親、度假型旅遊幾乎全部停止,至少今年上半年,全球性的旅遊業都會受到重創。而航空業相對來說可能會比旅遊業好一些,因為還有一些公務性的出行需要乘坐飛機,但一來航空公司要保證對機艙的消毒,二來不可能讓所有乘客挨著坐,有間隔的話就意味著航空公司的經濟損失會比較大。

此外,王興斌還提到,與航空業相關聯,酒店也是受影響較重的行業,它與航空業性質類似,在整個酒店行業中,觀光旅遊性質的酒店佔據2/3以上,事務性的旅遊酒店佔據1/3,在此背景之下,特別是中小型酒店就會遭受到很大的衝擊。相對來說,餐飲行業更多是靠本國本地的需求拉動,可能受到的衝擊會相對較小。

而當疫情全球化碰上經濟全球化,一場傳導也早已開始在行業內部蔓延。航空業的例子不妨還從倒閉的Flybe說起,要知道Flybe倒閉關係到的最直接的就是機場的經營,據瞭解,英國南安普敦機場90%的航班由Flybe運營,Flybe倒閉後,南安普敦機場不得不另尋其他航空公司提供服務。

如果再從整個航空製造供應鏈方面看,疫情的影響則更加不容忽略。據中國航空新聞網,日本在世界民機產業鏈中的地位僅次於美歐,其生產的發動機零件,供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波音737和空客A320客機發動機。同日本一樣,韓國也是全球航空製造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一直在從事波音787客機翼身連接零部件的生產。

不過在航空製造業方面,王興斌認為,影響可能稍小,因為航空製造產業鏈很長,疫情的影響可能會衝擊產業規模,影響交付時間,導致企業減產等問題,但還不至於遭遇破產等嚴重的打擊。

如今,全球製造業分工體系逐漸成了世界全球化經濟的基石,但疫情蔓延帶來的各方面的“隔離”開始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最大不確定性,而這正是金融市場最大的擔憂所在,所以才有了過去一週美股乃至全球股市的大起大落。經濟全球化的當下,任何一環遭受衝擊,所帶來的都可能是一場蝴蝶效應,而這場蝴蝶效應的大小,將取決於疫情的持續時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