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鄉城縣:提供人才支撐 助力鄉村振興

四川省甘孜州鄉城縣堅持“爭取增量,做優存量”工作思路,2019年採取縣鄉(鎮)村(社區)三級聯動方式,統籌人才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實施引進一批急需緊缺人才,支持一批返鄉創業人才,互派一批優秀幹部人才,遴選一批本土專業人才,培養一批鄉村匠藝人才,建設一批智力幫扶平臺“六大戰略”,帶動加大對人才引進培養開發力度,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初見成效,初步建成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引進一批急需緊缺人才。著眼於解決鄉鎮專業化領導幹部匱乏問題,開展專業化幹部人才遴選,實現多個鄉鎮領導班子中有一名專業化領導幹部。加大急需緊缺專業選調生招錄力度,新招錄急需緊缺選調生7名,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名,985本科畢業生1名,招聘33人進入鄉鎮公務員、鄉村醫生、鄉村教師、鄉鎮農技人員隊伍。依託服務基層項目,選派26名“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人員到鄉鎮、村(社)服務,在服務單位編制和按崗位設置管理規定設置空缺崗位內招聘工作人員時,按有關規定考核聘用連續兩個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的基層服務人員。落實招才引智政策,通過特聘借用、兼職、技術推廣、科研和項目合作、技術諮詢、講學和返聘離退休專家等柔性引才方式,引進65名以醫療、教育、財務、農牧、旅遊、新媒體等方面專家為主導的領軍人才、實用人才。

支持一批返鄉創業人才。著眼於推進農牧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牧旅遊發展新動能,實施能人返鄉創業計劃,與在外能人建立密切聯繫,引導2名能人回鄉、項目回遷、資金迴流。實施本土大學生回鄉創業支持計劃,對身懷創業項目或意向的大專以上畢業生給予一定比例的扶持資金支持,培養2名大學生為鄉村經濟發展帶頭人。2名返鄉人員利用資源稟賦,開發農業農村資源,發展特色旅遊、特色產業,繁榮農村特色經濟。

選派一批優秀幹部人才。著眼於借智借力加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步伐,選派25名優秀幹部人才到縣級部門、鄉鎮交叉掛職,選派31名基層優秀幹部人才到省州機關、瀘州、佛山等發達地區掛職鍛鍊,選派19名科教文衛人才到基層服務。實施鄉村旅遊人才培養計劃,選派3名旅遊管理人才到省、州及發達地區掛職鍛鍊。運用好校地合作協議,選派12名規劃建設、水利水電、特色農業等專業人才和61名基層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媒體專業人才到校地合作學校開展培訓。

遴選一批本土專業人才。著眼於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本土人才隊伍,實施鄉村教師訂單培養計劃,培養13名免費師範生到鄉城縣工作。實施“三優人才”培養計劃,評選86名財政、教育、衛生、農牧、交通、文化、廣電、旅遊專業人才並每月給予300-800不等的崗位津貼。開展家庭農牧專家指導計劃,大力實施葡萄、蘋果、藏豬、犛牛等職業農牧民培養,培養各類職業農牧民9戶;開展鄉村治理人才培訓,培養鄉村治理人才20名。繼續實施“康巴英才”農村實用技術人員培養計劃,新培養各類農村實用技術人員12人。

培養一批鄉村匠藝人才。著眼於傳統技藝傳承,實施“工匠計劃”,挖掘出7名活躍在民間傳統工藝、現代實用技術、唐卡繪畫、手工木雕、瘋裝製作等領域掌握特殊技藝的能工巧匠。加大雕刻、唐卡、瘋裝等匠藝人才培養力度,培養培訓5名鄉村匠藝人才,開展“鄉城工匠”評選計劃,2019年評選出10名在全縣有影響力的特殊匠藝人。

建設一批智力幫扶平臺。著眼於深化拓展科技人才服務基層平臺,深化拓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以對口援建為契機,引進瀘州福興醫院等24家企業單位與我縣合作共建企業技術中心。深化拓展校地院地企地合作平臺,與攀枝花學院、成都文理學院、四川電力學院等院校、瀘州市人醫、四川能投集團等建立“1+3”對口幫扶關係,促進項目建設、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構建人才智力幫扶長效機制。(作者系四川鄉城縣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通訊員 楊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