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無科層審批:讓“店小二”成為“全科醫生”

奉賢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近日在全市率先推行規劃資源服務“一門進、一門出、一門清”,一個項目只跑一個科室就能完成所有審批事項,形成精簡高效的政務服務體制,無形中也降低了辦事員疫情期間交叉感染的幾率,促進工程建設項目早開工、早投產。請聽記者趙穎文發來的報道:

上週三,奉賢區奧園置業項目獲得了建設用地批准書、用地規劃許可證、設計方案的批覆,從週二繳清土地款到拿到這3證,僅僅花了一天的時間。“園區代辦員”、市工業綜合開發區規劃建設部主管王丹紅說,這得益於區規劃資源局新推行的“無科層審批”:

“原來沒有改革之前,我們一塊產業用地,配指標要找計劃科,農轉用要找用地科,批設計方案要找建管科,最後竣工驗收要找執法大隊,對我們來說,一個項目要經歷的科室比較多,從經辦人開始到科長,都要層層地去溝通。現在這樣改革之後,對我們辦事情的人來說,我們只要找到一個經辦人、一個科室,就可以把事情真正解決了。”

這樣的流程改革,把整個項目的審批時間從半年縮短到半個月:

”按照目前來說,這個項目成熟度OK的話,我們月底就可以拿到施工許可證了,兩個禮拜時間可以把留個證全部拿出來,速度已經真的是像火箭那種快了!”

本月起,奉賢區規劃資源局撤銷原建築管理科、國土用途實施科及自然資源利用科,成立綜合科、產業科、市政鄉村科,把以往按業務類型進行“分段管理”的模式,調整為按照項目用地類型進行職能劃分。與奧園置業項目對接的產業科,共有8位工作人員,分別來自原來的資源利用科、建管科和執法大隊。科長李剛說,原來他只負責土地審批這一塊,現在改革後,倒逼每位“店小二”要了解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的全過程,由“專科醫生”向“全科醫生”轉型:

”原來辦事的企業或者是園區代辦員要熟悉每個事項,現在流程由我們審批部門來統一熟悉。原來一個項目可能涉及到各個部門之間的徵詢意見、會籤;現在一個項目由一個科室負責,所以省去了這些環節。”

奉賢區政務服務辦副主任謝冬敏介紹,目前全區已經在所有28個有審批職能的部門全面推廣“無科層審批”。接下去,他們將把400多個審批事項中的1000多種情形梳理出來:哪些情形已經實現“獨任制審批”可以一步到位,哪些需要兩名工作人員“一審一核”,還有哪些仍要到現場審核,都將明確地告訴申請人:

”比方說你辦一個商場賣場超市,多少面積、有沒有堂吃、消毒在哪裡,水池在哪裡,他都有規定,圖紙看完了要到現場複核。我們打算全覆蓋地1千多鍾情形全部分為三個清單,按照這個來推。”

奉贤无科层审批:让“店小二”成为“全科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