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1月21日,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团城山院区收治首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后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1月30日,该院就地转化成为隔离病区,所有床位全部用于确诊病例的收治。特殊时期,临危受命,这里已成黄石版“小汤山”

从1月21日到3月14日,黄石“小汤山”历经54天奋战,累计收治313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2月1日,黄石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3月6日,随着最后3名重症患者转入市中心医院,该院实现危重症患者清零

3月14日下午,最后3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走出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团城山院区,该院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实现“双清零”。累计276名患者治愈出院。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主动请战 一夜成军

疫情突袭,作为黄石市区唯一一家传染病医院,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团城山院区成为黄石首家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

1月22日,该院根据全市疫情防控总体部署,迅速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组、公卫院感组、后勤保障组、综合协调组以及信息组等工作小组。全院取消一切休假和放假安排,并责令已休假人员迅速返岗,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医院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就腾空原传染病院区5号楼感染科作为确诊病例集中收治隔离病区,腾空肝病科作为疑似病例收治隔离区,全院调配人力、物力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消息一出,群情激昂,医护人员纷纷请战。

“我自愿申请报名加入医院的各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活动,尽到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的应有职责,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全力以赴,支持疫情工作。”

1月23日晚9时许,一封按有26名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康复一科医务人员红指印的请战书在朋友圈中流传,请战书内容言辞恳切,令人泪目。该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实际请战的医务人员接近200人。

未雨绸缪,该院24小时内迅速合并、转移该院区其他普通病区患者,腾空团城山院区所有病区作为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隔离病区,储备300多张床位。同时,通过各方采购价值近千万元的医疗设备、救治物资,专门用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救治。

今年54岁的邵志林,是该院肝病科主任。年逾半百的他主动请缨,第一批走上前线。有人劝他不要这么拼命,但他认为救死扶伤是一名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杨罡身为该院肺病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挑起重症医学科的重担,带领18名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冲进ICU病房,专门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越是危险越有挑战,患者到了重症病房,就是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对他们负责,守护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到目前为止,杨罡已经在隔离病区坚守了50多天。

“疫情期间,我们医院共有383名职工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至今。”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火速增援 全力抗疫

1月30日上午8时,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团城山院区正式发布通知“取消发热门诊和120急救”,全院就地转化成为隔离病区,所有床位全部用于确诊病例的收治。

特殊时期,临危受命,这里已成黄石版“小汤山”。

随着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该院5号楼、4号楼以及1号楼4楼、5楼、6楼、7楼、8楼相继开辟成隔离病区。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从1个病区到7个病区,从几十个患者到两百多名患者,医院的救治压力越来越大。

随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向全市医疗机构发出支援黄石“小汤山”的增援令,黄石其他医院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闻讯纷纷驰援。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1月30日下午,首批24名来自黄石市二医院、四医院、五医院、十五冶医院的医护人员前来驰援,包括9名医生、15名护士。

来自黄石市五医院消化科的副主任医师蔡林燕,今年37岁,2005年入党,2006年走上医生岗位。1月30日中午12时左右,她看到医院在微信群中发出通知,号召医务人员赴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团城山院区增援,立即报名参加。

作为临床医学博士,黄石爱康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叶涛主动请缨,同爱康医院25名医护人员进驻黄石“小汤山”后,他连续奋战在疫情重症监护一线。

黄石市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余丽霞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转战到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救治病区,凭着过硬的业务能力,担任重症监护病房主任。进入隔离病区后,她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尽量少喝水、少吃饭,有时彻夜守在重症监护室,密切监护患者。

“整个抗疫期间,全市有100多名医护人员增援我们医院,在医院最为困难时期,和我们一起战疫,给了我们坚强的支撑。”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助理刘文涛表示。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月1日中午,黄石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紧接着,每天都有患者陆续治愈出院。

江苏驰援 并肩作战

2月10日,该院收治的确诊患者达到235名,当天为该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一天。

正值抗疫最为吃紧的关头,“苏大强”来了。2月11日晚上,江苏省援黄医疗队顶风冒雨抵达黄石,驰援抗疫第一线。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姚欣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2月12日上午,他便和南医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冯旰珠等一行前往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了解病区综合情况,以便开展针对性地部署。

紧接着,经过两天紧张有序的培训,2月14日,江苏省援黄医疗队派出首批队员正式进驻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姚欣临危受命挂职该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我们团队进驻后,随即进驻各个病区,1号楼、4号楼、5号楼的所有病区,都有我们的医护人员进驻,我们和黄石的医疗团队一起并肩作战。”姚欣说。

苏黄医疗队员并肩作战,共同战疫,捷报频传。

2月15日下午,与病魔斗争23天,黄石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申某从该院出院;

2月18日下午,16名新冠肺炎患者经过精心治疗走出黄石“小汤山”,该院累计治愈患者达到100名。

“从2月21日开始,我们重新进行了一个调整,随着患者的减少,我们对病区进行了整合,把重症和危重症病人集中进行救治,克坚攻难,希望在危重症患者身上看到一些明显的效果。”姚欣表示。

2月22日下午,该院一名75岁的尿毒症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治愈出院,他是黄石首例治愈出院的尿毒症新冠肺炎患者。据了解,该院当日重症病例最多曾达到84人。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重症病区业务主任牛常明表示,他所在的重症病区最多时有24名患者,经过苏黄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大部分患者陆续治愈出院,直至3月14日最后一名患者出院。

据了解,江苏医疗队投入93名医护人员支援黄石“小汤山”,是江苏医疗队中投入人员最多的一家医院。

“江苏团队来了之后,让我们有一个坚强的后盾,给了我们信心和希望。而且他们真的很敬业,管理理念非常好,防护措施也很到位,对病人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不少经验。”杨罡跟江苏医疗队并肩作战后感触颇深。

一人一方 康复巡诊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3月14日下午,随着最后3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走出黄石“小汤山”——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该院收治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实现“双清零”。

“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中,中药使用率96.2%。”据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唯一担当抗疫主阵地的一所中医医院,该院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自疫情发生,中药预防方、治疗方便进入病区,用于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治,治愈患者带药出院,继续服用中药后期康复。

“‘双清零’只是阶段性的胜利,下一步主要针对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康复治疗,我们将下沉到中心城区5个集中隔离点进行巡诊。”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医疗救治组组长丰平表示。

截至3月15日,该院专家组已完成对黄石4个中心城区5个出院患者隔离点的巡诊工作,巡诊已达271人次,并一人一方制定康复方案,采用中医药传统+现代康复技术助力患者全面康复。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东楚晚报记者 汪涛 通讯员 周绪锐/文 东楚晚报记者 何戈 汪泽栋 石勇/摄)

54天“双清零”,黄石“小汤山”发生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