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骅:每一条缝隙都必须堵死


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有一个防护服穿脱班,里面有一个熟悉而亲切的身影,她就是农工党党员管骅。她给入舱的每一名医护人员、记者和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仔细认真。有意思的是,她常常会听到有人问:“你是管骅吗?你给我穿过衣服。”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东莞市支援湖北第二批医疗队队长、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护理副院长师清莲极力推荐记者采访管骅。师清莲说,“我们的管骅,做事认真仔细,特别在穿脱班时,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好,护目镜调试的松弛度,防护服拉链的高度,每一个细节都依照每个人的舒适程度进行,且态度温和,很多医护同志特意表扬,希望媒体给予关注”。这名记者为此还特意体验了管骅的穿脱班工作。

感控“保护天使”

自2020年2月9日抵达武汉至今,作为深圳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深圳市人民医院RICU护士长管骅离开深圳已经1个多月了。

回忆起刚刚进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时光,管骅仍记忆犹新。“在正式进舱的前一晚,我患上了‘期待入舱工作间断入睡综合征’。”管骅笑言,凌晨1点、2点、3点直至5点,几乎每个小时都醒一次,“实在是太激动了。”

“我本来做好了进舱的准备。”管骅说,“但医院给我安排了外围班。”除了负责物资分配外,她背负着一项重要任务——检查医生、护士以及入舱工作人员在穿脱防护服时遇到的问题,以免出现什么疏漏,并做到及时提醒和及时纠正。

这个岗位,看起来只不过是在别人穿脱防护服时在旁边盯着,但她深知这是关乎医疗队安全的重要岗位。

管骅表示,进舱病区人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医务工作者或者传染病科室人员,很多人都存在暴露风险和被感染风险,穿脱防护服的每个细节都要严格做到位,否则就会有感染风险。“防护服如果穿得不舒适,不正确,进舱1个小时就会很难受,有些医护人员不得不提前出舱。”所以必须有一个人在舱外,保证每个进舱的人都能正确安全地穿脱防护服。

细心柔韧“女汉子”

“保证每个进出舱人员在穿戴防护服上不被感染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工作就是一个细活,每一条缝隙都必须堵死。”管骅认为,作为深圳医疗队员和穿脱班的一员,不仅要发扬深圳的包容精神、服务精神,让每一个进出舱人员安全进出舱,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一粒病毒,从他们眼前溜出,侵害市民。

当进舱人员按照9步法穿完防护服后,管骅要用自己手中的医用胶布以及透明敷料为每位进舱人员加上一层“保险”。同时,因为护目镜佩戴久了之后很容易花,她还会通过涂抹防起雾液在一定程度上去缓解这种情况。“在护目镜上涂抹防起雾液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管骅表示,在工作过程中,利用女性细腻的观察力和开动脑筋,会让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避免交叉感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入舱人员,有时我们也会帮着搬运物资。”管骅想起自己搬运桶装矿泉水的经历,连连笑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女汉子”。一桶矿泉水是38斤左右,管骅和战友们纯粹靠手工搬运的方式把100桶矿泉水从入舱大厅门口搬到了入舱口,交接给病房内部的工作人员。虽然结束这项工作后,管骅大汗淋漓,但她认为虽然女性在力气方面稍逊于男性,只要有韧性一样能将工作出色地完成。

“等妈妈打完怪兽就回来了”

“宝贝,等妈妈打完怪兽就回来了。”这是管骅对8岁的儿子时常说的一句话。说起儿子,管骅流露出了女性柔软的一面。由于丈夫也在深圳一线的发热门诊,今年上二年级的儿子常常只能独自在家。儿子刚开始可能有些不理解,但现在每天通过视频通话,管骅发现儿子不仅自己能坚持练字并按时完成作业,完成网课学习,还会每天给她背一首诗,跟她说“妈妈加油,妈妈早点回来”。这让她感到欣慰,儿子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

霰雪纷纷间,她和同事们送患者痊愈出院;早樱点点时,她们见证了方舱医院休舱的历史;离开方舱,她们还将继续战斗在抗疫一线,直到胜利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