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役”戰 重慶農產品加工業協會

重慶市農產品加工業協會另闢蹊徑 挖掘食品消費市場暗藏的新機遇

 重慶市農產品加工業協會秘書長曾令濤始終堅持食品行業始終要圍繞消費者轉,疫情之下,無論是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食品健康認知度的提高,還是對企業形成不同的品牌印象,又或是青睞新渠道,這些對於食品行業而言都意味著巨大機遇。


新華網:“疫情下,重慶農產品加工行業面臨著哪些困難?疫情對全產業鏈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曾令濤:“食品企業需求和供給受到雙重抑制”

重慶農產品加工業涵蓋國民經濟一、二、三產業,全行業50%以上都是食品工業,也是關乎民生的產業。 疫情下,行業面臨著產品滯銷、資金週轉困難、防疫物資緊缺、勞動力短缺、原(輔)料供應不足、物流不暢等諸多困難和問題。行業的困難廣泛地影響到種養殖業和餐飲業,加工業的原料來自田間地頭,由於疫情一方面農作物因勞動力短缺滯收,另一方面化肥、農藥、種子因運輸問題農業生產不能及時恢復,嚴重影響加工業的原料供應。受全國餐飲業暫停的影響,給餐飲配套的加工企業也損失巨大。總之食品企業需求和供給受到雙重抑制。


新華網:“當下重慶農產品加工行業應該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您有什麼建議?”

曾令濤:“關注支持企業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政策,開源節流、另闢蹊徑”

疫情對重慶農產品加工行業的震動無疑是巨大的。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這個冬天格外的長,資金困難、交通阻滯、開工延遲等問題,使他們備受煎熬,甚至面臨倒閉。當然,凜冬已至,意味著春天也不會太遠。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重中之重的是做好防護工作。不論是工廠、運輸還是門店,各個環節都要把好關,對員工、消費者負責,只有在安全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把這場硬仗打下去。

關注支持企業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政策,比如融資支持、貼息降費、稅收減免等政策,企業應積極做好申報工作,做到國家政策應享盡享。

面對資金問題,要開源節流、另闢蹊徑。我們行業多數是中小企業,抗風險力弱,在這場戰役中受到的衝擊最大,如何及時止損,如何開源節流是渡過疫情是關鍵。

加強食品安全生產工作,把落實主體責任做到實處,保質保價保供,為全社會的抗疫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新華網:“目前行業的復工復產情況?疫情發生後,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曾令濤:“做好政策建議,保障防疫物資供應,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全市農產品加工業企業11749家,其中規模以上加工企業1150家。上班伊始,調查了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4930家,其中規模以上加工企業1150家。2月底前,全市復工企業3149戶,佔抽樣企業的64%;預計3月底前,全市復工企業1781戶,累計4930戶,佔抽樣企業的100%。

重慶市農產品加工業協會在收集行業信息、做好政策建議、保障防疫物資供應、宣傳行業抗疫貢獻、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為企業做好服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分別於2月3日和15日以協會和黨支部名義向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出“抗擊疫情、攻堅克難”倡議書,倡導行業共同抗疫、互幫互助。收集因疫情影響導致企業經營困難資金需求二批次共316家;協助主管部門、銀行解決融資需求企業18家,共計8000餘萬元。收集企業復工復產信息86條(並適時跟蹤),通過協會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發佈工作通知和政策信息28條。負責分配重慶市涉農重點保供企業100家所需口罩工作,累計發放口罩13萬個,有力地保障了企業的復工復產工作。

新華網:“在保證食品安全,並保供穩價方面,行業內採取了哪些措施?”


曾令濤:“號召企業負責人通過視頻連線向全國消費者做出承諾”


為保證食品安全和市場供給,協會號召企業參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的“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系列行動。號召重慶德莊、重慶天潤、三易食品等12家重慶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負責人通過視頻連線向全國消費者做出莊嚴承諾:疫情防控期間保障防疫用品、重要民生商品價格不漲、質量不降、供應不斷。本次活動是本行業對全市穩定市場、戰勝疫情的莊嚴承諾。


新華網:“關於企業經營和行業發展有什麼新思考和建議?”


曾令濤:“對於食品行業來說,可以從生鮮電商中找到渠道上的靈感”

針對這次疫情,各級政府已經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應對措施,幫助解決臨時性的經營困難。不僅要對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情況保持敏銳度,更應該迎接挑戰,在“危”中取“機”。我們欣喜地看到,食品飲料行業的很多企業快速地做出了反應,有條不紊地應對著疫情帶來的挑戰,一些品類還迎來了高速增長期,例如生鮮電商、方便食品等,其實本次疫情消費市場也還暗藏著不少新的機遇。

品類的機遇:大健康、植物肉、方便速食、救災食品

此次疫情的暴發,讓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腳步,重新認識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大健康食品或將迎來風口。

品牌的機遇:這可能是企業與消費者距離最近的一次

在困難面前,我們很欣慰地看到食品人走在前面,大大小小的食品飲料企業都為抗擊疫情儘可能地提供最大的支持。無論是捐款還是捐物資,這些都被消費者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渠道的機遇:生鮮電商外,新場景會是新戰場

此次疫情,由於消費者宅家,物流沒有全面恢復,生鮮電商受歡迎了,不少行業都投去羨慕的眼光。對於食品行業來說,我們可以從生鮮電商中找到渠道上的靈感。

食品行業始終是圍繞著消費者轉的,疫情之下,無論是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食品健康認知度的提高,還是對企業形成不同的品牌印象,又或是青睞新渠道,這些對於食品行業都意味著巨大的機遇。找到了,抓住了,在疫情期間和結束後不管面臨多少困難,最後一定會收穫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