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适合在北京投资买房么?

hczsh6050


分情况来分析:

一、如果你是个刚需购房者,想在北京发展,你可以买房,至于价位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如果你不是刚需,那就不建议你2020年买房。

理由去下,第一没有大量资金投入的政策,第二房价已经处于现阶段高位,有小幅度下跌的可能,资金不雄厚的要谨慎,第三从金融投资的角度,长期看房子不具备金融投资的属性。

以上综合,建议谨慎购买。


东风殘生


2020 年不适合投资房产!


由于肺炎的扩散,全国的经济发展停摆了一个多月,即便是到了 3 月中旬的今天,不少中小企业仍旧没有顺利复工,为数不少的商场、购物中心依旧处于停业的状态。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社会经济的确是蒙受了一次重创。


欧洲股市、美国股市也由于肺炎的扩散大盘股指遭遇了大幅度下行,金融危机一触即发,大部分的市场投资品种:黄金、股票、基金、原油、期货等等价格都呈现“雪崩”。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觉得房产,作为一种投资品种能够独善其身,逆势走牛吗?





在 2008 年次贷危机中,房产泡沫可是第一个被刺破的。那么大家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房产价格存在“泡沫”吗?


首都北京的人均收入是多少?百度搜索了一下,2020 年北京市平均薪资水平是 6906 元,差不多是 7000 块。这个结果是根据 32 万份样本得出的一个统计结果,还是具备一定参考价值的。


很多朋友可能没办法接受这个数据:帝都怎么可能平均工资才 7000 ,一个小单间的房租都要 3000 以上,让普通人怎么活?我们不妨假定平均工资为一万元。那么北京的平均房价又是多少?



根据安居客的数据统计,2020 年 3 月份,北京的新房均价大约为 4 万一平米



月均收入为一万,一年收入 12 万,想要在北京买个 100 平米,总共 400 万的小屋,需要不吃不喝 33.3 年!


假如付首付,还贷款,按照一万月薪的水平,差不多结完婚后下半辈子就为一套房子的本息而活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其实也都面临着这样“收入与房价不匹配”的问题。


在经济增速放缓,甚至金融危机逐步逼近的当下,不少人由于肺炎黑天鹅失去了工作,遭遇减薪的人数更是不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居民哪里来的钱支撑这高得吓人的房价?


最近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出台地产业“救市政策”,房价这么高,降价不就得了,为什么需要“救市”?因为降价不行,一降价大家都纷纷降价,这击鼓传花的游戏就彻底“玩完”了,有炒股经验的人都知道,群众喜欢“买涨不买跌”,房价跌了大家都会持有观望情绪,甚至情急之下抛售投资性房产。那么地产泡沫就破裂了,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会重新上演。


所以,地方、中央还是放不下房地产呀!更何况没了房地产,地方的财政收入哪里来?不少地区卖地收入高达财政收入的 50% 甚至更多,没了这块收入来源,教师、军人、公务员的工资怎么发?


但是救了就一定会有作用吗?——覆巢之下,任何投资类标的都难以独善其身,即便是贵金属黄金也是如此!所以刚劲水泥堆彻而成的房子就别太指望了!


浮云财经观


对于一个经历过深重屈辱的国家来说,好不容易靠最近40年经济高速发展获得一些骄傲感,以至于一些人说话都硬气了,我不敢想象要是这份骄傲被抹去后,会是一副怎么样的模样?

对于这个民族来说,骄傲的梦是不能碎的,碎了的话队伍就散了;所以只能用更大的梦凝聚人心和力量;这个更大的梦就是这个国家整体成为发达国家过欧美人过的生活;所有与这个梦背离的都要牺牲掉,更何况那些梦实现路上的拦路虎了。

梦一定要有,能不能实现是另一个问题!

房价回到15年,我觉得没什么可怕的,如果中国可以转型成功,能量将不亚于又一次改革开放。

以下几个论点,谁能有理有据推翻,我就相信房价还会涨!

论点一:城镇化空间有限

全国房地产有过两次“飞跃”,分别为2008~2009年以及2015~2016年。2008~2009年的飞跃直接得益于4万亿的刺激计划,4万亿刺激计划开启了高铁等大基建时代;2015~2016年的飞跃直接得益于以“330新政”为代表的房地产去库存刺激计划。这两次飞跃基本上让很多优质城市的房价在2017年相对于2007年翻了的4倍,远高于经济发展的增速。

下图为一线城市——“北上广深”2002~2017年住宅商品房的销售价格走势图(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局的数据比较保守,和我们消费者自身的“体感温度”相差甚远。虽然如此,还是可以清楚的看出08~10年和15~17年一线城市除广州,基本上都翻倍了。广州相较于其他一线城市,是一座非典型的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不用多说,全国唯二,广州没法比;深圳则是占尽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这种千年一遇的机遇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而广州更多的是凭借自身地理位置优越得到的大发展进入一线城市的。

两次飞跃的中间,2010~2014年的房价基本比较平稳,甚至有的年份房价是下降的。首先说明一下,本次研究的举例是拿一线城市的数据进行的,全国的数据可以参见上一篇文章——【中国房地产的过去、现在及将来--第一篇】中国房地产发展史概要。


下面来分析一下两次飞跃的不同点。下面两幅图为我们国家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图,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07年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是46%,而全国总人口为13.18亿;2017年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是58.52%,而全国总人口为13.86亿。下面简单计算一下:

2007年城镇人口:13.18 * 46% = 6.06亿;

2017年城镇人口:13.86 * 58.52% = 8.11亿;

10年城镇人口增量:8.11 - 6.06 = 2.05亿;

下面再看看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2007年人均居住面积为22.6㎡,2017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7㎡。10年人居居住面积增加14.4㎡,要知道1990年人均居住面积都不超过这个数的啊。

以上数据分析可得,由城镇新增人口带来的新增居住面积为:

2.05亿 * 37㎡ = 75亿㎡;

由住宅面积的增加带来的新增居住面积为:

6.06亿 * 14.4㎡ = 87.3亿㎡;

两者相加可知08~17年10年间新增住房居住面积为:

75亿㎡ + 87.3亿㎡ = 162.3亿㎡;

这就是中国房地产在2008年开启高歌猛进的原因,没有这个根本,再好的政策都只会昙花一现。这162.3亿㎡还是保守估计,比如改善型住房,推倒旧房再筑新房,一减一增,又会剧增很多居住面积。凭借着这些新增的居民居住面积,只需要政策适当引导即可给房地产带去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

可是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已经到了56.1%,要知道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是70%,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城镇化率早期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且由图可知15年以后,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几乎没有明显增加。然而,由于自08年以来房地产的猛涨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刻下了房价不可能跌只会涨的烙印,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房即有家”理念,让很多人对“房地产会继续增长的预期”很恐慌,这个时候只需要政策稍加引导/媒体助攻一下即可释放这个恐慌,带动房价进一步增长。

但是,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新增需求已经捉襟见肘了。而且,房价这一波竭泽而渔的增长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主要有二:一是土体房屋的租金骤增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本来盈利能力就有限,这样就更加艰难了,而且高房价会阻碍年轻人去当地求职工作,企业因此会招不到相应的员工,所以即便华为这样的企业也要去东莞等其他地方,一方面降低自己的成本,另一方面减轻员工的生活压力。二是,因为土地租金以及人力成本的增长,劳动密集型企业会转移到东南亚等土地租金和人力成本低的地方,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又是招工大户,这样的转移会加剧国内的失业率,这个风险会大得多。

下图为日本城市化的历史走势,日本的城市化经历过四个阶段,其中第四个阶段尤其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1975-2000年,日本城市化率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到了2000年,开始了一波大幅增长。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日本人口老龄化到了一个阶段:农村老龄人口死亡骤增,而年轻人又大多待在城市里,因此在计算城市化的时候,分母减少的速度大于分子,因此日本的城市化在2000年开始大幅增长。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基本不需要出台政策吸引年轻人去城市买房生活,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看到日本的城市化大幅增加。

日本在1975年左右基本结束城市化进程,目前城市化率稳定在91%左右。1945年-1975年,由于人口加速流入城市和“市町村大合并”,城市化率快速提高至76%,;1975-2000年,城市化率基本保持稳定;2000年至今,因为町村老龄人口离世和第二轮“市町村大合并”导致的被动提升,城市化率由79%进一步上升到91%。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就是我们国家的前车之鉴。对照日本的情况,结合旧文站在2019年看——中国房地产最后的五年,我们可以合理的得出一个推论:2025年后,即便没有政策引导,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也会大幅提高。都2019年了,就再别拿城镇化来做多了。

总结:所有的做多,皆因有做多的空间,当这个空间挤压完全的时候,就黔驴技穷了,即便诸葛再世,也休想借来东风。

论点二:人口老龄化加剧

我们必须记住: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珍藏的;房子是有寿命,不像艺术品那样可以永恒保存待升值。房子不像艺术收藏品那样具备时间以及艺术家赋予它们收藏价值,中国只有极少数地方的房子因其地理位置具备区位优势以外,其他的都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房子。

首先,我们要尊重一个基本事实:房价短期看政策,长期靠人口。

其次,我们得承认目前的房价极其不合理。如果说清北等名牌大学毕业生只有少数几个人买不起合适的房子是个人问题;那清北等名牌大学毕业生靠个人奋斗普遍买不起合适的房子那就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这里的“合适的房子”是指与自己身份相匹配的房子。下来开始具体分析:

1、婴儿潮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三次人口大爆发(以出生人口大于2000万计,如下图所示):

第一波婴儿潮:1949-1958;

第二波婴儿潮:1962-1975;

第三波婴儿潮:1981-1997;

(注:3年自然灾害隔断了前两次婴儿潮)

以结婚年纪来算:

据中国妇联统计的《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目前中国总体的平均结婚年龄是在26周岁。则:

1997+26=2023;

以读书时间来算:

考虑到大学生本科毕业就大约是23岁,研究生毕业大约25.5岁了,这个时候他们尚且没有积累足够首付款,假设大学生本科工作3年后开始购房,研究生工作1.5年后开始买房(为什么研究生是工作1.5年,因为研究生工资高啊),那么:

1997+[(23+3)+(25.5+1.5)]/2=2023.5;

这是一个估计值,其中误差大概率在正负1.5以内,不影响我接下来的推论。

以上两个角度所得数据表明,最后一个婴儿潮,亦即1997年出生的人,最迟在2023年购房。有的观点认为第三波婴儿潮的截止年份为1991年,如果这样算,最迟购房年份为2017年。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处于第三波婴儿潮的尾巴阶段。未来购房目标客户会越来越少,所谓刚需来接盘,明显是一种忽悠人的胡言乱语,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接盘侠了。也别期望于改善型购房者来填这个窟窿,即便改善型购房者也是卖了现在的再买改善型房子,并不存在增量。

2、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5岁(最新值),以前两波婴儿潮计算即将到来的老龄化人口去世情况:

1949+75=2024;

1975+75=2050。

2024~2050必定是我国最艰难的时间段,因为这27年间,每年我们国家都会逝去大约2000万人口,有相当的年份还不止2000万。2018年出生人口为1500万,死亡人口为1000万。距离2024年还有6年时间,假定2024年去世人数为2000万,19年到24年逝去人口为等比例增长,未来6年出生人口保持在1500万(几无可能,必定少于这个数),则大约在2021-2022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持平。这之后,我们国家的人口将开始负增长。

2022年后,每年将会有多少购房者呢?这个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估算,2022年购房者假定为结婚者,依照上面统计的平均购房年龄大约为26岁,从2022年向前追溯26年,即为1996年。这一年出生人口约为2000万,按照一组夫妻组建一个家庭需要一套房子则是1000万套,而逝去的人大约1600万左右,大约800万套房子,说明还没有到去世的人腾出的房子比新组建的家庭多。

但是把时间线划到2024年呢?这一年去世的人大约2000万,而组建家庭的人由1998年出生的人决定的,这一年出生的人口大约1900万。这一年,意味着去世的人所腾出的房子就够新组建家庭所需房子的数量了。这里并不是说年轻人会去买去世的人留下的老房子,而是想表明,这一年开始中国房地产的“折旧率”会突飞猛进。从这年开始,我们的房子一年比一年剩余。到时候,马云说的“未来房子是白菜价”还真会实现,落后地区为吸引人才送房子也不是没可能。马云是在2017年说的“8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可能就是房子”,亦即2025年后,和我推算的2024年基本吻合。

有朋友会说“随着医疗进步,我国平均寿命会增加啊”;

那我得告诉你:日本人平均寿命是80,我就假设我们国家医疗水平大幅提高,中国人平均寿命增长到80岁,那也就是延缓了5年;但你看看前两波婴儿潮(除去三年自然灾害)是从49年持续到了75年,长达27年的啊。即使我们国民平均寿命增长,但也逃脱不了人口老龄化的厄运。给阳光下的雪人撑伞并不能遏制住雪人的溶解,只是稍微延缓了一下溶解的时长,并不能改变雪人注定被溶解的命运。

论点三:房产税的使命

房产税直接目的不是为了降房价的,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房产税会大幅遏制住炒房行为,因为房产税会大幅降低房子的增值属性,以及降低房子的投资属性,甚至可以把房子拍成负资产。

当房子不能给炒房者带去理想的增值时,他们必然会想方设法补救,或是出租或是抛售;要知道很多炒房者以前是宁愿房子空着也不对外出租的;如果房产税出来了,他们还不出租,那么房子就会成为负资产不停地吞噬他们的现金流;所以大众消费者大可不必担心炒房者能把房产税转嫁到租房者身上,因为到时候你会挑花眼的。并且每年折旧剩余的房子会泛滥成灾。

房地产这个行业已经没有潜力可挖了,它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历史使命。随着房地产黄金时代的结束,卖地也将行将就木。因此我们国家迫切需要新的税源,既然增量已经没了,那就打存量的主意吧,因此房产税的出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想都不用想,只有这个可以替代卖地留下的大窟窿。因为房地产会在接下来的五年内急速没落,因此房产税会很快推出以履行它的历史使命,大概率两年内出台,因为根本没有时间拖延。

2018年全国卖地收入为6.5万亿,而全国房地产总值450万亿;为了弥补6.5万亿的卖地收入,房产税就是一个答案。试想一下,只收1%的房产税,就是4.5万亿收入。当然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绝不是一个卖地收入就能解释清楚的,也不是简单的数学计算就能划等号的。但是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个分析和思考的角度,方便读者理解。

房产税有两个作用:

一是降低甚至除去房地产的增值属性,想稳赚不赔,做梦,因此会逼迫一些囤房(炒房)的人主动卖房,会极大增加市场房屋供应量;

二是降低地方政府对卖地的依赖,彻底解决土地财政尾大不掉的问题!

论点四:所谓的放水

首先是“放水”,很多人都不懂信用货币就在那里喋喋不休说什么印钞,真是搞笑。

那就看看你们所说的放水吧!

最新新闻“央行发布了6月份金融数据,中国6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5%”,下图为历年货币供应量,看历年趋势(红线),央行是在放水还是缩水一目了然。中国要想超过美国,我们的人民币就必须在国际市场相较于美元不说超过,也必须旗鼓相当,如果一个国家随意放水,人民币就休想国际化,人民币不能国际化,中国就不可能超越美国。以后,人民币追求的是稳定稳定再稳定,为国际化推广创造条件。一个不靠谱的货币是得不到国际市场认可的!

房地产不会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东西,长期也不会!

结论

基本面结论:未来五年出生人口会急速下降(18年相较于17年锐减200万),但去世人数会急速增多,人口老龄化会越来越严峻。未来五年内,我们国家的人口大概率开始负增长。房产税必定会快马加鞭推出,且别寄希望于城镇化。

房地产结论:全国范围内不可能涨了(当然不排除有些地方最后灵光乍现式的浮动),目前全国房子最保值的当属一线城市以及强二线城市的核心地块的房子,即便是这些个城市,非核心地块的房子也不具备保值功能。

对于手头有投资性房产的人来说,接下来的五年,每一年都是最好的逃亡之年。如果他们执迷不悟的耗下去,必死无疑。对于想要买房的人来说,接下来的每一年相对于前一年都是更好的买点,五年之后,房地产就是马云说的“白菜价”。


北京财科学校


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房子是本质属性是居住,所有不是处于居住原因而买房的行为都属于炒房!而炒房在目前楼市里是最没有前途的一件事。

从数据来看,2月份北京的二手房均价是70627元/平米,环比上月上涨了8.68%。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人想要去北京买房投资的原因,就是因为房价在上涨。但实际上北京2月份的房子并能代表真实楼市行情,因为2月份的楼市成交量比起平常下跌太多,数据已经严重失真,更何况在2月份北京成交的都是一些豪宅,所以这个数据就更不具有代表意义了。

实际上从这一轮楼市调控开始到现在,北京的房价是在下跌中,特别是在2016年底2017年初的时候,北京的二手房均价一度高达8万元。而且因为现在人口对房价走势影响越来越大,但北京的常住人口是在不断下降的,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经环比减少0.6万人, 这也是北京常住人口连续三年出现下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去北京投资房产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不仅是北京,其实在目前楼市行情下,所以城市的房产都不具备投资价值了,所以现在有钱千万不要去投资房子,找个理财产品或者投资实业都比买房强多了。

但话说回来,如果在目前的楼市行情下能在北京买得起房,拥有购房资格的人,应该都不属于投资者,如果想买房还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抱着房产升值的想法。毕竟楼市已经回归稳定了,房价出现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买房自住是可以的,但想要赚钱那就只能说是想多了。


楼盘网


一线城市的房子还会上涨,但没有前几年那么大的上涨空间了,基本也就能达到个银行利率的水平。如果你是刚需的话当然要买,仅做为投资不推荐。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己经明显放缓,国家也把经济重心向高端产业转移,中央明确指出房屋的属性是居住的而不是做为投机的,说明今后几年房价会比较稳定,上涨下跌空间都不大,那么下个投资热点在哪里呢,

一个是高科技电商、视频、搜索等。比如大数据开发、云计算、搜索、移动互联网等热门行业。

一个是教育和培训行业

这个行业的潜力很大,中小学辅导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很多,中国的整个培训市场规模接近万亿。

如今城市创业成本高,竞争激烈,农村新农业则机会多多。农村饲养野兔、野鸡、蓝孔雀,种野菜等市场大。

伴随互联网的勃兴,新媒体不断涌现,传媒行业目前人才需求出现多样化和市场化趋势。专题编导、演艺经纪、制片、录音师等职位也呈现出多媒体发展的特色。而中国作为全球传媒业受众最多的国家,占世界受众的20%,电视观众超过9亿人,预计每年还会以一千万户的速度增加。随着国内行业准入许可度的加大,外资公司进入传媒业数量将越来越多,传媒行业的人才竞争与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互联网直播,自媒体等网络商业机会多,空间大。这一群体不断壮大,也缔造了无数商业奇迹,有直播卖货的,有直播特长的,直播营销增长最快,自媒体创业成本低发展速度惊人,势头强劲锐不可当。


致虚极守静笃20191222


大家好,我是小马哥,今天很高兴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对于2020年北京适不适合买房,其实这些时间很多的朋友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纠结在哪里买房最合适,究竟是该不该买?

首先来讲,如果你是刚需客户无房的话,本人非常建议您下手买,如果有房那就请谨慎买。为什么说这样讲呢。第一,如果你是刚需客户,由于今年政府对市场释放4万个亿的货币,这是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现在手上的现金又贬值了,而且贬值很多了。为了不让全款变首付的现象出现,刚需客户下手越早越好。第二,如果你不是刚需客户的话,由于近年来政府通过各种调控已经限制了炒房的红利,已经不再是投机的时机了,钱压在房产也不在像以前那样稳赚不赔了,房子银行可能还更安全一些,因为房子有可能亏本都卖不出去啊。

如果您一定要买,那请选择国家战略发展的城市吧,北京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已经放缓,加上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战略发展,会出现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不断的从北京外流,导致城市人口下降,这样一来整体房价就是有下滑的风险。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喜欢,有其他疑问可以给我私信,大家探讨。谢谢您的关注支持!








海南房探长


一千万在永丰。。。

杏林湾?

买还是挺合适的,毕竟现在北京二手房市场,被新房压制住了,行情平稳下降,业主。。。

海淀经历了1911以后,价格跌的差不多了,永丰那边地广人稀,以后上学被调剂的概率也不大。

最近老牌的茉莉园和中海枫涟山庄123也就1000以内。

公房社区随便买了,当年赫赫有名的上地东里西里,小点的三居室也就这个价。

朝阳,基本上去年凉了一年,今年凉了大半年,价格不说到底也差不多了。

奥森周边,西边好像没有太便宜的,澳景花庭?

北边一大片,看上去不少,但是挑一挑其实也没多少,因为面积有点大。。。


律科技


投资北京什么时候都是可以的。首先你的经济和自身条件能支持你投资北京。综合你自己的情况可以去考虑。为什么说北京什么时候都可以,主要是北京首都效应加一线城市,很吸引人人才和企业,无论什么时候投资房产都行。关于在2020年投资适不适合。我觉得可以在等等,疫情的影响显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由初步到深刻,建议观望一下,如果达到自己的心里预期目标,可以选择下手,时间上确定不了,也可能是2021年了。谈一谈我自己有这个能力的话会怎么做,我不会选择投资北京,北京是一线城市,房价已经很高,上涨空间我认为不是很大,但绝对保值。我主要是考虑投资新一线城市的房产,新一线城市的房价相对于一线城市处于半山腰,如果新一线城市发展的好,企业、人才吸引到位,在未来我觉得是能晋升为一线城市的,从而带动一波房价的上涨。仅代表个人观点,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vvv休闲鞋


要看你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想赚快钱。现在不建议投资买房,在国家一直强调房住不炒的政策下,以后的楼市不会在暴涨,但也不是说不会涨,可能跟你把钱存银行定期的利率差不多,但是房子交易也是需要很多的费用,所以现在炒房是赚不到钱的。

但是如果你是想让自己财产保值,还是可以投资买房的,就算以后房子卖出去赚不到钱,租出去收租也是不错的,毕竟北京外来人口多,房租也是很高的。房地产还是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总体来说保值还是可以的。

以上是我个人意见,具体还得根据你自己的情况。


--嘘别吵


不建议投资买房,房子的现金流动行比较差,虽然您可能认为疫情和国家政策导致房地产市场价格处于一个历史低点,但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虽然有多重渠道的干扰,房价并没有大幅度的下探,所以现在买房短期看可能会升值。但是即使房价有所涨幅,却不能短期变现,大比资金投入进去之后,长期还有各种成本费用,按照国家政策看,房价长期会保持稳定,这么算下来,投资房子可能还没有买定期理财的回报高。我的头条主页有相关的文章,欢迎阅读,加我关注,以后会经常发布投资理财的相关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