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讀書法:思考堅持8字方針,能助你讀書記得住、寫文有話說

實用讀書法:思考堅持8字方針,能助你讀書記得住、寫文有話說

-問:怎麼能記住書中的內容?

-答:應用起來。

-問:怎麼應用啊?

-答:……

大多數的圖書和文章都告訴我們,要想把書上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最好的方法是應用。但對於如何應用卻沒講。

這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對於不同的知識,不同的讀者情況,想要提供眾人都適應的方法確實不容易。

記筆記、寫書評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並不適合所有人,而且對於應用到實踐,作用還是弱了點。

所以“不知道如何去應用”就讓大多數人的讀書效果大打折扣。

實用讀書法:思考堅持8字方針,能助你讀書記得住、寫文有話說

今天我分享的這種方法,之所以能幫到大家,原因在於它為讀者如何去應用知識提供了具體的思考框架。

這個方法叫“便籤學習法”。

經常讀書的人可能馬上就反應過來了,這不是趙周老師的拆書法嗎?是的,這個方法就是來自趙周老師的著作:《這樣讀書就夠了》。書中不但講了如何把知識拆為己用,還講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及如何通過成為“學習帶領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使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的分享者。

今天,我分享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即“學會如何把知識拆為己用”。因為這個方法一箭雙鵰:不但能讓你掌握知識,還是一個現成的寫作工具。

實用讀書法:思考堅持8字方針,能助你讀書記得住、寫文有話說

便籤學習法的3個組成部分——


標籤1:I=Interpretation,【理解說明】

就是用自己的話複述知識,執行過程中請注意,一定不能直接引用原文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看過一篇文章覺得特別認同,可向別人講述時卻只能說:我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可我說不明白。

如果你也經常這樣,那可要引起注意了。因為你所謂的“有收穫”其實僅僅止步於對作者觀點,或者書中知識的認同,其實還沒有把它變成自己的。要想把這種認同內化,第一步就是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出來。


標籤2:A1=Appropriation,【拆為己用-回溯過去】

這一步是與自己的過去建立聯繫,回憶與這個知識點有關的經驗。


標籤3:A2=Appropriation,【拆為己用-展望未來】

這一步是與自己的未來建立聯繫,即制定目標和行動計劃。


如果僅僅止步於此,那麼這個“便籤學習法”與其它的筆記法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我們知道讀同樣的一本書,有人感覺收穫很大,有人卻覺得毫無用途,這其中的原因,除了讀者的知識儲備、個人成長經歷不同以外,還有個主要原因就是:思考方式不同。

而“便籤學習法”的獨到之處就在於:它提供了詳細的思考框架,可以讓不知所措的人們知道從哪些角度、哪些層面去處理當下的知識——

實用讀書法:思考堅持8字方針,能助你讀書記得住、寫文有話說

獨樹一幟的8字思考原則

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漢迪曾說:“知識雖然是基礎,但隨時可以拋棄。要學會將推理應用於個人生活。”

這個8字思考原則就是把推理方法也教給了大家。

具體說來就是這8個字:“前因後果”、“適用邊界”——

追問前因後果

前-(前車可鑑):為什麼這件事對我重要?作者是怎麼引出這個信息的?

-(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關於原因的假設?是怎麼驗證或排除這些假設的?還有其他可能性嗎?

-(以觀後效):若依從信息去做之後會怎樣?對我的好處(效用)是什麼?

果-(自食其果):不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不改變的問題有多嚴重?

明確適用邊界

適-(適得其反):有沒有相反的觀點?有沒有不支持這個觀點的實例?

用-(使用條件):要這樣做得具備哪些條件(考慮成本收益,考慮態度能力……)?什麼情況下是不管用的?

邊-(旁敲邊鼓):從前有沒有類似的(或看起來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領域/行業/作者如何看待類似的問題?

界-(楚河漢界):無論是相反的還是類似的信息,和這個信息的真正區別是什麼?交界在哪裡?

當我們在寫三張便籤時,只要參照上面這些思考方向去提問和回答,就能進入深度思考,把信息、知識與自己建立起聯繫。

當然,我們並不需要每次都把所有問題進行思考,只要結合具體的內容靈活運用即可。

這些問題,並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有了它們可以使我們避免一些常見的錯誤——

實用讀書法:思考堅持8字方針,能助你讀書記得住、寫文有話說

謹防思考過程的4個大坑

這些問題並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可以幫助我們躲開思考時常踩的坑。


1、盲目聽信:

有句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它強調的就是讀書人一定要獨立思考。

比如說有的書裡指出“細節決定成敗”,而有的書卻說“成功者必須要有大局觀”,此時,作為讀者,到底應該怎樣思考呢?

顯然,這兩個觀點擁有不同的適用邊界,前者更適合不拘小節的人,後者更適合過分追求細節的人。所以,讀者如果不知如果理解和應用,完全可以按照前面提到的“8字思考原則”來自問自答。


2、附會舊知:

所謂附會舊知就是指對於新接觸的信息或者知識,用舊有的理論和思維框架去解讀。

比如,有不少長輩都說:比薩餅不就是大餅蓋肉嗎?這就是典型的附會舊知。實際上比薩和餡餅無論是從做工,原材料,賣相,還是口感都有很大的差距。

再比如,對於長銷書,很多人也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就拿《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來說吧,有不少讀者失望地說:還不是老生常談,暢銷就是因為廣告做得好!

一句話,就與一部經受住了時間考驗的好書失之交臂了。

其實長銷書不比暢銷書,它能長時間保持銷量,這其中廣告的作用已經很小了。既然能廣受好評,自有過人之處。

如果只看那七個習慣,確實不是作者獨創。可一旦你沉下心來仔細閱讀,就會發現作者在每一點論述當中,都在以實際經驗或者案例告訴你如何將它應用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當中,這就是本書的最大價值所在。

所以,為了防止“附會舊知”,請在思考時別忘了“前因後果,適用邊界”這8字原則。

實用讀書法:思考堅持8字方針,能助你讀書記得住、寫文有話說

3、泛泛而談

這是在標籤1-回溯過去時,最容易犯的錯誤。

點擊下圖,可以幫你更好地理解如何避免泛泛而談——

實用讀書法:思考堅持8字方針,能助你讀書記得住、寫文有話說

因此,在標籤1中請儘量避免用“總是”、“經常”這類的詞,而最好以“有一次……”來代替。

因為不涉及具體事件的思考,還是停留在論述的層面,是觀點,而不是經驗。只有和自己的經歷或者聽說的事情相連,才能加深理解和記憶,而且也是加強說服能力的有效途徑。


4、空談感慨

這是在標籤2-制定目標和行動計劃時,容易踩的坑。

很多人在感覺有收穫時,特別興奮。他們會寫下自己的感受:

-“真是醍醐灌頂!今後一定要照此實踐。”
-“哇,太棒了,收穫很大”
-“這個方法太實用了,用起來!”

……

可惜這些只是決心和感慨,並不是真正的計劃。如果想制定出有效的計劃,必須注重細節。

我們來看下圖——

實用讀書法:思考堅持8字方針,能助你讀書記得住、寫文有話說

5、照本宣科

在做標籤2時,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不要照抄原文的計劃。因為它就是再具體也不是你的,還是結合自身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才能更有利於個人的成長。

對於這一點,書中舉了個別具一格的例子。

建議你在點開圖片之前先問下自己,如果是在書中學到了一個菜譜,你會怎麼寫自己的目標和計劃呢?

想好了,再點開圖片看——

實用讀書法:思考堅持8字方針,能助你讀書記得住、寫文有話說

哈哈,好玩嗎?

當一個人有目標了再去行動時,往往效果更好。這位想討老婆高興的朋友,學做這道菜一定比只是炒給自己吃要認真得多。

這個標籤案例很別緻也很有趣,它特別形象地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當目標明確地去做一件事時,一個人會多認真,多帶勁兒。

現成的寫作工具

通過前面的介紹,相信你已經對“便籤讀書法”的用法、好處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那麼如何把這種方法用於寫作呢?

特別簡單:因為既有觀點,又有事例,這不就是上好的寫作素材嗎?

如果你在讀書之後,想馬上就把有收穫的知識點進行文字分享,那麼只要以標籤內容為主,做好起承轉合,就完成了一篇文章。

實用讀書法:思考堅持8字方針,能助你讀書記得住、寫文有話說

即使當時不寫,這些標籤也是日後寫作的現成素材。

其實這種利用卡片進行寫作的方法,在國內外,一直都有作家推崇和使用,國外的比如納博科夫,國內的比如錢鍾書。

C.S.劉易斯曾說:“我的書常常是在我整理抽屜的時候寫成的”。為什麼?因為抽屜裡常常會翻到很久以前的卡片,上面寫著一些靈感、故事,可以連綴、增補成書。

雖然我們知道這些作家的創作習慣,但對於他們到底是怎麼寫卡片的卻不得而知。

現在,我們可以依據“便籤讀書法”開始積累自己的卡片了,而且由於電子設備的出現,以及網絡的發達,我們把對寫作有用的標籤直接拍照做成電子卡片,保存在諸如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之類的軟件中,積累寫作素材是非常便捷的。

實用讀書法:思考堅持8字方針,能助你讀書記得住、寫文有話說

總之,用什麼方式記筆記其實只是個形式問題,真正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思考把知識內化、並應用,如何同時還能為寫作積攢現成的素材,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從這個層面來講,這個方法真正核心的部分就是那8個字的思考原則,還記得嗎?

對——“前因後果,適用邊界”!

同時,要想掌握一個技巧,一定要記住“熟能生巧”的道理。在應用此方法之初,可能你會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可一旦形成新的腦回路,能就得心應手了。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