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協:金融科技助力證券業務戰“疫”

中证协:金融科技助力证券业务战“疫”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直接影響了證券公司各項業務、服務的正常開展,為維持業務運轉,大部分現場業務改為通過非現場方式執行。

為應對疫情的影響,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協會”)對時代財經表示,證券行業利用金融科技積極應對,通過電子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在維護系統安全和保障員工健康的同時,加速推動證券業務線上化轉型。

“金融科技的運用,助力證券行業抵禦疫情帶來對資本市場和證券業務帶來的衝擊,為證券公司的正常運營提供了保障和支持,行業經受住了此次疫情的考驗。”協會表示。

根據協會介紹,金融科技對證券行業的助力主要有五點:

一、金融科技助力證券經紀業務線上化轉型

面對特殊時期非現場業務增量,金融科技為證券公司應對考驗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基於人臉識別、光學字符識別(OCR)、公安聯網核查等技術,多家證券公司通過智能審核輔助工作人員提升客戶身份審核效率和質量,保障非現場服務效率;通過人臉識別、活體檢測、姿態識別等技術,擁有單向視頻資質的證券公司可有效保障7*24小時開戶申請受理。

基於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知識圖譜、多輪算法等技術,智能客服平臺有效支持7*24小時多渠道在線業務諮詢,分流人工客服壓力。

面對驟增的客戶諮詢熱線電話,智能路由技術實現客服熱線向投顧熱線分流,緩解呼叫中心壓力。

基於語音識別、情緒識別等技術,智能質檢服務可100%覆蓋坐席通話質檢,保障坐席服務回答質量。

二、通過智能投顧,滿足客戶需求、提升服務效率

疫情期間投顧服務需求顯著增加,多家券商持續推廣智能投顧、賬戶診斷等在線服務,基於用戶畫像與智能算法技術滿足客戶廣譜式財富管理訴求。

部分公司將公司APP與為投資顧問打造的雲工作平臺聯通,推出雙平臺互聯會話在線投顧服務。也有公司依託線上直播與視頻會議平臺組織系列電話會議,並通過移動金融終端轉播推廣,引導投資者理性客觀看待疫情影響,助力投資顧問服務有序開展。

三、探索資管產品託管外包業務全流程遠程辦理

為嚴防新冠疫情擴散,部分證券公司升級資管產品託管外包業務系統,從產品準備、募集與成立、投資運作、產品清盤等環節提供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線上辦理服務,為遠程辦公提質增效。

在產品準備環節,使用管理人服務平臺在線辦理,面向基金管理人集結了金融科技與數據服務,支持7*24小時全天候業務辦理,實現託管外包業務辦理線上化。

在募集與成立環節,推動無紙化和電子簽名的應用,為管理人提供電子簽約服務。滿足管理人的投資者身份認證,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以及合同電子簽約等募集全流程中各個環節的功能需求,且減少了人員交互,有利於新冠疫情的防控。

在投資運作環節,實現線上高效順暢的投資劃款,包括銀證/銀期/銀衍/銀信轉賬、場外投資劃款、銀行間交易確認及資金劃撥業務的直通式處理。在日常運營方面,提前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應急管理預案,從人員管理、場地及系統安排、運營問題排查、後勤保障等各個方面做好相關準備,合力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所有資管產品日常運營業務如估值、申購贖回、分紅、扣費、增值稅業務、劃款等均可正常辦理。

在產品清盤環節,資管產品出現合同中約定的終止情形後,管理人可在管理人服務平臺發起清算流程來結束產品運作。

四、智能化風控系統保障業務平穩有序開展

(一)持續加強智能化風控系統建設,積極應對突發疫情

目前,各公司的移動OA應用比較廣泛,功能完善,桌面雲系統、內部視頻及電話會議系統等均有效適應當前背景下分散辦公的模式,確保了在疫情期間證券公司各項工作流程和審批流程按照正常情況運轉。

一些證券公司基於大數據及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商業智能等理論方法,構建了包括風險管理領導駕駛艙、集團風控指標並表管理系統、智能風險預警系統、內部評級系統等在內的智能風控應用系統,通過內外部大數據分析,結合人工智能風險分析引擎及創新工具、算法的應用,深度挖掘潛在風險傳導機制,智能識別、預警隱匿風險源頭,直觀、動態展示整體風險狀況及風險分析數據,保障證券公司風險管理工作正常、高效開展。

(二)運用電子化、智能化模式管理業務風險

疫情期間,證券公司通過VPN等工具遠程訪問風險管理系統,實現了風險管理系統的遠程操控和運維,保證了疫情防控期間遠程對各類業務風險的動態監控及預警,支持風險管理工作高效開展,保障證券公司各項業務的平穩運行。

部分證券公司使用投行電子底稿系統,以項目為單位所有底稿及申報文件均通過系統多道防線審核,實現投行業務的全部底稿及流程的系統化、實時性的審批、留痕及歸檔。有的公司利用市場風險計量引擎RiskMetrics,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市場宏觀因子與歷史行情,進行壓力測試,測算公司自營投資在極端行情下的損益情況,供管理層決策。

部分公司採用遠程盡調的工作方式開展股票質押業務。採用視頻訪談、視頻記錄獲取資料過程、視頻查看了解融資方辦公經營場所或資產情況等方式,要求股票質押業務客戶遠程簽署的所有書面材料,均應錄製視頻,確認客戶身份和客戶意願,並拍錄簽字過程,通過微信/傳真獲得掃描件,並通過快遞等方式獲得原件,在對原件、掃描件與視頻比對無誤後提交。

也有公司結合多年積累的衍生品業務、風險管理經驗,自主開發了全球衍生品交易系統(ODTS),通過實時估值,T+0逐日盯市,多場景分析及壓力測試等功能,實現了對集團境內外、子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的全流程風險管控。

五、人工智能在投資者教育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後,在投資者教育方面,以課程直播為代表的在線教育迎來了用戶基數和使用頻度的爆發式增長,大部分證券公司在此特殊時期深入挖掘客戶對信息服務的需求,探索人工智能在投資者教育方面的多種可能性。

一是人工智能自主寫稿,部分證券公司已通過“AI寫稿”、“AI+投顧”的人機結合方式,機器完成報告中市場客觀數據的部分,人工投顧進行分析和補充觀點,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投資者教育內容,同時也強化了針對客戶持倉相關內容的個性化生產。

二是開展單人/多人投顧在線直播服務,疫情期間,大部分證券公司業務部門均集合了研究所、總部投顧及外部專業機構的研究力量,利用遠程辦公和在線服務系統,並就投資者關注的宏觀經濟影響和疫情之下的投資策略等內容,邀請專家投顧、基金管理人等一同展開在線開展投資者教育及相關服務,投資者在家即可全天候參與。

三是實現投資者教育內容精準分發,通過大數據對客戶投資偏好、需求和主要活躍場景進行分類和智能識別,綜合利用場景投放、主動觸達、智能投資助手等方式,將內容精準分發給客戶。此次疫情期間,部分證券公司反饋投資者教育內容觸達率相較此前的常規時期實現了大幅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