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实施就近就业,用工务工“两头甜”

“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再到公司打工,每月能赚2700元左右,加上土地租金,一年下来收入比较可观。工作地点离家也近,可以照顾好家。”3月16日,在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上班的工人段朝兰乐滋滋地说。


泸西县:实施就近就业,用工务工“两头甜”

和段朝兰情况一样的还有在这里务工的张莲香:“家里的土地少,以前种粮食仅够一家人的口粮。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好。”


泸西县:实施就近就业,用工务工“两头甜”


“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在金马镇流转土地10000亩,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除按年向农户支付土地租金外,公司还实行租赁返聘模式,安排当地群众在基地的管理、采摘、包装、运输等岗位就业。常年用工500多人,并优先录用土地流转农户及当地富余劳动力,为当地农户带来年均近800万元的劳务收入。”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荣望介绍。


泸西县:实施就近就业,用工务工“两头甜”


近年来,泸西县凭借当地的资源优势,引进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到泸西县发展蔬菜产业。2016年,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向杭州G20峰会供应生鲜蔬菜13车次,共计72.44吨,成为G20峰会名副其实的 “菜篮子”。随着“菜篮子”知名度扩大,泸西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调基地,以及全国重要的冬春蔬菜夏秋补淡和外销出口蔬菜基地,成为享誉全国的“菜园子”。2019年连片种植各种蔬菜达18.5万亩,年产商品蔬菜160万吨,年产值突破30亿元。


泸西县:实施就近就业,用工务工“两头甜”


泸西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就业这个“牛鼻子”不放松,突出产业大发展,做实技能培训,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近万名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务工挣钱,成为“离土不离乡”的“上班族”。


泸西县:实施就近就业,用工务工“两头甜”


“坚持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两条腿’走路,立足于全县18余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果、菜、花、药、畜’五大优势品牌,依托全县43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16个专业合作社、54个家庭农场提供的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基层党总支在组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的带动作用,构建‘党总支+合作社+农户’就业模式,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2019年吸纳72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年人均务工收入近2万元。”泸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周振权说。


泸西县:实施就近就业,用工务工“两头甜”


值得一提的是,泸西县针对部分群众土地流转后,需照管家庭、技能水平低等问题,导致无法外出务工的实际,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体量大、吸收就业能力强的特点,通过政策支持在全县建成扶贫车间23个,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方式,通过“因人定培、以培定岗”送工作岗位到群众家门口,吸纳外出务工困难的贫困劳动力560余人,创收200余万元。其中,午街铺镇达左扶贫搬迁安置点引进阳光扶贫手工编织项目,建设“厂房式”扶贫车间,与厦门体育外贸公司等两家公司建立生产合作关系,由政府提供加工场地,企业负责技术、设备和产品回购,群众学到技能后可从企业领取原材料和生产工具在家制作,并记件领取工钱,有效解决了当地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留守老人等贫困人员就业问题,创收23万余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