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沒錢的人,要完也是完不了的

《呼蘭河傳》:沒錢的人,要完也是完不了的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裡,寡婦白流蘇抱怨自己一輩子早就完了,徐太太勸誡她說:“這句話,只有有錢的人,不愁吃,不愁穿,才有資格說。沒錢的人,要完也完不了哇!”。

《呼蘭河傳》生動地描述了什麼叫“沒錢的人,要完也完不了”。

小城的人很窮,連能吃上豆腐都是一件可以誇耀的事。對於一些人來說豆腐竟然是“斷頭飯”一樣的存在,想吃一塊豆腐還要下決心:“不過了,買一塊豆腐吃去”。

知乎上經常有一些“何不食肉糜”的發言。可是,站在現在回望過去的我們也會“何不食豆腐”地認為吃不起豆腐是一種無稽之談。要知道,雖然我們大家生活在相同的時間空間,可是富人和窮人好像並不是生活在一個時代的。

奇葩說裡有一集各個導師們亮出了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其中最容易猜的就是蔡康永——除了康永少爺,誰家能拍這麼清晰的黑白照?其他導師的照片,有些還是彩色照片,清晰度都沒有他的高!而且,誰家在那個年代會有落地臺燈呢?

《呼蘭河傳》:沒錢的人,要完也是完不了的

我家到現在也沒有落地臺燈,我現在用的檯燈上甚至還有小學貼的明星的卡貼。

再對比一下同時代的蕭紅和張愛玲。蕭紅在《呼蘭河傳》裡寫人們對於火磨(用發動機的磨)的困惑:火怎麼能讓磨運動呢?而小時候的張愛玲已經坐上了小轎車。

但窮人也有窮人的好,有錢三尺壽,窮命活不夠。你不得不感嘆,有時候窮人的生命力,是異常頑強的。怪不得以前的人要給小孩起名“狗蛋”,想來名字越賤命越硬可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呼蘭河的人太窮了。他們吃不起健康的豬肉,只能吃瘟豬肉。

可是瘟豬肉多不好聽、多不衛生呀。

幸好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很多動物喪生於此。因為有了這個大泥坑,瘟豬也有了全新的身份——掉坑豬。雖然瘟豬的肉是紫紅色的,可是人們心照不宣異口同聲地說它是掉坑豬,它也就成了掉坑豬了。若是有不懂事的小孩指出這皇帝的新衣,可少不了一頓揍的。

《呼蘭河傳》:沒錢的人,要完也是完不了的

窮人也是有尊嚴的。《紅樓夢》裡劉姥姥在去賈府打秋風之前,還和一家人合計過去打秋風的人選——劉姥姥的女兒女婿是年輕人,拉不下臉,所以只好讓劉姥姥帶著外孫去。劉姥姥第一次進賈府,剛見到王熙鳳時,還拉不下臉,說話吞吞吐吐,臉都漲紅了。

可窮人的尊嚴又是不值錢的。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為了逗人發笑施展了不少“本領”。

呼蘭河城裡的人其實挺“聰明”的。畢竟還要生活下去,瘟豬肉是不能不吃的,皇帝的新裝就皇帝的新裝吧,騙人騙久了沒準自己也會深信不疑了。

所以小城裡的人沒錢買藥,就撿別人用過的藥貼來用,總算是有個心理安慰。實在一病不起了,就寄希望於算命的仙人或者是跳大神的。他們真的一點也不覺得跳大神沒什麼用嗎?呼蘭河城裡趕車一家的老太太,請人跳大神也不為治病。她家人丁興旺,她覺得死了也挺無所謂的,她只是需要跳大神的安撫她的內心。或許人們需要的,只是心靈的麻醉劑。

《呼蘭河傳》:沒錢的人,要完也是完不了的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可是呼蘭河城裡的人看著被小孩子用髒手摸過的麻花,卻說:“這麻花真乾淨,油亮亮的”。

之前臺風天,一則新聞刷屏了朋友圈:一個人在狂風中“奮不顧身”地跑去扶自己的麵包車,結果被面包車壓倒在了地上。不少人問:“錢難道比命重要嗎?”

很殘酷的是,對於一些人來說,錢確實是比命重要的。呼蘭河裡賣粉的一家住的草房岌岌可危,“搖搖欲墜”,可是為了省租金,他們也不願搬走。搞笑的是,他們看起來這樣不怕死,過河的時候卻會往河裡丟銅板,害怕河神把他們拉下河去。

是啊,過河是一次性的,租金可是要一直交的呢,哪裡有這麼多的錢交租呢?

《呼蘭河傳》:沒錢的人,要完也是完不了的

小城裡的人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飯,睡覺,幹活。時間對他們而言是沒什麼意義的,只不過身上的衣服從薄變厚,又從厚變薄而已。

“人活著是為了穿衣吃飯”。

“人死了就完了”。

沒有比這更乾脆利落的。

有人說,舊社會的中國人是麻木的。可是他們敢不麻木嗎?未來是無邊的荒涼,人們是不敢去看未來的,只有麻木才能讓畏縮不安的心平靜下來。於是,他們一天天的,吃飯、睡覺、幹活,繼續頑強地活下去。

窮人/普通人大概是沒有能力逃避生活的,逃避生活其實是一種特權。

我們每個人都要磕磕絆絆地長大,活在新時代的我們不用以“麻木”來守護自己脆弱的心了,但是路還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