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没钱的人,要完也是完不了的

《呼兰河传》:没钱的人,要完也是完不了的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里,寡妇白流苏抱怨自己一辈子早就完了,徐太太劝诫她说:“这句话,只有有钱的人,不愁吃,不愁穿,才有资格说。没钱的人,要完也完不了哇!”。

《呼兰河传》生动地描述了什么叫“没钱的人,要完也完不了”。

小城的人很穷,连能吃上豆腐都是一件可以夸耀的事。对于一些人来说豆腐竟然是“断头饭”一样的存在,想吃一块豆腐还要下决心:“不过了,买一块豆腐吃去”。

知乎上经常有一些“何不食肉糜”的发言。可是,站在现在回望过去的我们也会“何不食豆腐”地认为吃不起豆腐是一种无稽之谈。要知道,虽然我们大家生活在相同的时间空间,可是富人和穷人好像并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的。

奇葩说里有一集各个导师们亮出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其中最容易猜的就是蔡康永——除了康永少爷,谁家能拍这么清晰的黑白照?其他导师的照片,有些还是彩色照片,清晰度都没有他的高!而且,谁家在那个年代会有落地台灯呢?

《呼兰河传》:没钱的人,要完也是完不了的

我家到现在也没有落地台灯,我现在用的台灯上甚至还有小学贴的明星的卡贴。

再对比一下同时代的萧红和张爱玲。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人们对于火磨(用发动机的磨)的困惑:火怎么能让磨运动呢?而小时候的张爱玲已经坐上了小轿车。

但穷人也有穷人的好,有钱三尺寿,穷命活不够。你不得不感叹,有时候穷人的生命力,是异常顽强的。怪不得以前的人要给小孩起名“狗蛋”,想来名字越贱命越硬可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呼兰河的人太穷了。他们吃不起健康的猪肉,只能吃瘟猪肉。

可是瘟猪肉多不好听、多不卫生呀。

幸好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很多动物丧生于此。因为有了这个大泥坑,瘟猪也有了全新的身份——掉坑猪。虽然瘟猪的肉是紫红色的,可是人们心照不宣异口同声地说它是掉坑猪,它也就成了掉坑猪了。若是有不懂事的小孩指出这皇帝的新衣,可少不了一顿揍的。

《呼兰河传》:没钱的人,要完也是完不了的

穷人也是有尊严的。《红楼梦》里刘姥姥在去贾府打秋风之前,还和一家人合计过去打秋风的人选——刘姥姥的女儿女婿是年轻人,拉不下脸,所以只好让刘姥姥带着外孙去。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刚见到王熙凤时,还拉不下脸,说话吞吞吐吐,脸都涨红了。

可穷人的尊严又是不值钱的。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为了逗人发笑施展了不少“本领”。

呼兰河城里的人其实挺“聪明”的。毕竟还要生活下去,瘟猪肉是不能不吃的,皇帝的新装就皇帝的新装吧,骗人骗久了没准自己也会深信不疑了。

所以小城里的人没钱买药,就捡别人用过的药贴来用,总算是有个心理安慰。实在一病不起了,就寄希望于算命的仙人或者是跳大神的。他们真的一点也不觉得跳大神没什么用吗?呼兰河城里赶车一家的老太太,请人跳大神也不为治病。她家人丁兴旺,她觉得死了也挺无所谓的,她只是需要跳大神的安抚她的内心。或许人们需要的,只是心灵的麻醉剂。

《呼兰河传》:没钱的人,要完也是完不了的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可是呼兰河城里的人看着被小孩子用脏手摸过的麻花,却说:“这麻花真干净,油亮亮的”。

之前台风天,一则新闻刷屏了朋友圈:一个人在狂风中“奋不顾身”地跑去扶自己的面包车,结果被面包车压倒在了地上。不少人问:“钱难道比命重要吗?”

很残酷的是,对于一些人来说,钱确实是比命重要的。呼兰河里卖粉的一家住的草房岌岌可危,“摇摇欲坠”,可是为了省租金,他们也不愿搬走。搞笑的是,他们看起来这样不怕死,过河的时候却会往河里丢铜板,害怕河神把他们拉下河去。

是啊,过河是一次性的,租金可是要一直交的呢,哪里有这么多的钱交租呢?

《呼兰河传》:没钱的人,要完也是完不了的

小城里的人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干活。时间对他们而言是没什么意义的,只不过身上的衣服从薄变厚,又从厚变薄而已。

“人活着是为了穿衣吃饭”。

“人死了就完了”。

没有比这更干脆利落的。

有人说,旧社会的中国人是麻木的。可是他们敢不麻木吗?未来是无边的荒凉,人们是不敢去看未来的,只有麻木才能让畏缩不安的心平静下来。于是,他们一天天的,吃饭、睡觉、干活,继续顽强地活下去。

穷人/普通人大概是没有能力逃避生活的,逃避生活其实是一种特权。

我们每个人都要磕磕绊绊地长大,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不用以“麻木”来守护自己脆弱的心了,但是路还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