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发展进程扫描【2011】(旧文分享)


一、

从全球体系角度观察

资本主义两个主要发展阶段有着泾渭分明的差别,以英国为中心的阶段,是以中心为生产体系,任何经济体加入该体系都面临本国储蓄外流,原有经济体系快速崩溃的特点,典型的是中国和印度。因此,该体系驱动英国不断的向外殖民,寻找新的市场,才能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当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没有新的市场消费其不断增长的产能的时候,日不落帝国的衰亡也就开始了。

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体系,是以中心消费拉动整个体系快速扩张。该模式所到之处,中心强大的消费能力迅速的拉动加入该体系的经济体获得飞速发展。欧洲的复兴、日本的战后崛起,东亚四小龙、东南亚的繁荣,无疑例外都与美国强大的消费拉动密不可分。这些经济体的复苏与繁荣,加速了美国体系进入鼎盛时代,东欧、俄罗斯、中国、印度等经济体在上世纪末都毫无保留的加入了这个经济体系。美国以一个民族名不副实的消费能力来吸纳人口数十倍于其他民族国家的产能,进而维系整体体系的扩张,是目前美元体系的一个深刻悖论。

次债危机”是整个体系难以运转下去的表现形式,本次危机是整个体系的危机,是中心消费驱动增长方式的危机。寄希望本次危机短时间内结束,全球经济继续走上快速增长的快车道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新的平衡中,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全球架构将被改写,未来所有的行业变化都将围绕 “再平衡” 展开,这将并不以任何一个经济体的意志为转移,全球经济正在走向未知。

二、从两个世界的角度看全球经济走势

互联网的出现让世界一分为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人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现实世界,而消费却流向了两个世界。虚拟世界中的企业具有明显区隔于传统企业的特征:一、与营收比较,其提供的就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几乎不提供就业);二、成本无限低,利润无限接近营收,很像现金的黑洞。例:苹果、微软、谷歌、甲骨文、百度、腾讯、盛大。三、垄断是虚拟企业的天然属性,例: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谷歌在搜索领域,百度在中文搜索领域,淘宝在C2C领域、腾讯在即时通讯工具领域。四、不断自有强化,虚拟世界企业的强大盈利能力促使全球资本、人才、技术疯狂涌入,从而推动了虚拟世界的迅速膨胀,不断自我强化。

综上,虚拟世界中的企业的典型特征概括:现金黑洞、高度垄断。

虚拟世界企业在可以轻松实现低成本、无国界的扩张,自我强化,不断对现实世界储蓄(消费)进行吞噬,必然导致现实世界企业营收萎缩,企业利润下降,提供就业萎缩。在两个世界并存的情况下,虚拟世界自我强化与现实世界被动弱化同时发生,当虚拟世界企业在虚拟世界已经完成高度垄断,其扩张的触角自然伸向了现实世界。如果说现实世界中的企业是以实体制造为核心的,而虚拟世界中的企业则是以智能化和互联网为核心的。虚拟世界中凭借资本、信息垄断和智能科技的三大优势对现实世界中的行业进行颠覆式的改造与创新,不断改写市场的规则,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和垄断者。

典型的案例是苹果公司对手机产业的颠覆,苹果公司颠覆传统手机行业的速度在传统制造业的思维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传统以制造为核心的思维下,需要掌握核心科技,每个环节都需要企业自身完成,而苹果的思维刚好相反,苹果仅仅是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者,通过全球采购与组织生产,将全球最优质的资源组合到一起,从而使智能手机彻底颠覆了手机传统的功能,

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手机销售给消费者的更多是一种交流的手段或者说可持续更新的服务。苹果对智能手机的控制更主要集中在系统上,通过对手机系统的升级使苹果永远保持与使用者的密切联系,达到永续的从手机使用者身上获得价值。在传统世界中,企业主要利润来源于初次销售,而虚拟世界企业主导的产品将可以永续的从用户身上获得利润。

智能手机的成功极大的鼓舞了苹果和虚拟世界中的企业,智能电视、智能电器、智能汽车,苹果正在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渗透,5年颠覆一个行业是乔布斯对苹果的要求,而智能汽车是苹果公司最重要的一个产品,因为汽车和手机一样是消费者通向虚拟世界的入口,一旦完成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垄断,苹果将完成PC、手机、电视、汽车通往虚拟世界的四个入口的布局。毫无疑问未来,如果苹果公司完成对汽车行业的颠覆,那么无疑对全球制造业和就业将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德国、日本、中国等传统汽车制造大国的就业因此将受到巨大的冲击,间接影响的行业有钢铁、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

当然,苹果仅仅是虚拟世界中的一家企业,与苹果类似的谷歌、甲骨文及其他新兴企业都在完成本行业垄断之后,都已经将触角伸向传统领域。

他们垄断着信息,垄断着全球最顶尖的人才,拥有印钞机一样的盈利能力和与苹果一样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基于平台,而非制造的某些环节,这让他们可以组织全球最优质的技术、资源和几乎无限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虚拟世界对传统行业的逐一颠覆将难以避免。两个世界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日益模糊,这一过程的完成将导致全球制造业的重心发生大范围的转移,而对基础资源的需求的颠覆速度也将超出我们认知与理解的速度。虚拟世界对行业的垄断是跨越国际和行业的,这种垄断将超越现在资源企业对资源垄断的能量。而这种转变最大受益者将是美国。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及稀土资源(智能科技的基础)决定中国也可能成为受益者。传统制造业中心欧洲和日本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因为这两个经济体比人力成本竞争不过中国,比智能技术和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与美国企业存在巨大差距。诺基亚的衰落是欧洲制造业衰落的一个前兆。

三、从分工角度观察

美国凭借创新获得超额利润,德国占据高端市场,日本占领中高端市场,中国占据低端市场。显然创新获得的超额利润是阶段性的和不可持续的,更致命的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创造的利润流向与传统的技术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新技术革命仅需要很少量的员工却创造出天量的利润,这导致大量的利润流向了华尔街,而不是流向了消费者的口袋。对比数字更能说明该问题,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为美国提供数百万个就业机会,而微软、苹果、谷歌等企业加起来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只有区区十几万人。因此,新经济本身就使的美国消费变得无以为继。

但流向华尔街的利润要继续获利,就必须向“未来”要利润。这是“次债危机”产生的背景就变得清晰:一面是创新利润不能为美国家庭创造大量就业,又要求美国家庭去消费掉全球过剩产能(缺钱),一面是流向华尔街的天量利润需要找到一个再次获利的出口(钱多)。双方需求碰撞到一起自然就出现了华尔街将钱借给没有偿还能力的家庭。因此,“次债危机”产生存在历史的必然性。而“次债危机”的爆发也预示着美国消费引擎的彻底熄火,债务累积也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要使美国消费引擎再次启动,那么,美国基于新兴能源智能再工业化发展将是必要条件,而完成再工业化美国也就完成了由消费中心到生产中心的转变,这显然与全球原有的体系是背道而驰的,也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致命的冲击。寄希望中国在新的十年依然保持较快增长那将是不切实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