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瑞典應對疫情的方案,有沒有可能是最科學的呢?

特斯拉2019


人的免疫能力在短期內是不會形成的,更不可能在幾周內為大多數人適應。這種所消極應對,其實更多是出於政治考慮,而非醫學上的合理應對策略。

基於幾點;

首先有體制原因。中國能快速調動一切醫療資源,即便是春節特殊時期,各種物資都能在政府的控制下,迅速調配供給。我們基建實力,再次得到證明,能在短短十來天建兩座大型醫院。就憑這些英國和瑞典政府學不來,按他們走完流程辦事,疫情基本失控了。

其次是醫療系統結構不同,中國醫療機構和醫療資源,幾乎控制在政府手中,能把最好的醫療資源優先來應對疫情,只要監控好執行問題就是了。看看英國和瑞典,大多數好的醫療資源,政府調動到執行,得開多少會,表決多少次,就這個利益平衡就夠政府頭疼。這些決策都不是短期內能做好的。中國今天所有的感染者,從檢測到治療,都是免費的。如果他們也是這樣,政府買單,這個預算費用哪裡出怎麼扯。看看美國人就知道了。

第三,自由意識形態下的西方社會,對於"隔離"的認識,比較難以理解。中國超過99%的民眾願意接受隔離,能夠理解隔離的意義。英國民眾接受隔離的人,能夠理解且自願接受隔離的人,估計不到一半。這是什麼概念,極可能出現動盪,引起多種連鎖反應。所以即便隔離封城,都可能做不到嚴格和自覺,走過場一樣。該有的活動和常規生活必須事宜,不會缺。看看到今天,西方社會很多人還在說隔離是觸犯他們寶貴的人權。試問命都沒有了,何來人權?放棄人民健康和生命,才是對人權的踐踏。

第四,對疫情的嚴重性存在僥倖心理,他們覺得病毒會隨著氣溫升高失去活力。日本,美國都有這種評估。所以看不到美日感染者數據那麼高,他們壓根不去檢測。不過這種病毒從來沒發生過,沒有人能絕對保證這一點,他們願意去賭一把。如果贏了,贏得的太多太多,他們認為值得去賭。

第五,雖說病毒對於感染者來說是公平的,其實不然。英國瑞典政客和精英們,如果真的感染,他們不會像普通人一樣,他們會得到優先的好的治療,這道理其實哪兒都一樣。普通人只能等,老弱的體質差的,六十歲以上不再有工作能力的,他們被淘汰了,這些政客不會心疼。按死亡率,英國可能超過一百萬人代價。對社會影響來說,他們覺得比起隔離和停止商業活動,這個能接受。反正也不是青壯年為主,對社會運轉不會有太大影響。

以上分析得出結論,他們應對疫情的策略,是基於國家實力評估,以及對疫情發展誤判結果。這種對世界其它國家來說,特別危險。最終也一定會失敗,這種失敗是民眾對國家信用信心的喪失,影響方方面面,導致國家實力進一步衰弱。疫情過後,國際局勢一定會發生極大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