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併購風起雲湧 行業整合優勝劣汰

雖然2019年中國房地產銷售總量及總額均創下歷史新高,但對於房地產企業而言則苦樂不勻。截至2019年12月25日,“中國併購庫”顯示,正在掛牌中的併購交易機會有146條,標的金額達497億元,其中併購標的為房地產的有37條,標的金額約120億元,佔掛牌總標的金額的24%。從併購標的所在區域來看,中部和西南部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企業所佔比重最高;從併購標的規模來看,多為註冊資金在1億元以下的中小型房地產企業;從掛牌原因分析,這些掛牌標的多為經營不善、負債規模較大的房地產企業。

房企併購風起雲湧 行業整合優勝劣汰

中國房地產併購市場是從2017年開始活躍起來的,因為近年在持續頻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之下,房地產企業的生存環境發生了重要變化:一是購房需求端受到限購限貸政策的嚴重影響,致使房地產企業銷售承壓,資金回籠日益困難;二是針對房地產企業的金融監管趨嚴,融資渠道收緊且不斷關閉,資金成本顯著提升。迫於政策壓力,一些前期比較激進且槓桿率較高的企業,在市場處於下行週期時不得已拋售項目以週轉資金,這些企業的不斷退出孕育了行業併購及整合的機會,而一些主動轉型、主動降槓桿的房地產企業也釋放出更多的優質項目。

2017年是房地產併購市場最火爆的一年,頻頻創出動輒數百億元的單筆收購案。雖然2019年最高單筆收購金額不及2017年,但融創中國和世貿房地產的頻繁收併購動作尤為引人矚目。年初,融創就以126億元收購泛海京滬黃金地塊項目;接著,融創從陽光100和新湖中寶手中接過多宗項目;11月,融創斥資153億收購雲南城投資產包,使得這一交易成為年內房地產最大併購案。世茂2019年共有20次收併購動作,當年70%以上的土地儲備均來自併購,先後完成對泰禾、明發、萬通、粵泰旗下多個項目的收購,累計斥資逾百億元。及至2019年末, “陽光城收購協信”、“世茂收購福晟”、“綠地收購上海新湖”等或實或虛的重磅消息,又將中國房地產併購市場推向高潮。

驅動房地產企業收併購的最大動力是擴大土地和項目儲備。通過收併購地產項目,房地產企業能夠快速調整自身的戰略佈局,進入新的城市和區域,擴大土地儲備規模,為後續發展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土地招拍掛市場的激烈競爭,二級市場拿到的土地和項目更具性價比。因而,收併購地產項目已成為目前房地產企業的策略共識。當部分中小房地產企業資金鍊出現問題或規模難以擴大之時,通過項目出售等方式退出市場或聯手龍頭房地產企業尋求出路;而對有實力的龍頭房地產企業來說,在控制槓桿率的前提下逆勢擴張,不失為一個做大規模的捷徑。隨著行業併購日益活躍,大型房地產企業的規模也將繼續擴大,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也將進一步提升。

然而,無論是被收購方還是收購方,資金鍊狀況都是對企業運營的最大考驗。據2019年半年報顯示,資產負債率超過80%的上市房地產企業達到58家。諸如作為併購對象的泰禾,其負債率超過80%;而作為併購主體的融創中國,其負債率更超過了90%;綠地控股的負債率也達到了88.3%。因此,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面對2020年持續增多的併購機會,降槓桿、降負債,保障資金鍊的安全仍然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