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到位”而不“越位”,如何做到?

四棲職場山海客


【豆苗觀點】先來明確兩個概念,一個是"到位",一個是"越位"。

一、什麼是"到位"。

在職場中,"到位"是一個主觀概念,可以是上級領導對自己工作內容完成情況的期許,也可以是自己對工作完成情況的判定,是由人的主觀思維和經驗來針對具體完成情況做出的決策,人作為個體,自然思維和想法不一樣,標準也不一樣。故"到位"的標準就不一樣。

二、什麼是"越位"。

"越位"分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在工作中插手同級人員的工作,手伸的太長;二是在團隊中只完成自己擅長的事情或者自己喜歡做的,其他都丟給別人做;三是上下攬權,干涉他人的工作。

題目說:職場中"到位"而不"越位",要如何做?要避免以上所講述的既要"到位"而不"越位",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崗位職責明確。

在企業中,為保證各項事宜都有相應的責任人,故應根據需要設定相應的崗位,並明確相關職責及說明,可以讓責任人清晰的知道什麼是自己職責內的事情,什麼不在範圍內,用崗位職責約束著自己的工作行為。

二、設定合理的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是指組織為了實現戰略目標,通過對部門或員工的工作結果,行為表現,工作態度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監測,分析和評價,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過程。在這設定的績效指標是經過科學的方法,結合公司實際情況而制定的,績效管理還有管理意義,開發意義和溝通意義。績效管理能向員工傳達組織與主管的期望,讓員工明白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同時也明白做別人的事情也獲得不了績效高分。

三、時刻提醒自己,維護好同事間的關係。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朋友吐槽XX又討好誰了,她又插手誰的事情了,她又耽誤誰的工作了等等話語,這都給辦公室引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亦或直接引來當事的反感與排斥。自己還是應該著於自己的事情較好,有多餘的時間應深入挖掘本職工作,當然,別人請教幫忙處理的另當別論。

我是 與你一起成長。


豆苗ZUO


看似簡單實則是很難做到的事情。一是到位已經不易了;二是不越位也不容易。既到位又不越位就更加不易了。就真的做不到嗎?只要做到"四清"就可以了。所謂的四清就是:

首先廓清崗位職責範圍的縱向邊界。主要指上下工作關係。最重要的是崗位職責範圍的邊界。能夠明確的按規定辦,可是有些事情是說不清道不明。但也要其中對易於摸糊風險高的部分儘量劃分淸楚;

其次劃清左右關係的橫向邊界;主要指相關部門或相關崗位之間的人際關係。包括圈子文化之間參與的程度;對員工或者同事之間交往的深度等;

再次是分清執行方案中橫向銜接部分的職責邊界;有些相關部門或相鄰崗位職責分工範圍,紙面上是明確清晰的;可是一旦接觸實際方案,常常在邊緣處容易出現異常現象。需要基本有個區分,便於分清相關負責與任務量;

最後是釐清實踐過程"度"的邊界。有些方案理論上很完美適用,可是一到落實到實處,往往就會出現差錯。不得不予以糾正。可是修復的幅度,調整的角度以及校正的力度,這個尺寸拿揑的程度都會直接影響質量與進度。

對照四清,未及者再加把勁,已經達到注意尺度;越界者收斂回來。總之大道易行,允厥1執中。就像圖中的水果邊界清晰一樣。



天道若龍


您好,我是冰冰,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打拼職場的人,我也在內,總希望自己能夠早日做出成績,聚集一些人氣,得到領導的認同,並獲得升遷機會。但是,無論你的心情多麼迫切,都要把自己放在適當的位置,千萬不要“越位”,這是混職場不得不記住的真理。在職場用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大家要注意:

第一:角色越位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組織架構,每個人在進入到這家公司的角色都已經有了明確的定位,你自己要心中有數。一般領導也是從小的職位做起的,如果你經常喧兵奪主,搶領導的風頭,那麼這樣的人是混不了多久的。

第二:決策定位

在公司總有一些人對業務不向領導請示,自作主張,這樣的行為就是決策越位。可能有些人會找藉口說事發突然,但是真實情況什麼樣,只有自己清楚。

第三:越級上訪

在公司有些人發現問題,不向直接領導反映,而是向老闆彙報,這就是越級上訪,一方面可以看出你的處事能力,另一方面會讓老闆對你和領導的關係產生質疑,後果可能損人不利己。

在職場中避免以上這些,做到守位不越位,獻策不決策,補臺不搶臺,就可以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以上是我的看法,歡迎私信留言討論!


90後HR冰冰


【可知大叔聊職場】有幸回答「職場中“到位”而不“越位”,如何做到?」

如果想要做到職場裡“到位”而不“越位”主要還是靠一個人的悟性。也就是說,在面對一件具體事情時,是如何判斷和理解到位與越位的,這關乎事情本身和外部環境的綜合考量。

第一個“到位”是充分理解領導意圖。

世界管理大師湯姆·彼得和南希·奧斯汀在他們合著的《追求完美》中,詳細地談到過有效聽懂一把手講話重要性的問題。彼得在書中指出:“有效地領會對方的說話意圖,可以瞭解到更加真實重要的信息,而且能夠調動談話的活躍氣氛,促進彼此之間的深入溝通,增強信任感。”

只有充分理解、讀懂領導的想法,才能將工作事項付諸於實施。

有時候,領導在佈置工作時,並不會只會傳遞工作的目標和目的,而不注重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在過程中去領悟和化解可能出現的問題,最終實現工作目標。

那麼,是不是一個人悶頭做就是對的呢?

一定不是的。我們需要在過程中去反向溝通,以反覆確認我們理解的領導意圖是不是到位的。

讀懂領導意圖,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這也就是到位不越位。

第二個“到位”是服從

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職場裡的“忠誠”也是一條規則。

我們要在不違背相關法律和底線的情況下,服從領導的工作安排。其實,我們也都遇到過,當領導佈置工作,我們有異議的時候,會出現什麼結果呢?所以,我們在第一時間迅速的回應是唯一的選擇。

同時,我們也要把每次工作當成是一種成功的考驗。內心有小我,外部有大我,與其他人共同完成相關工作,是體現自己能力價值和格局的最重要表現。

“服從是第一生產力”。做到服從也是“到位”不“越位”。

不做關鍵事項決策

決策是領導所“特有”的,這不是一項特別好的差事。因為有決策,就要承擔決策所帶來的風險。

因此,在體現自己能力的前提下,不要做私自決策,要具體的事情具體分析,在什麼節點以什麼方式向領導請示。

“聰明”的人總是會選擇好的時機,讓自己有所體現,又給了領導“空間”,這也是“到位”不“越位”。

總結

工作中的到位最核心的認識自己的位置,照顧他人的感受,是一種悟性。

我們首先做到讀懂、服從和不要亂決策等動作後,再去觀察。

悟性需要歷練也需要我們訓練,是不斷琢磨的過程。

我是可知大叔聊職場,10年上市公司崗位經驗,專注職場倫理分析解讀。


可知大叔聊職場


第一,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工作範圍。

明確自己的工作範圍,在自己工作範圍內工作,不容易越位。工作越位,其實很一個很忌諱的問題,也許你是好心,可能辦了壞事,就是出力不討好,最後落得多管閒事的下場。

所以在工作中,要努力把工作做到位,但是不越位,這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度,不過,一般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職責範圍,只要不越部門的界限,一般不會越位。

但是,要警惕,有一些工作沒有明文的規定,但是隻有老員工可以做,比如給老闆送茶,雖說誰都可以送,你如果一個新員工,你去送了,你就會讓別人覺得,你故意邀功,有越位之嫌。

第二,要學會觀察別人的工作重點,不能搶了別人的工作。

有一些工作是誰都可以做的,但是有些同事有自己特別愛乾的工作,如果你不分狀況的直接就去幹,非常有可能得罪人。

小美到公司兩個月,有一天他們要進行ppt講述,其他同事故意說,讓她來講述,小美本身就喜歡展露自己,她就幹了這個工作,之後有一個同事,對她愛答不理,指桑罵槐,後來一個好心的同事告訴小美,她那天搶了她的活,這個同事就喜歡在人前展露自己,從來沒有人爭的過她,小美這才明白,她被擺了一道。

第三,有方向的積極,不要瞎努力

工作,要精細,不要啥都幹,啥都幹不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適合的方向去努力,深耕一個領域。別人交代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就可以了。

工作不是乾的越多越好,而是乾的越好才好,剛入職不要貪多嚼不爛,而是把每一份工作細嚼慢嚥,直到能夠自己獨立完成,每做一份工作,都要總結經驗,不能囫圇吞棗式工作。


筱而素語


獵頭人力資源高管支招:職場“到位而不越位"的幾個原則?

在與上司的工作關係中,除了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自責權限。分內的事情努力做好,分外的事情不要輕易插手,尤其不可做出越級越權的事情來。

1、明確工作權限

進入某一崗位,需要弄清楚自己日常扮演的角色、應當履行的職責,應當遵守的行為規範。

2、分清"分內"和"分外"

在其位要謀其政,不屬於自己的職責範圍內便要小心謹慎,儘量少插手、不插手。當然,不排除有些上司會下放自己某些權限,把本屬於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一些工作交給值得信賴的下屬去做。此時,作為下屬,一定要全力以赴,發揮自己的極限水平去做好。應當注意的是,必須由上司自己親自委派你幹這項工作,一般情況下不要主動要求。以免上司認為你插手太多,有越位之嫌。

3、不可輕越 "雷池"

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時要多請示,否則,往往會不自覺地造成越權行為,好心辦錯事。"雷池"不可輕越,萬事謹慎為先。


徐文華獵頭


職場中如何做到“到位”而不“越位“,這得充分理解何為”到位“及“越位”。

1、在職場中,每一個組織都會存在很明確的管理架構,這是不可或缺的。

組織的管理架構就是一種決策權的劃分體系以及各部門的分工協作體系。簡單理解就是把組織內部的權力和責任進行了明確的劃分。這個劃分的目的是把企業各種管理要素配置在一定的位置上,確定了其範圍和責任。

所以,只要一個人在組織中擔任了某個角色,他就在這個組織中有了位置,而這個位置就確定了他要負責的工作範圍和責任,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崗位職責。

2、那麼,既然每個位置都有明確界定的工作範圍和責任,”到位“和”越位“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了。

”到位“,我的理解是把自己的工作任務用心做到極致,盡心盡責,”做什麼是什麼“。

舉幾個例子:

比如你是廚師,到位就是用心做好每個菜式,保證色香味都能達到你的最大能力,同時保證安全衛生,而不是僅僅把菜弄熟。

比如你需要組織一次會議,到位就是用心做好每一個環節,從會議通知、會場佈置、會議收尾等每個環節都做好,不出任何差錯。而不是僅僅通知一下,會議還沒散場就跑了。

比如你發給領導一份文件,不單要及時發過去,還必須跟蹤領導是否收到?是否還有其他補充等?而不是網上一發就完事了。

”越位“,我的理解是跨越了自己的責任和權力邊界,分不清自己的角色和所處的場合。

我們經常說的“屁股決定腦袋”,也就是自己在組織中是什麼位置?擔任什麼角色?自己要一清二楚。

組織不是家庭,是不允許個人隨意發揮的。該是你的責任和權力,你就擔好,用好。不該是你的權力和責任,就不得插手。

任正非是怎麼看越位的:華為一個新員工,剛到華為時,就公司的經營戰略問題,寫了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任正非批覆:“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是否“到位”需要用心去體會,希望我的理解能幫到你,我是貳世界。


貳世界


到位而不越位,是職場中的一條戒律。作為副職,出力又受累,一不小心得罪上,一不小心得罪下。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才能更好平衡自身的關係。
  • 首先要到位,對如何解決自己分管工作中的棘手問題,要有自己的主見,儘量自己處理。
  • 不能獨立處理的,要積極主動地為一把手出主意、想辦法、提方案,而不能唯唯諾諾,正職說什麼是什麼,這不是到位而是“空位”。
  • 同時,副職也注意不要越位,對未經正職授權的自己職權範圍之外的工作,不能越權隨意表態,以免造成被動。

具體在實踐中,我覺得有三點需要注意:

1、明確界限。

界限是你必須擁有的行為意識,就是每件事情的行為邊界和範圍。作為副職,明確自己的身份定位,熟知自己的職權範圍,才能準確到位,又適時止步不越位。

2、明確權限。

權限,是職場身份賦予的權力。作為副職,該自己定奪的不上交矛盾困難,該請示彙報的不擅作主張。治理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用好上司的“尚方寶劍”,才能到位而不越位。

3、主動作為。

想要到位,不能空等,而要主動出擊,全面及時掌握自己職責範圍內各項工作,同時,積極籌劃、佈局下一步工作,不能凡事等靠,更不能一味靠上級交辦來推動工作。工作中要更多的創新創意,敢想敢幹,主動作為。被動不僅不會越位,更不會到位。


韓S33


你好,我是道之成。

職場中的“到位”是能按照崗位職責,工作權限以及工作績效評價方案開展工作,與其他部門或個人在業務中有交集的部分能充分溝通交流,求同存異,共同把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同時,不會在合作中產生影響業務繼續的分歧和障礙。

職場中的“越位”是在業務開展中超過了自身的職責,權限而進行業務合作,也有在某些領域不熟悉技能不到位而做出非專業的判斷決策或言行。

如果在職場中做到“到位”和“不越位”,首先給自己做個定位,一般企業的崗位說明書和崗位職責文本以及公司級,部門級的權限列表就基本清晰了崗位定位,自己同時在執行職責中要清晰辨識業務中的職責和權限,是自己的全力做好,做的過程和他人,其他部門有業務交集就多溝通多交流,相互理解和支持,把業務做好是王道。如果出現分歧,溝通無果時積極向上彙報,獲取支持。非崗位職責和權限的業務不主動參與評判、實施,即使有上級領導安排你跨越崗位執行工作,也有必要理清你當時的職責,權限範圍,萬不可自以為是。


道之成諮詢


職場中的“到位”則是指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一絲不苟,不留漏洞,不留尾巴。有始有終。把工作做得不斷優化,總結經驗,積極學習,努力做得更好!可以做到客戶滿意,下屬學習的榜樣,上級領導放心交付工作的人!而職場中“越位”是指工作中去做別人職位的事或者說越權管理。本來不屬於你權力範圍的事或你能力能掌管的事。你去管理,第一:別人很難信服。不一定聽從你的意見。第二:也許你的能力管理不好,後期很難收尾。既給自己和公司帶來不必要的困擾。第三:“越位”管理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別人是那個位置上的,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不需要別人參與進來。第四:“越位”讓別人與你很難和平相處。因為社會競爭壓力大,大家都想在工作中奮鬥,每個人都想充分發揮出最佳狀態。如果你“越位”的話,會擋住別人光芒。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職場中“到位”而不“越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