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陋室是什么样的?

调皮的冰云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陋室,不仅是现实生活中居住的简室,也是诗人理想中的桃源。

原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我们一直说言为心声,诗以传情。我们来看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到底是怎样的状况。

一、现实中的简室。

刘禹锡因为参与政治改革失利,而受到党争的涉及和影响,被贬至地方任职做了一名小官吏。居住的宿舍自然条件简陋,不但面积狭小,而建筑简单,家具也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但是,在简单之中不失简洁,普通之中却又很雅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诗人对自己陋室的环境描写

二、陋室里的雅致。

环境虽然简陋,但是内容不空虚,甚至是很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大家看看,来我这里的都是高雅文士,没有粗鄙不堪之人。朋友来了,我们可以抚琴聆雅音,净手读金经,没有世俗那些嘈杂不堪的靡靡之音,也没有官场中人忙于俗务之苦,多么的清闲自得啊。

三、理想上的桃源。

诗人虽然早贬,并且身处如此陋室,但是高尚的情操和理想抱负不被所夺,我依然坚守我个人的高尚理想与志向不动摇。自比神仙,高深如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这里就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样,谁能说我这里是陋室呢?孔子也说过:“何陋之有?”你们看年孔老夫子说的,哪里是陋室呢?


刘禹锡的陋室,如此看来,岂但不是陋室,简单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神仙洞府、世外桃源。

物质的贫乏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穷。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刘禹锡老先生的坚守志向、乐观主义学习。


书香居


这个问题很有趣!凡指陋室,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茅草房。用白茅搭顶,(白茅是一种干后发白,极韧极细的野草。)古代清贫的农家都做茅草房。倒是环保,不会向现在过分装修,得什么血液病。而且住茅屋很有诗意。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谁家茅屋闲临水,青衫短帽垂杨里。

不过茅屋下雨肯定要漏,刮台风也能刮飞。所以看看不错,真让大家住就要了命了!

另一种是泥坯房,用椽作架。再铺上细木条,和泥盖顶。就是古诗中描写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中的白屋。(当然也有人说,白屋及指被雪遮盖的茅屋。)总之土坯房比茅屋要好,我小时都做过。

最后要说的是,现在我们最幸福!江南家家住别墅。北方是青砖瓦舍平房大院,都很好,向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敬吧!




杨志勇68


千古名篇《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被贬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城南迁到城北,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畔,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以。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这就是本篇著名的陋室了!

至于陋室是什么样子的,分析如下

1、品德高尚:惟我德馨,主人的品德是高尚的!

2、环境幽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友人博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情趣典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总之,陋室很简陋,但因主人广阔的心胸、淡雅的情操而蓬荜生辉了!


猪悟空


漏风漏雨的破房子,和杜甫的为秋风所破的茅草屋差不多。所以,作者才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院子里长满了荒草,门帘稀稀疏疏破破烂烂,里面能看到外面,外面能看到里面,这帘子有跟没有差不多。所以,作者才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房间里可能有张破桌子,放着几本破书,一把破木吉他,来往的都是穷酸书生,吃的不好,穿的不好,但都乐呵呵的。所以,作者才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房间里的人整天傻坐着,没事干,只能摇头晃脑吟诵着之乎者也。所以,作者才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么一个穷酸没事做的人,整天胡思乱想,幻想着天是他的,地是他的,没有他摆不平的事,没有他搞不定的人。还把自己想象成救世主,他不出世,奈苍生何?所以房子破没关系,衣服破没关系,老子就是天下第一牛!所以,作者才说: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是个诗坛大佬,很牛屁很高傲的一个人物。

我很喜欢他的诗,如: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又如:

“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个人认为,这首《陋室铭》主要是通过说他的房子很破,进而表现他人很优秀。所谓,君子固穷。

房子越破人越优秀,就越能反击打压他的人。

所以,他想表达的是:我很穷,但我很开心。我很开心,因为我很优秀。我有多优秀呢?跟诸葛亮一样优秀。谁承认我优秀呢?孔子都夸我优秀!

打压我的人啊,你们不是看我不顺眼吗?我就喜欢嘚瑟,可你们拿我没办法。[捂脸][捂脸]


七碗茶1990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篇铭文,是对自己居室的描绘,意思是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前几年得以认识了著名书法家赵连甲老师,送了我一幅字,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在这里向朋友们展示一下。


兆阳师兄


《陋室铭》为唐代刘禹锡所作。要知何意,必先得了解“铭”这种文体。

铭,是一种古代人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多用于歌功颂德或者是警戒自己的语句。

由此可知,《陋室铭》就是一篇为自个儿居住的房子作的颂词。全文如下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云子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细读原文,乃感觉遣词高深,引用经典颇多,又不失一幅居家住所的自然风貌。

为何称陋室?

古时候,社会变革和发展相对较慢,人们的生活水准也不高,对于居住条件都是简约的石头垒之、树木搭架、束草盖之。

唐朝大诗人杜甫就住在这样的屋子里,有诗为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谓“陋室又漏”,但他思想慷慨激昂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相反,刘禹锡被贬下派到县城当小官,当分官房是三大间。只不过该县县令瞧不起他,而三番两次缩减了他的住房空间而成为“陋室”。

是人都有本性和人格,刘禹锡也不例外。虽然被贬职下来,但也不失一份高尚节操的气慨。县令的无理折腾是有意而为之,又岂能压下刘禹锡的威势?于是乎,刘禹锡愤然疾书《陋室铭》,立碑在屋前。

那么《陋室铭》的思想内含到底如何?

写铭文,即歌功颂德。诚如是《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即气势磅礴,映衬岀陋室之不一般。

“苔痕阶上绿,草色入帘青”,显然环境不错,四周皆郁郁葱葱,连台阶上的青苔都能丛生,更不屑说那爱漫攀的藤条都贴在窗户上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日常生活中的人员往来,少有无文化的人,皆饱腹博学、谈话有度、怡笑大方之人。说明喜欢和作者交流的都是有学识见解与修身养德之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简单明了,在这间陋室内可做的事有琴、书,无干扰的丝竹乐器不存在,但也见不到有案卷批阅的劳累情形。谓之雅,无乱添;闲看经书,悦来弹琴。

“南阳诸葛庐,西蜀云子亭”,这就是借喻用作比较。是的,刘备“三所茅庐”,得诸葛成霸业;西蜀的杨子云亭,仍健在,也不失风雅。

显然,刘禹锡的陋室跟他们的陋室相比较而言,也并不是就在心里上觉得过不去。即所谓圣贤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过的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省略了“君子居之”,独用“何陋之有”作结尾,更显得刘禹锡是“真君子”也。

总结全文,采取抒情的方式,巧于引用经典语句,有类比起兴手法、也有互又修辞利用。通篇语句简短、哲理深刻,其目的在陈述一个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言以蔽之。《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了“陋室不陋”,主人生活中敬德修业律已。同时,说明作者不与权贵们同流合污,并展现岀一种对人生失意和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安贫乐道的高雅志趣。


杜象应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晓白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自称汉中山王刘胜之后。与柳宗元同登进士第,后又同登博学鸿词科,曾任京兆府渭南县主薄,监察御史等职。和柳宗元同为哲学大家,观点相同,政见一致,情谊深厚,人称刘柳,和白居易唱和颇多,并称刘白。他不仅是大唐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重要的哲学家,著有哲学专著《天论》三篇。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属于改革派,参与了王叔文,柳宗元的“永贞革新”,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及贵族的腐朽统治,结果由于守旧势力强大而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被贬为和州通判。按规定,通判的办公和住宿应在县衙有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心胸狭隘,故意刁难,把刘禹锡当是软柿子,就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晒然一笑,不以为然,反而心情不错随手写下了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把差役叫到跟前,安排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也减少了一半。其实这个地方环境也不错,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刘禹锡仍然一笑了之,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孔子说,天下唯小人难养也。这个知县真是个小人,势利眼太严重了。知县见刘禹锡满不在乎,依然悠闲自得,那心头的无名之火蹭的一下起来了,又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房子,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不到半年时间,搬家三次,越搬越小,最后竟然成为“斗室”。刘禹锡这次真是超长愤怒,心想这狗官实在人太甚。于是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原诗如下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意思就是说,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他暗讽知县是白丁,是小人,知识浅陋,不值当交往。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是时时刻刻都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坎坷和艰辛,面对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不要忘记初心,保持良好的心态,苦中作乐,没有过不去的坎。即使住在最简陋的房子,我们的心依然强大。

后来,刘禹锡在裴度的大力举荐下,升迁为太子宾客,加检校吏部尚书。


绿蚁红泥醅酒


刘禹锡(772年一一842年)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唐德宗贞元年中进士,是唐代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神仙就会著名:水不在深,有蛇龙就显示神灵。这小屋虽然简陋,但我的德行却远远传闻。碧绿的苔痕布满台阶,青青的草色映进门帘。博学之士在这里谈笑风生,往来的朋友都是有知识的人。即可以弹奏朴素的琴,又可以阅读金字的经。没有管弦乐曲扰乱心境,也没有官府文书劳神伤身。如同南阳的诸葛庐,又象西蜀的子云亭。孔子说过:"这有什么简陋?"


陈年往事1222


抱朴执素天地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