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嘉興地處東南沿海,歷史上屬吳越之地,享有“澤國之雄,江東一大都會”之美譽,更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


千百年來,嘉興先輩後民“以船為車、以輯為馬”,擇水而居、舟楫渡生,其船文化發展已有數千年曆史。


坐落在京杭運河畔的嘉興船文化博物館,薈萃古今中外舟船的英姿與風采。在這裡,靜與動,內與外,歷史與科技,知識與趣味巧妙融合,展示著江南水鄉富有濃郁特色的民俗風情和深厚的船文化底蘊。


文物故事


漢武帝的樓船水師


一統天下的秦漢時期,經濟社會明顯進步,制船業快速發展。尤其在漢代,西漢帝國的大型海軍艦隊——樓船水師,是當時世界上木製大型樓船戰艦中最先進、最龐大、最具遠航作戰能力且戰鬥力強大的海防艦隊。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樓船模型。


漢代興起的樓船,主要特徵是具有多層上層建築。據古書記載,一層叫艙,二層叫廬,三層叫飛廬,最高層為爵室,就是現在的指揮台。它高大巍峨,是水師作戰的指揮艦。


漢武帝對樓船可說是情有獨鍾,他曾先後派遣嘉興人嚴助和朱買臣任會稽太守,制樓船、備戰具,發兵浮海,征討閩越。更在巡視山西時,乘樓船,行汾水,並作《秋風辭》:“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紅船劈波行 精神聚人心


“七月南湖水漣漣,煙雨樓臺雨如煙。南湖的船啊,黨的搖籃,歷史從你這裡揭開新篇。”電影《中國革命之歌》中的歌詞,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絲網船上勝利閉幕的情景。


這艘絲網船為中型畫舫遊船,其模型在嘉興船文化博物館展出。船身長16米、寬3米,分船頭、前艙、中艙、房艙、後艙五部分。中艙寬大,放一張八仙桌,置六把椅子,四隻凳子和兩個茶几,桌上擺一套茶具,成為中共一大的舉辦場所。


解放後,中共一大召開時的絲網船已無法找回。在南湖革命紀念館籌建中,籌備委員通過專項調查,掌握了有關船型、雕刻等更多細節,並根據相關人員的描述,重新復刻了一隻絲網船。


1964年,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專程來南湖視察,他登上絲網船仔細觀看後說:“這隻船,我回憶是造得對的,造得成功的。”為此,他寫下著名詩篇:“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濛訪舊蹤。”


秀州四大古港


隋唐五代,造船和水運業空前發達,海上運輸日益繁忙,港口貿易興盛蓬勃。唐宋元明,古代秀州(今浙江嘉興)先後形成了四大古港。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秀州四大古港。


——澉浦港。始建於唐代,港口貿易始於西晉。宋時為“杭州外港”,美稱“小杭州”。元代,澉浦人楊發、楊梓等作為官本船代理人,遠航波斯灣,後來成了著名的航海富商。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錄》中,曾描寫澉浦是“一個優良的港灣。遠從印度來的貨船,經常在這裡停泊。”


——華亭港。隋初置鎮,唐時分設華亭縣(今上海松江),隸屬秀州。南宋時,兩浙路提舉市舶司遷到華亭港,負責管理今蘇南和浙江所有出海口的船隻與貿易。


——青龍港。唐時設鎮,原為浙江海鹽北部的一個海港,位於今上海青浦區的老青浦鎮,古稱滬瀆鎮,為蘇州的通海門戶。吳淞江(今蘇州河)的淤塞,黃浦江的形成,海岸線的東移,逐漸發展成了今天的上海港。


——乍浦港。唐時置鎮,清代的杭州外港。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設想的“東方大港”就曾選址乍浦、澉浦一帶,至今還遺留有中華民國政府樹立的港口測量標石。


宋代千里船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宋代車輪船模型。


車輪船是用腳踏木輪作為推進工具的機械船,始於晉代,宋時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有4車、6車、8車、20車、24車、32車之別,最大能載千餘人,曾在抗擊金兵南侵時發揮過重要作用。


南北朝時,祖沖之曾造過木車船,在船上安裝輪槳,鼓輪飛快,稱千里船,可稱為現代輪船的始祖。嘉興船文化博物館櫥窗中展示的這艘宋代千里船船模做工精細,為南宋官軍使用的戰船。


明清海事與鄭和寶船


回顧歷史,明清實行的開海政策,很大程度促進了船舶製造業與海外交通的發展。


明朝初期實行開海政策,鄭和七下西洋,把中國航運業推上頂峰。鄭和歷時28年,率領龐大的船隊,遍歷東南亞,越過印度洋,經阿拉伯半島,直抵非洲東海岸,最遠航程達6000海里,與3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關係,傳播了華夏民族的燦爛文明。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鄭和寶船模型。


其中,引人注目的鄭和寶船長44丈(約合138米),寬18丈(約合56米),排水量3000噸,乘坐人員超過1000人,九桅十二帆,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舶。鄭和船隊中的大小船隻多達208艘,隨員將士2.8萬餘人。英國李約瑟博士曾向世人宣稱:“鄭和的航海艦隊,在1100年至1450年間,是全世界最偉大的。”


自明中期開始,航海業由盛而衰。直到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康熙皇帝瞭解到對日貿易的眾多好處,頒佈《展海令》允許人民出海經商。這一政策使去日本長崎的唐船驟增三四倍以上,互市之盛堪稱空前。


文博名片

展館:嘉興船文化博物館

地點:浙江省嘉興市

特色:港航文化建設與舟船文化傳播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建於運河之上的嘉興船文化博物館。


嘉興船文化博物館坐落於古老的京杭大運河之畔,於2003年10月利用廢舊船塢建館,是國內首家船文化博物館。


移步進入一樓,“舟船史話廳”訴說了8000年前浙江人民製造獨木舟的故事。仿古裝飾、風吹日曬的船板、錯落有致的舷窗,帶給觀眾身處船艙的沉浸感。展館以舟船發展史為主線,重點闡述船舶在政治、經濟、海外關係中所起的作用。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古三塔。


二樓“水鄉船韻廳”盡顯詩情畫意,客船、貨船、農船、漁船,風帆徐徐、林林總總的船舶搖曳在吳河越水上,構織起一幅幅江南水鄉的美麗圖畫。


穿過一扇圓洞門,民俗風情廳用仿古花窗、美人靠以及江南特色的屋簷等特色元素,呈現了江南水鄉船與生活、商貿、運輸、生產之間的關係。


此外,展出的600枚舟船郵票,薈萃了國內外舟船精品,每枚郵票的詳細背景均可通過多媒體觸摸屏查詢。


在三樓“名船世界和船舶科技廳”,既可感懷歷史滄桑,又能展望科技高速發展的未來。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五牙戰艦。


“名船世界”展臺網羅國內外名船精品,向遊客展示凝聚人類文明成果的著名船舶。這些用途各異的船模型,以流暢的造型、精湛的工藝,使嘉興船文化博物館極富靈氣。


來到“船舶科技”展臺,遊客可“駕船”遊覽嘉興市環城河的水鄉美景,也可選擇模擬萬噸海輪、集裝箱運輸輪、高速遊艇等各種船舶,暢遊海港。


展館日記

水孕嘉興 留住運河歷史

記錄人:陸夢

記錄時間:2019年6月


嘉興船文化博物館於2002年5月開始籌建創辦,在籌建過程中,邀請了來自北京、上海、武漢、杭州以及嘉興本地30多名專家,召開懇談會,交流經驗。


懇談會明確了博物館的館名、博物館陳展主要內容和形式,同時提出加強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注重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相結合,以及凸顯江南水鄉特色要求,為成功創辦船文化博物館打下了良好基礎。


按照修建計劃,我們保留了舊造船廠的四間船塢,將其改建成為如今的船文化博物館。它坐落在京杭運河河畔,主體建築遠遠望去像一艘銳氣十足的遠航船,已成為嘉興廣受遊客喜愛的旅遊景點。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嘉興船文化博物館夜景。


眾所周之,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介紹運河嘉興段的《水孕嘉興》展廳,就建在嘉興船文化博物館三樓。最初展廳選址時,首選是九仙寺,備選是文生修道院。最終,嘉興船文化博物館因深厚的船文化、水文化底蘊和品牌效應,被專家們一致看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嘉興船文化博物館三樓“水孕嘉興——嘉興運河文化展廳”於2013年7月11日建設完成。這個面積約300平方米的展廳,全方位介紹了運河嘉興段的特點,包括嘉興運河的歷史沿革、水系特徵、文化內涵、遺產價值、深遠影響等,順利完成了世界申遺專家組的視察工作,受到一致好評。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攔水港。


嘉興這座城因水而生、依水而興,運河對嘉興的政治經濟文化帶來了深遠影響,而我也因嘉興運河文化展廳落地博物館深感榮幸。每天沿著這條世界文化遺產的路線上班、下班,感受著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下一步,我們將努力把舟船文化與運河文化結合起來,繼續傳承發揚。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來源:中國交通報、嘉興船文化博物館、嘉興市港航管理服務中心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船文化 | 閱覽舟船史話,體味嘉興水鄉船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