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奮起

習主席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有黨中央、習主席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雄厚的綜合實力,有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也一定能夠保持我國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

磨難中成長奮起彰顯中國精神的偉力

“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百折不撓的民族,困難和挑戰越大,凝聚力和戰鬥力就越強。”一部中國歷史,印刻著洪水、乾旱、地震、瘟疫等災難的記憶,而每一次災難又是對民族精神的一次凝練和昇華。中華民族就像一個雖經磨難卻永不低頭的鬥士,以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戰勝各種災難,繁衍發展至今。

磨難中成長奮起是對中華民族苦難輝煌歷程的深刻總結。世界上很少有民族像我們這樣經歷了那麼多磨難,更沒有民族像我們這樣在一次次經歷磨難後頑強地延續文明的傳承,從沒停下前行的腳步。中華民族即使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仍然不屈服、不退縮,發出“起來!起來!起來!”的吼聲,叫響“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呼喊,誓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正如毛澤東所說,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這是對中華民族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精神的深刻總結。

中華民族在磨難中成長奮起的根本在於精神的偉力。這種精神就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習主席將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概括昇華為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特質、稟賦,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力量。回望中華文明5000多年源遠流長,新中國70多年蓬勃發展,歷久彌新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自信自強的底氣之源,是炎黃子孫代代相傳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倒的根本動力。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只要中國人民始終發揚偉大民族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

歷經磨難對中華民族是考驗更是磨練

恩格斯說,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那些善於從磨難中總結教訓、汲取智慧力量的民族,必將變得更加堅強。

戰“疫”砥礪我們黨的初心使命。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中央極為重視,習主席多次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動員部署,黨中央迅速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各級黨委和政府積極作為,迅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工作局面。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製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

戰“疫”考驗堅強不屈的偉大人民。中國人民有著勤勞、勇敢、智慧、善良的優良品格,創造出輝煌燦爛、震古爍今的中華文明,創造了無數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業績。疫情面前,疫區群眾表現出驚人的堅韌、頑強,全國人民和海外華僑華人的捐款捐物熱潮,全國各地大規模支援湖北和武漢行動,公路上、社區裡、網絡上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志願者,全社會萬眾一心、守望相助的同胞親情,全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凝聚力,令世界為之動容。事實一次次證明:任何艱難困苦都壓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戰“疫”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這次抗疫鬥爭,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優勢再一次得到展現。從中央到地方,全國一盤棋,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迅速建成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速度”;建立支援機制明確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各地抓緊有序復工復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互助協作機制高效運轉。實踐表明,應對重大災情,需要動員的人力、物力、財力十分巨大,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展現了強大的動員力、組織力和執行力。

戰“疫”檢驗戰無不勝的英雄軍隊。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疫情面前,人民軍隊堅決貫徹黨中央、習主席決策部署,把疫情當命令,把防控當責任,火速集結支援、全力救治患者、做好綜合保障、組織應急科研攻關。先後派出3批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形成了前方指導組、聯勤保障部隊、一線醫護人員的支援力量體系。全軍60餘所定點收治醫院、1萬多名醫務人員投入一線救治,僅空軍就出動了30架次運輸機,向武漢緊急空運軍隊醫療力量和物資。人民軍隊用行動再一次展現了聞令而動、敢打硬仗的優良作風,表現出鋼鐵長城的使命擔當。

磨難中成長奮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新動力

磨難的真正意義,在於以刻骨銘心的方式把憂患和啟示植入民族的集體記憶,在最短的時間激發智慧和力量,支撐我們奮起拼搏,以堅定的姿態在復興之路上闊步前行。

經歷磨難洗禮,中國人民“四個自信”底氣更加充盈。自信是一個民族對自身價值的充分肯定,是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堅實底氣。這場抗疫鬥爭,對我國的綜合國力特別是組織動員力、體制應變力等是一場嚴峻考驗。透過這場大考,全國人民乃至世界許多國家或國際組織,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力,見證了新中國70多年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力,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使我們進一步增強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種自信,對於新長征路上的中國人民來說,是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開創新局面的強勁動力。

經歷磨難洗禮,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更加穩健紮實。這次應對疫情,黨和政府十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尊重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大大增強了社會活力,確保了社會高度穩定。我國主動同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及國際社會開展合作,同有關國家分享防疫經驗,加強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聯合攻關,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新時代前進道路上,我國改革開放志不移、道不變,這是推動前進的時代偉力。

經歷磨難洗禮,中華民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天變不足畏,災難是磨刀石。這場抗疫鬥爭,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醫務人員日夜奮戰,人民子弟兵敢打敢拼,人民群眾勠力同心,特別是武漢和湖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公安民警、疾控人員、社區人員日夜值守,新聞工作者和志願者盡職盡責,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心繫祖國、鼎力相助,表現出空前大團結。這其中展現的可貴品質,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新的時代內涵。人民大團結,國家有力量。歷經磨難洗禮,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加堅強,這是不可磨滅的興國之力、強國之源。

(作者單位:習近平強軍思想研究中心)

周俊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